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漠不合群。他们中的很多人时常表现出一种冷淡、消沉、怠惰、萎靡、不在乎、无所谓等冷漠情绪和消极态度,对周围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孤僻类的学生不愿与其他同学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对同学和集体漠不关心,同学也很少留意他们。在班级中有他不多,无他不少。他们虽然不会给班级招惹是非,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
2.严重自负或者严重自卑。自负者往往狂妄自大,认为别的同学都不如自己,不值得作自己的朋友,常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虚幻优越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采取“我行我素”的生活哲学。
更多的个性孤僻者往往表现为严重自卑。怕在别人面前言谈、做事总认为别人会耻笑他;自我感觉在一切方面都不如别人,毫无自信心。与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讲出的话也是异常简短和呆板。从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程度重者一到有人的场合,就感到别人的目光都在紧紧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
3.自卑的同时偏偏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容易神经过敏,猜疑心重,常会捕风捉影地把别人一些非常正常的、不带有任何敌意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冒犯或者批评、攻击,内心感觉孤独、寂寞和空虚。孤僻的人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谊,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很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颓废、不合群,缺乏群体的支持,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忧心忡忡,易出现恐怖心理。
4.耐挫能力很差。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上或学校生活中碰了几次钉子以后,便心灰意冷起来,自以为看破了“红尘”,看透了人生,热情消失了,兴趣没有了,对一切表现得很漠然。
孤僻个性的表现,在一般人看来,往往会与另一种心理学现象——社交恐怖症相混淆,但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交恐怖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人格障碍,它需要的是各种药物和心理上的治疗,而孤僻只是一种个性上的缺陷,是正常人的“异态现象”而已,需要的只是矫正。
二、孤僻个性的危害
作为孤僻个性最重要的表现,冷漠心态对现代社会人健康性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冷漠心态标志着现代社会人心灵的不健全。现代社会人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了冷漠,那么,冷漠心态长期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转化为他的性格特征。冷漠的性格,对于现代社会人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具有冷漠心态的现代社会人,由于对周围一切的人和事物都有漠视的冷淡态度,因而不能深入到学校集体或社会集体生活中去,不能和老师及同学或同事的心灵相沟通,看不到人生生活的本质和真谛,看不到人的心灵深处高尚美好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人生,看不到本来的希望和曙光,看不到挚友和知音。具有冷漠心态的社会现代人,他们的感情显得尤为不丰富。跟随冷漠而来的,必将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
2.冷漠心态标志着社会现代人心灵上的麻木。社会现代人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好似一种心灵上的麻醉剂,会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麻木。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对什么都激不起热情和兴趣,对什么都冷漠的人,内心生活必定是暮气沉沉,死水一潭。今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如果在受到一些挫折和打击后,也像《红楼梦》中李纨那样,来个“万念俱灰”、“心如死灰”,压抑热情、活泼的天性,对周围的一切采取漠然视之,麻木不仁的态度,那无疑是自己压抑自己,是一种可悲的自我摧残和自我埋葬。
3.冷漠心态标志着社会现代人责任感的氓灭。社会现代人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会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超脱的“看透者”自居,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在他看来,自己和集体、和他人是不相干的,是没有义务和责任的,自己可以漠视他们、不关心他们。因此,除了自身利益以外,对一切都不看重,对一切都不感兴趣。这样一来,冷漠的心态成了一种可怕的毒素,它能使人变成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的庸人,而这样的人所遵循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信条。冷漠态度的最终结果,只能把青少年学生塑造成为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自怜者。
三、产生孤僻个性的原因
1.生理方面的原因。对自己身体素质方面的条件不满意,如与别人比较时,觉得自己在身高、长相、体态、肤色等方面不如他人,尤其身体的缺陷最容易直接地引发自卑。有这种自卑心理的学生多数表现出退避,会设法避免参加活动以减轻内心的痛苦。例如,有一名中学生,上小学时打球摔伤了腿,治疗效果不好,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同学们打球时总不叫他,就是叫他,他也总以各种理由推托。可是当其他同学都不在时,他却会独自一人去玩球。
2.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一个人一旦碰到挫折,就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进而怀疑自己在各方面的水平、能力,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在青少年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争强好胜,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一大特点。他们不管从事什么活动,都有一种竞争感,喜欢同别人比着干。如果屡次在比赛中落后,心理上就会受到挫伤,会认为“再努力也赶不上人家”,而感到自卑。由于自卑心理作怪,他们可能从此心灰意懒,一蹶不振。一些过去曾遭受打击留下心理创伤的人,一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触及到这个“伤疤”,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强烈的自卑感。这往往使他们的自主性受到伤害,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
3.自尊心过强或过弱。自尊心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一股动力。一个人的自尊心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容易导致自卑。例如,儿童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无故责备或周围人们的疏远冷淡,他就容易产生“他们都瞧不起我”的自卑感,感到自惭形秽;如果一个人经常被批评得一无是处,他就会感到“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行为会变得更加拘谨。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孩子“越批评越笨”的情况,就是这种原因所致。
但自尊心过强也不好。例如,有的学生口才不好,自尊心又很强,在大庭广众发言失败一次,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会觉得很难堪。为了不使自尊心继续受损伤,他就会采用逃避发言的办法,来进行自我防御。相反,有的学生自尊心不很强,会上发言效果不好,别的同学取笑他,学他南腔北调他也不感到特别难受,下次开会,他还照常发言,自卑心理就不容易产生。
4.性格因素。性格不同,对待同样的问题便会有不同的态度。比如,同样被起绰号的两位学生,一位可能满不在乎,另一位则可能因此而苦恼、自卑。究其原因,在于性格的不同。性格内向的人,一般表现为沉静、谨慎、多思、孤僻、反应慢,适应环境困难;性格外向的人,一般表现为开朗、活泼、爱好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对起绰号满不在乎的这位同学的性格大概属于外向型,容易适应外界环境;而感到非常苦恼的这位同学,性格大概就属于内向型。
5.不能全面地看问题。有些人对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和现实环境的利弊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挫折和障碍,看不到有利因素和光明前途。可能他只是某些方面不如人,他却会认为自己一切方面都不如人。还有的人老是幻想一步登天,只想经过一阵子的“冲刺”取得成功,如果经过一番短期努力后没有效果,便会认为“我不行”,开始自卑起来,进而变得孤僻起来。
6.需要得不到满足。某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表现出退缩、过分害羞、畏惧交往等行为。单亲家庭或父母感情不和而被忽视的学生,往往孤僻、固执、放任自己、顶撞老师、习惯于接受而很少付出。一个人如果在集体中经常被轻视、嫌弃和冷落,得不到关心和同伴的友谊,也会感到伤心和自卑并进而导致个性孤僻。
研究表明,父母离婚是威胁当代儿童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嘲讽等不良刺激,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境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缺乏母爱或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子女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