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穷思竭虑是指病人对日常生活事件和自然现象等发生的原因进行不必要的反复思考,他本人虽感这样想是荒谬的,但就是无法控制。
·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对立思维是指病人反复认识到相对应的思想和事物。
·强迫性计数。强迫性计数是指病人不可克制地总要去计数一些东西,如果数错了,就要从头再数起。虽然感到这没必要,但又无法自我控制。强迫性检查、强迫性洗手和强迫性仪式等都与强迫性计数一样,总是不能自制地重复某一行为。
强迫症有多种治疗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矫治。
·首先要消除误解,树立信心。强迫症属于轻度的精神障碍,不会发展成重度精神病。
·其次要意志控制,转移注意力。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分散和转移对症状的关注。
·第三是臆想暴露,思维中止。通过想象“要发生”什么,反复体验并最终意识到自己夸大危险和过度担心是不必要的。通过有兴趣的活动或放松训练等随时阻断自己的强制性思维。
遭到冷遇要平静对待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遭人冷面几乎是一件家常便饭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会拂袖而去,有的人会心存怨恨。然而,这样的反应虽然在情理之中,受人同情,但是却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有的时候还会因小而失大,把大事耽误了。因此,如果遭到了冷遇,就需要研究对策,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以其感觉来分,冷遇可以分为主观性冷遇和客观性冷遇两种。主观性的冷遇又称为自感性冷遇,也就是自己感觉到的冷遇,造成的原因在于,求人的一方对对方估计过高,而对方未能使自己的愿望实现,备受了冷落。客观性冷遇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性冷遇,造成的原因在于对方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使求人者遭到了冷落。二是蓄意性冷落,造成的原因在于对方有意而为之,给你怠慢,让你觉得难堪而不再去求他。
所以,在遭到冷遇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气馁,而是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委,再决定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下列几种策略。
1.设身处地
对于无意冷遇,应当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会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出现的时候,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以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2.针锋相对
在别人有意冷落的情况下,可以予以必要的回击,这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得直通通地对骂不可。最理想的方法是理智地回敬对方。
3.抓住对方的要害
与傲慢者打交道最容易遭受冷遇,这时也可以采取类似针锋相对的方法,即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抓住对方之要害给以指出,抓住令他赖以骄傲的资本,这时对方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放下架子,认真地把你放在同等地位上交往。
4.满不在乎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有时也是对付有意冷落的一种有力的武器,他之所以冷落你,就是要你在乎被冷落形成的心理落差,而你偏偏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坦然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以“视而不见”来迫使对方改善态度。
别让沮丧妨碍健康
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面容沮丧、精神萎靡,他们的表情似乎想告诉人们,他们心里正烦着呢!这就是所谓的沮丧症。沮丧症也称“精神萎靡症”,是常见的一种轻微发作的抑郁症。一般来说,自尊心极强、缺乏抑制力或对不幸和生活的艰难缺乏准备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沮丧的表现。
人们都经历过一些小的失意,有人遇到这些失意时,觉得一切都不如人意,忧郁不安,悲观自怜,结果更加失意,以致失去了幸福和欢乐。正确的思维应该是寻找产生沮丧的原因,一旦找到并能做出答复,就可能幡然醒悟,得以解脱。
沮丧症的主要症状既有生理上的,也有情绪、思维方面的。
如精神上的持续忧郁,有烦躁感和空虚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不能接受外界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包括性行为)无任何兴趣;严重的失眠,行为异常;精力不能集中,记忆力衰退或优柔寡断;周身疼痛,常有莫名其妙的哭泣感。
在一生中,人都会偶尔感到沮丧。如果对其放任不管,延误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极有可能转为慢性抑郁症。
沮丧症并不可怕,只要勇敢地承认它并及时治疗,是很快能够治愈的。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自我设问法
通过自己设问自己回答,寻找产生沮丧症的原因。一旦找到并能做出答复,就有可能幡然醒悟,得以解脱。
2.元气恢复疗法
其原理就是“行动产生情绪”。具体说,在心情特别沉闷时,为了驱散它,就要爽朗行事,行动要有自信,不要愁眉不展,而要挺胸、扬眉、谈笑风生、考虑振奋人心的事,提起精神,驱散心头沉闷,直到实际上恢复元气。
3.自我调整法
人们常因思考方法不对,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及生活方式不良而屡遭挫折,感到沮丧。那么就对自己的思考、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以使自己适应变化的环境,也能有效地治愈沮丧症。
4.色彩疗法
当一个人感到沮丧时,他会觉得眼前一片灰暗。一个沮丧的人如若老是呆在屋里,更会产生被禁锢的感觉。色彩疗法对沮丧症患者能起到心理松弛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沮丧情绪。
5.积极想象法
可以想象自己做了一些想做的事后,或度过一段非常愉快美好的日子。要知道,任何事情在想象中都是可能的。在打算参加某项活动而又心存恐惧,就对自己说:“我能做好这件事”、“我比别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语言暗示法的好处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语往往能影响你的自我感觉,明显改善沮丧情绪。
消除挫折带来的伤害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障碍和因无法克服这种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甚至还会引起各种疾病,致使人们丧失生命。为了避免受挫后消极结果的产生,可以用以下几种心理对策来对付挫折。
1.倾诉法
倾诉法也叫发泄法,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倾诉法是近年来医学心理比较提倡的一种治疗心理失衡的方法。受挫后如果把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机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给失衡者的心理以适当抚慰,鼓起受挫人奋进的勇气,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优势比较法
受挫后有时难于找到适当的倾诉对象以诉衷肠,便需要自己设法平衡心理。优势比较法的要求,是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其次,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发潜力,正确运转挫折的刺激,就能挖掘自身潜力。
3.目标法
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那么,就需要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目标法。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去努力进行达到目标的行动。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人已经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新的成功的历程。目标法既可以抑制和阻止人们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可以激发和推动人们去从事达到目标必需的行动,从而让人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4.勇于正视法
遇到挫折,既不要简单地怨天尤人,归之命运,这实际上等于放弃争取转机的努力,屈服于困难;也不要消极地逃避,为其寻找合理化的借口,其结果对扭转挫折所造成的局面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只能是自欺欺人。而是要正视挫折,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它。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
人生在世,总会有几番起起落落。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失败在所难免。其实,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化。老子曾说:“福兮祸之所伏。”成功常常会在失败中诞生,无数的事实也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面对失败,有人能较快地克服失败带来的失望情绪,有人却长期为失望情绪所困扰。人生是否快乐,关键在于是否善于走出失败所带来的失望情绪。下面来说一下,怎样把失败所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1.勇敢地接受失败的挑战
坚信爱迪生的名言:“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失败是一种“强刺激”,它并不总是坏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面对失败,不能失望,而是要找出问题症结,寻求进取之策,不达目标不罢休。
2.脚踏实地地追求奋斗目标
一个文笔不佳的人,如果以成为知名作家为梦想,就有些不切实际,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如果在高考志愿表中填的都是重点大学,就极有可能名落孙山。事情的发展结果之所以同你原先的期望不符合,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目标与现实有所偏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应该追求同自己的能力相当的目标。有时候,目标虽然同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符合,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也会招致失望情绪,这时更应注意调整期望值,减少失望情绪。比如评职称,或许你的实际能力已经达到某个职称水平,但由于某项职称的人数比例有限,你没有评上,这时要调整内心期望值,使之与现实相符,这样便能很快克服失望情绪。
3.期望应该具有灵活性
不要把期望凝固化,生活中,期望不只是一个点,而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这样的好处是:一旦遇到难遂人愿的情况,我们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标。当然,这不等于“见异思迁”。比如你去参加一项体能比赛,按你的能力有可能夺得冠军,但由于一些意外原因,你与冠军无缘,也不必过于失望,你参与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力量的象征。一个小女孩曾参加过三次长跑比赛,第一次得了冠军,第二次得了亚军,第三次比赛时,她只拿到了第三名。她的父母怕她难过,却不知如何安慰她,她却兴高采烈地拿着所获的铜牌欢叫:“只有这个我没有!”
4.增强对失败的承受力
有些人的失望,是由于把期望割裂了,以致“毕其功于一役”。当“一役”难以如愿时,就深感失望。世界上固然有一帆风顺的“幸运儿”,而更多的却是命运多舛、历尽艰辛的奋斗者。爱迪生发明灯泡先后试验了一万多次,无疑,其间至少也失败了万把次。倘若爱迪生不把自己发明灯泡这个期望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要说一万次失败,就是一百次失败也足以使他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了。要提高克服失望情绪的能力,就要增强自己承受挫折的耐力。
失败,是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不经磨练不成才;事不历坎坷难正果。要知道,由于失败的出现,可能会使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不要让烦恼围绕在身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来自工作或是来自生活中的烦恼困扰,有了烦恼,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没意思,工作没激情。久而久之,就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我们就必须想办法赶走烦恼,不再让它困扰我们。
1.向异性朋友倾诉一下
当人们心中有烦恼时,常希望倾诉出来,以慰藉心灵。这时,异性往往是最好的听众。首先,两性性心理有“异性相吸”的作用。异性朋友之间的交往不同于夫妻或情人之间的性交往,但由于对方是异性,当事人便比较容易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异性朋友的功能之一。第二,两性性格有“互补”作用。心理学发现,男女双方的个性存在相反的差异时,往往相互吸引。一般说来,男人的刚毅和女人的温柔正好可以互补,给苦恼中的异性朋友以慰藉。第三,两性交往有“异类群体”作用。人们常常愿意向自己同类群体之外的交往对象打开心扉,因异类群体中的人相对来说安全系数较高。两性各自分属不同的性别群体,因而比向同性朋友袒露心迹更为安全些。
2.把烦恼发泄出来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在企业中设有“精神健康室”,为的是让那些满腹牢骚的员工,入室即被一排哈哈镜诱笑,或者抄起棍子向真人大小般的橡皮“经理”、“总管”们痛打一顿。之后,从另一门走出,守候在此的领导们,会满面笑容地倾听意见,使当事人的愁烦烟消云散。看来,如果心烦,跑、跳、吼、叫、撕纸、拍桌的自我发泄,实为绝招。不过,此法宜隐蔽自行为宜。
3.换个发型,换个心情
意大利的一个心理研究机构提议:“如果心境不佳,那就快去理发。”研究人员认为,在理发过程中,被动安闲,加上理发师剪、洗、修、按等对头颈部的物理刺激,以及香波、发乳等香气的化学刺激,会使人兴奋和愉悦。生理舒适可造成心理舒适,加上完毕后镜中自观的发型改变与容貌整洁,使自信增强,情绪完全好转。
4.衣服可以改变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烦愁怒郁者在换上最称心的衣服后,情绪开始转变,并在自感舒适中再生拼搏的欲望。他解释说,烦躁者不宜穿皱衣服,发怒者不宜穿硬质服装,忧郁时不宜穿黑灰蓝绿等冷色衣服,受屈者不宜穿红紫黄赭等暖色衣。概言之,情绪不佳时,宜穿质地柔软、色调中性、大小适中、款式新颖的衣服,并在对镜自赏中获得称心如意,在他人的赞赏中恢复良好情绪。
4.出去散一下心
心理学家认为,脱离致烦环境是调节情绪的首选方法。而外出旅游则是脱离致烦环境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旅途中,注意力被动地放在应接不暇的车船、山川、都市和与陌生人的交际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强烈的生活氛围,能修复受伤的心灵,并在冷静中对自己所作所为作理性思考。于是大多数人因此从不良情绪中解脱而“重新做人”。
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都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浮躁或忧虑造成的。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