酒店员工了解宗教的一般礼仪常识和主要禁忌,在服务工作中对客人做到尊重和友好,是使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三大宗教中,佛教创教时间最早。佛是佛教中最高教阶,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是修行的最高果位。
佛教大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由古代印度的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净饭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后来他被信徒们尊奉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发展,大致随着古印度社会的发展,虽然在如何分期上说法不一,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4世纪中叶,是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承其说教,称之为原始佛教阶段,在这期间,佛教内部发生变化,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从公元前4世纪中叶起,由于对教义和戒律在认识上发生分歧,佛教又逐渐形成许多教团,称十八部或二十部,为部派佛教阶段;公元1世纪左右又形成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把以前形成的原始宗教、部派佛教贬为小乘佛教,这一阶段称为大乘佛教阶段;公元7世纪,密教兴起并发展起来,公元12世纪末,佛教在印度灭亡,这一阶段称为密教阶段。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是佛教中的两个主要派别,其主要区别是:小乘佛教只追求自我解脱,大乘佛教则在此基础上,还宣扬弘扬佛教,苦海慈航,普渡众生的主张,提出了“着重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
二、佛教的经典、教义、教规、偶像
1、佛经
佛教的经典叫佛经,它主要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们转述他在世时的说教,也包括后来一些佛教信徒假托释迦牟尼之名所写的有关佛教的论述。佛经的数量在三大宗教中是首屈一指的,可称得上是浩如烟海。佛经分为“经”、“律”、“论”三大类。“经”即教义、“律”即戒律、“论”即教理之解释。其中有几部佛经流传较广,如《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我国尚保存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大藏经》,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重要的佛教经典之一。
2、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体现了对人生的探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认为世界是四大皆空,人生则是苦海无边,而“苦”的原因既不在超现实的梵天,也不在社会环境,而是由每人自身的“惑”、“业”所造成的。“惑”是指贪、痴等烦恼而致的愚昧无知;“业”指由欲望引起的身、口、意等活动。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宣传“四谛”和“十二因缘”。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讲世界是苦的,在人世间充满了苦难,“苦海无边”。与此同时,还论述了脱离苦海的方法,这就是要人们自我净化,修身养性,以达到幸福的极乐彼岸,即“回头是岸”。佛教以“惑”、“业”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一切皆空”等等,并为此提出了一套说明苦难和解脱苦难的学说。佛教在分析造成苦难原因的时候,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十二因缘说。中心内容是说,人生的痛苦是愚昧无知引起的,只有消除愚昧无知,才能获得解脱。故摆脱痛苦之路,惟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目标叫“涅”或解脱。
3、教规
佛教教规极为繁杂、细致、严格,其中与佛教徒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教规是:凡佛教徒、僧侣应当过着清静而俭约的生活,必须严格遵守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苟语、不饮酒及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不自歌舞、不坐卧高广床位、不接受金银珠宝、不蓄私财、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不诈示神奇、不禁闭、不威吓他人等等戒律。每天除一定时间的睡眠、托钵、饮食、洒扫、挑水外,其余时间都应当精勤地用在学修上。
4、偶像
佛教中崇拜的偶像主要有:
(1)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梵文的音译(也有译成“浮屠”和佛驮的)。是“觉”、“觉者”和“知者”的意思。佛教认为,佛所以称为“觉者”,是因为佛已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修行最高境界。
(2)菩萨。是“菩萨提”梵文的略译。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是仅次于佛的第二等果位。菩萨的修行已达到“自觉”、“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觉行圆满”。
(3)罗汉。是“阿罗汉”梵文的简称。罗汉在大乘佛教中是处于菩萨之下的果位,获得此果,已“自觉”,即自我解脱,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而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但在小乘佛教中,获罗汉果位,已功德圆满,达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
释迦牟尼在世时,是反对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的,在佛教产生后的600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的遗训,不立偶像崇拜。直到公元1、2世纪,才有偶像的出现。
三、佛教的节日与习俗
1、世界佛陀日
即“哈舍会节”,又称“维莎迦节”。总部设在泰国首都曼谷的世界佛教组织“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简称“世佛联”)1954年规定,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为“世界佛陀日”,即把佛的诞生、成道、涅合并在一起的节日。每到这时,一些佛教盛行的国家举行全国性的大规模庆祝活动。
2、佛诞节
佛诞节又称浴佛节,这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时间是农历4月8日。每年的此日,各佛寺及僧侣都要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诞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以各种名香浸水洗佛身。同时,还要举行以花献佛、祭拜佛祖、施舍僧侣等庆祝活动。
3、涅节
涅节即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由于南北佛教对释迦牟尼逝世年月说法不一,所以过节的具体日期不尽相同。东方一些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大乘教一般定于每年农历2月15日。每年此日,各佛教寺院都要悬挂佛祖图象,举行涅法会。
4、成道节
成道节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纪念日。每逢农历12月8日过此节。相传,当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35岁时已离家修苦行6年,曾饿得无法忍受,遂想放弃苦行。此时,适遇到一位好心牧女赠以乳糜,佛祖体力恢复后,端坐于菩提树下沉思,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在12月8日觉悟成佛。
每逢此日,各国佛寺及僧众都要举行以诵经为中心的纪念活动。汉传佛教佛徒们还要以大米及果物煮粥,称为“腊八粥”,用来供佛,并逐渐演化为腊月八日吃“腊八粥”的民俗。
四、佛教的一些制度和礼仪简介
目前世界上有佛教徒二亿多人,主要分布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泰国、新加坡、中国等亚洲国家,近年来欧洲、美国也有人开始信奉佛教。
中国的佛教组织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址在北京广济寺。
佛教有众多严格的制度、教规和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尊重其习俗。对在佛教教义研究释说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僧人,应称法师;对寺庙中的主持和尚应称为方丈或长老;对一般僧人,出于礼貌可在其法号上加上“师”字,如慧能师、觉达师等;对喇嘛教的僧侣,应尊称为“喇嘛”。
按佛教的规矩,已受十戒而未受具足戒的僧人,应称“沙弥”或“沙弥尼”(女);对在家修行的信徒应称为“居士”。信徒剃去头发,接受戒条,叫做“剃度”。僧尼向施主求布施,叫做“化缘”。
双手合十是佛教中的普遍礼节,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礼节,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遍礼节。行礼时,两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
此礼可分为几大类:跪合十,行礼时,右腿跪地,双手合掌于两眉中间,头部微俯,以示恭敬虔诚,是佛徒拜佛祖或高僧时所行的礼节;站合十,行礼时要站立端正,将合十的掌尖置于胸部或口部,头微微低下,以示敬意,是佛徒之间或对外人敬重的表示。
顶礼,是佛门的重要礼节。行礼时,两肘、两膝和头部均要着地,即“五体投地”,然后用头部触尊者之脚。
互跪礼与长跪礼分别为佛门男僧与女尼所用。男僧行互跪礼时,两腿轮换跪于地;女尼行长跪礼时,两膝同时久跪于地。
坐禅,是佛徒的必修课。即在静室或远离喧闹的地方,独立盘坐,头正身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用静坐思维的方式进行修行。
僧人可按其僧服的颜色,分成“青衣僧”和“黄衣僧”。青衣僧包括内地各派的僧人;黄衣僧主要指喇嘛教的僧人,他们的僧袍多为红、黄色。青衣僧主持的庙,又叫“青庙”,黄衣僧主持的庙,又叫“黄庙”。佛教寺庙内都有钟,撞钟要撞一百零八下。一百零八这个数字贯穿于佛教的日常生活和重要事物中,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这一数字是一百零八尊佛教法身的代表,即有一百零八个菩萨,为佛教金刚界曼陀罗中的诸佛法身。一百零八在佛教里已作为佛的象征了,故敲一百零八下钟,念一百零八遍经,拨一百零八颗佛珠,正是对佛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