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中期形成并发展起来,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核心的各个宗教派别的总称,为地中海东岸犹太人所创立。犹太人当时由于反抗罗马帝国统治,屡次起义而遭到残酷镇压,于是在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区出现一些传道者,他们说有一位救世主会来拯救苦难的人民,救世主就是耶酥,他奉天父(上帝)之命来拯救世人。
初期基督教徒大多是贫民和奴隶,对统治者极端仇恨,而受到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后来中层人士渗入并取得领导权,从而改变主张,效忠、顺服执政者。罗马帝国当局也相应地对基督教徒由迫害改为利用,并于公元4世纪将该教定为国教。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曾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并将哲学、政治、法学等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150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东部自称正教,或称东正教;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加特力教(中译天主教)。16世纪时期,南部教会内部又发生了反对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并陆续分裂出脱离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派,统称为“新教”。新教后来又不断分化,形成繁多的派系。
基督教发展至今,据统计有教徒十亿人以上。
1、东正教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主要流行于前苏联、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希腊、塞浦路斯;在中东叙利亚,黎巴嫩也有一部分教徒,总数约为八千五百万人。东正教的神职,按教会行政职务高低次序排列为:牧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修士大司祭、修士司祭、修士辅祭。该教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于其它主教的地位和权力,并主张主教以外的其它教士均可婚娶。
2、罗马公教(天主教)
主要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波兰、匈牙利、加拿大及拉美各国;美国、英国的爱尔兰、德国南部地区、荷兰小部分地区、菲律宾等地也有一部分教徒,总数约为五亿四千万人。罗马公教的最高宗教领袖是罗马教皇,终身任职。教廷在梵蒂冈。教皇任命红衣主教,红衣主教一般担任罗马教廷和教会的重要职务,并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再下面的神职人员是主教、副主教、神父、修士和修女等。罗马公教尊崇上帝和耶稣基督,并尊玛利亚为天主之母。罗马公教规定,凡担任神职者,都要进修道院学习,并发誓“绝色”。
3、新教(耶稣教)
主要流行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北部、瑞士、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等国。教徒总数约为三亿二千万人。新教教会组织体制,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主教制、长老制、公理制。各个宗派的神职也有所不同。
二、基督教的经典和教义
1.经典
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是《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
《旧约》的三十九卷包括:《律法书》、《创世记》、《出埃及记》、《申命记》等。
《新约》包括:《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等。
全部《圣经》是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范畴。但历史和现代科学证明,它确实起源于民间世俗。历史虽然被神话传说诗化了,但其中确实隐含着历史的真实。因此,《圣经》乃是一部民间的宝贵历史文献,内容相当丰富,是研究西方思想、文学、艺术的重要文本之一。
2.教义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信奉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亚当和夏娃开始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
三、基督教的信仰标志和圣事
1.信仰标志
十字架是基督教徒的信仰标志。十字架在拉丁文中译为Crux,是叉子的意思。它原是古罗马帝国用以处死奴隶和没有公民权者的残酷刑具。这种刑具系用两根木料交叉而成,形状近似汉字“十”字,因此汉文译为“十字架”。
基督教认为,耶稣为替世人赎罪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即耶稣受难,世人因而获得了拯救,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志。十字架的式样很多,大小不一。一般来说,拉丁教会的十字架多呈纵长方形,希腊教会的十字架多为正方形等不尽相同。
2.圣事
基督教的重要崇拜仪式是“圣事”,又称“圣礼”。基督教认为,通过这些形象化的仪式能使信仰者受到基督的“宠爱”和“保佑”。罗马公教和东正教认为“圣事”有七件:洗礼、圣体血或圣餐、坚振礼、告解、授圣职礼、婚配礼、终傅。新教一般只承认洗礼和圣餐为“圣事”,也有些新教派不承认“圣事”。
四、基督教的节日与习俗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和情人节等。
1.圣诞节
1 圣诞节的由来:最初基督教没有这个节日。因为按当时的习惯,教徒们只纪念忌日,而不重生日,这样,圣诞节的来历比耶稣受难节和复活节要迟得多。后来根据《圣经》上记载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位年轻妇女受圣灵降孕,将一名男婴生在耶路撒冷附近伯利恒的一个马棚里,这位年轻的母亲就是后来被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尊为“圣母”的童贞女玛利亚。而那个上帝旨意附身,为拯救世人从天上降临人间的,便是上帝耶和华之子——“耶稣基督”。后来人们把传说现实化,为了表示对上帝的忠诚和敬仰,对耶稣基督的崇拜和虔诚,每年都要按照凡人的习俗,给耶稣基督“过生日”,这就是“圣诞节”。
古罗马人敬太阳为神,他们认为公历12月24日是“冬至”日,即日照最短的一天,而把12月25日象征地看成太阳的“生日”。在罗马多神教内,这一天便是祭祀太阳神的节日。到了4世纪,由于政治原因,罗马皇帝开始扶植基督教,罗马教皇为了排斥异教的祭祀活动,宣布12月25日为耶稣诞辰日,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这就是圣诞节的来历。据教会历史上记载:圣诞节最早是从公元336年开始在罗马城内举行,以后逐渐普及开来。
圣诞节沿革至今,已不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宗教节日了,它同时也成为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是当今欧美各国、各阶层人士一年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往往比新年更为人们所重视,也因此更为热闹、隆重。在节日期间,人们往往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组织唱诗班,演唱圣诞歌曲;家家都要布置圣诞树,孩子们期盼着圣诞老人给他们分送节日礼物。
2 圣诞夜: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夜间便开始举行。因为《圣经》中记载,耶稣是在半夜里降生的。庆祝活动在半夜里达到最高潮,这一夜叫圣诞夜。圣诞夜往往有许多人在各种公共场所彻夜狂欢,教堂里也在为举行纪念耶稣诞生的半夜弥撒而灯火通明。
3 圣诞树:圣诞树作为幸福与欢乐的象征,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最初出现于16世纪的德国,18世纪时风靡欧洲,之后又传入美国。它一般是用杉、松之类的塔型常绿树制成,大小不等。树枝上挂满了五光十色的圆球、灯泡、各式各样的彩纸和礼品,树顶上装饰着一颗颗晶莹闪亮的星星。节日中的人们来到圣诞树前,满怀喜悦地将自带的礼品与挂在树上的礼品交换,人们相互都得到了良好的节日祝愿。
4 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是基督复活中的角色,是圣诞节节日活动中颇受欢迎的人物。圣诞老人的来历传说不一。每当圣诞节来临,妆扮成胖乎乎、笑容满面,长着白眉毛、白胡子、红红的鼻子,身上穿着带着白色领子的美丽的红袍,腰束黑皮带,脚蹬威武的大皮靴的圣诞老人,背着装满礼品的红包袱,坐着由两只小鹿驾驶的雪撬来到人间,从烟囱进入有孩子的家庭,把礼品分给孩子们。据说他还曾悄悄把三袋金子送给一位穷困商人的第三个女儿作嫁妆,其中的一袋金子是从窗户扔进去的,恰好掉到晾在炉壁上的长统袜中,因此,孩子们在圣诞夜临睡前,还要给圣诞老人留些好吃的东西作为他的夜餐。慈祥可亲的圣诞老人和吉祥的圣诞袜就成为过节必不可少的了。
除此外,人们还互赠贺年卡,以各种祝颂对方的贺词共祝节日愉快。在圣诞树、圣诞蛋糕上燃圣诞蜡烛象征光明,还要在圣诞节的前夜和当天早晨,到教堂去唱赞美歌和接受神父的祝福。
圣诞晚餐是圣诞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很象中国人过春节时的除夕晚宴。传统的圣诞节食品包括有烤火鸡或火腿、甘薯、蔬菜、蜜饯果脯、葡萄干布丁等。
2.复活节
复活节亦称耶稣复活瞻礼或主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在笃信基督教的人们的心目中,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据《新约全书》记载,耶稣在传教时,被叛徒犹大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三天后又复活升天,于是,耶稣复活的消息四处传开,全体基督教徒们感到十分快慰。耶稣复活的教义关系到该教地位的巩固,为此,在早期教会中,该教义始终被视为是诸教义中最重要的内容。
为了纪念耶稣复活,在公元325年,罗马教会决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约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为“复活节”。
复活节里除进行传统的宗教节日外,各国还有独特的习俗。鸡蛋在古代西方象征多子多孙,后来基督徒们赋予鸡蛋新的意义,它象征耶稣复活的坟墓;把鸡蛋染成红颜色,象征生活幸福。现代人过复活节,还把寻找彩蛋作为庆祝的游戏。兔子是繁殖力很强的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成了兴旺发达的新生命的象征。这两样东西都是复活节中不可缺少的。复活节是欧洲、美洲彩蛋工艺品生意最兴隆的日子。
3.情人节
又名“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关于“圣瓦伦丁节”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为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道者,他因带头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狱,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行刑前,瓦伦丁曾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自此以后,基督教徒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以后,情人节带着它的浪漫色彩,由欧洲飘洋过海到了美洲。每当情人节来临时,青年们就忙着挑选礼物送给心爱的人,人们送得最多的礼物要数圣瓦伦丁贺卡,上面印有各种象征爱情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