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中,其实人人都可能有过浮躁的心理,但是这也许只不过是一个念头而已。一念之后,人们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因此而迷失了方向。然而,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的时候,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
确实,随着社会的开放,现在的时代真的和从前不一样了。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一些原有体制正在解体或成为改革的对像,而新的制度相应又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测,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大款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那些处于社会中游状态的人更是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在上流与下游两个端点间做文章,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那么,怎样才能让躁动的心安静?
1.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也就是说要“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了。
2.开拓当中要有务实精神
改革需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精神,是开拓的基础。没有务实精神,开拓只不过是花拳绣腿,这个道理是人人都应该弄懂的。
3.遇事要善于思考
不能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盲从主义,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要看到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道路就在脚下,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切实做一个实在的人。
消除对某些事物的恐惧
恐惧症是对某一特定的现象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并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为特点的一种神经症。从生理因素来看,恐惧症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神经类型为弱型者,对刺激反应敏感,对不良环境反应较一般人强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舆论影响、心理暗示、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都可能成为恐惧症的诱因。那么,要怎样控制恐惧症的发生呢?
1.转移刺激
把刺激物暂时移开,但也不能消除对刺激的恐惧。有的学者报告,一个小孩看见田鸡就很惧怕,在两个月之内不让小孩见到田鸡,就消除了惧怕。可是,以后小孩又见到了田鸡,他仍然和从前一样恐惧。所以说,这种方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屡现刺激
这是让人反复接受恐惧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而不再惧怕。例如,有的人害怕针灸疗法,但针灸对他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这时医务人员就要对病人讲解针灸的知识,针灸治疗疾病的好处,而且每天都给他适当进行针灸,这样时间长了病人也就慢慢适应了,不但不怕针灸反而很喜欢这种治病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控制恐惧是受一定限制的。比如,有的病人害怕针灸治病,甚至于见到一见到那么的针灸针就吓得晕过去,在这种情况下硬让他接受针灸治疗反而会增加他对针灸的恐惧情绪,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3.条件联系法
有人做过试验,一个3岁的小孩见了兔子就害怕,那么以后在他吃饭时,把盛有兔子的笼子放在较远的地方。从此每次在他吃饭时都把兔笼子提出来,而且逐渐缩短他与兔子的距离,结果是小孩不但消除对兔子的恐惧,而且常把小兔放在自己腿上玩耍。
4.掌握知识法
人的恐惧大多是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而造成的。有的学者说:“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所以人们要多学习知识多看书,以科学的头脑去取代恐惧的心理。这种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还可增长知识。
5.转移注意
使自己从恐惧的对象上转移到与他无关的方面去。比如,有的小孩最怕打针,但为了治病必须打针。这时医务人员在给他打针时,让小孩看看墙上的画,或给他个小玩具,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画或玩具上,而不再注意打针,恐惧也就消除了。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6.直接动作
这是充分爱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恐惧的东西,达到消除恐惧的目地;例如,有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以后凡是遇有这种场合,自己非但不退缩,反而主动讲,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摆脱悲观情绪
可以说,人的心理活动没有一刻的平静,忽而兴奋、欢乐,忽而沮丧、消极。情绪乐观的人也有不幸与烦恼,但是他们善于排遣解脱。也有的人大部分的生活被消极情绪占领,或哀叹嗟悔、灰心丧气,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却不善于解脱排遣。要摆脱这种悲观情绪,需要个人进行心理的积极调适。
1.不要盯住消极面不放
有人可能会对多少次受到别人的“抢白”和不公正的待遇记得很牢,或者总是会对自己说:“我真倒霉,总被人家曲解、欺负。”那么这个人当然不会有一刻的轻松愉快。
如果只是把注意力盯在与别人友善、和好的事情上,并常常告诉自己,误解、敌视毕竟是次要的,并把愉快、向上的事串联起来,由一件想到另一件,那么,就可以逐步排遣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的情绪。
2.不要做欲望的蠢人
乐观的人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对失败有点可贵的“马大哈”精神。而有的人却经常焦虑不安,后悔本应做得更好的事未能做好,对别人获得的每一个成就、荣誉都想无条件地取得,企求尽善尽美。这种人最后总是既有无穷的欲望又有无穷的懊悔。
3.不要过于挑剔
大凡乐观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满面的人,又总是那些不够宽容的人。他们看不惯社会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这才感到顺心。
挑剔的人常给自己戴上是非分明的桂冠,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干涉人格。怨恨、挑剔、干涉是心理软弱、心理“老化”的表现。
4.学会躲避挫折
当遇到坏情绪而扭不过来时候,不妨暂时回避—下,打破静态体验,用动态活动转换情绪。只要一曲音乐,会将你带到梦想的世界。如果能够跟随欢乐的歌曲哼起来,手脚拍打起来,无疑,你的心灵会与音乐融化在纯净之中。同样,看场电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你带到另一个情绪世界。
5.偶尔也要屈服
如果一个人出了工伤,只能靠轮椅行动,这无疑是对他的一个重大的打击。而残疾的身体,往往使人变得浮躁、悲观。但是,浮躁、悲观是无济于事的。这个时候,不如冷静地承认发生的一切,放弃生活中已成为负担的东西,中止不能取得的不现实希望,并重新设计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必过分固执。
6.不要制造人际隔阂
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者轻视、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其结果只是又多了一个人际屏障,多了一个生活的对头,从而也使自己整日诚惶诚恐,不知他人在背后又要搞什么。
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的:净化自己的诚意,不回避对方,拿出豁达的气量,主动表示友好。这样做,会让你找到一个最有利于情绪健康的方式。
让病态的自恋走开
很多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恋,有时候不仅不是问题,反而可以增加他们的个人魅力。但是,自恋也要适度,自恋就像炒菜用的盐,少了则淡而无味,多了便难以入口。千万别把自恋发挥到及至,那会成为一种病态。想要让病态的自恋走开,下面的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1.不去挑剔
当你的注意力被外部世界吸引,你发现自恋不自觉地融化了,甚至不存在什么自我。你在一个无名的地方看见一朵无名的花开了,你觉得真美,在你的世界里就只有那样的美而没有自己。病态的自恋,正悄悄地从你的身边走开。假如是挑剔,你就会拒绝外部世界的融入转回自恋状态。
2.自我分析
尝试做一个自我分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列出自己的性格优势以及劣势,同时列出与自己的性格相关的真实事件。假如你的自我分析中只有优势只有成功,肯定是自己在骗自己。一份真实的自我分析可以帮你打碎自恋的幻觉镜子,你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甚至有好些行为连自己都无法忍受,还自恋吗?
3.归零策略
生活中的人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归零,让自己回归到零状态。你是一个高级职员,在你的职位上做出的业绩都写在了功劳簿上,可是你被提升成经理,在心态上就有必要归零。你会说我很优秀,也没有人不承认你优秀,你的优秀是蚂蚁的优秀,你战胜了诸多蚂蚁脱颖而出,你已经进化成大象,跟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也是大象。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自恋的人呢?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房间里挂满自己的照片,甚至是裸体照。
·在人前夸夸其谈,对什么事情总爱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有知识、有层次的人。
·爱和他人比试酒量。
·喜欢在人多的舞台上唱歌,希望听到阵阵喝彩,否则就会没精打采。
·喜欢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喜欢自己在文章中营造的每一处浪漫的细节,然后马上把文章贴到BBS上,自己不停地点击,看别人的反应,如果无人回应,就骂别人有眼无珠,随后自我吹捧一两句。
·喜欢穿与众不同的衣服,把衣服当成一个人一样肉麻地爱抚。
·将自己的居室装饰得别具一格。
·在游泳前精心地描眉,游泳时努力地将头昂着,脸上没有一滴水,宛如一朵水上花。
·在寓所里装上很多落地长镜,每天照镜子的时间比看家人的时间还要多。
·对象换了一个又一个,每一场爱都很真,可每次都以分手告终。
·对别人的意见总是听不进,并且有极强烈的抵触。
·自己的孩子很平常,却坚持认为他是世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可爱、最天才的。
·开口闭口都是自己的家人如何好,自己的单位如何好,自己的城市如何好。
·认为自己的朋友应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名片上印满各种职衔。
防治焦虑症的措施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无缘无故地出现一些焦虑、紧张状态,则可能是疾病。焦虑症有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内心焦灼、紧张、惊恐、激动或有一种不舒适感觉,由此而产生牵连观念,妄想和幻觉,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急性焦虑发作一般可以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病程一般不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缓解。
慢性焦虑症,其焦虑情绪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其焦虑程度也时有波动。老年慢性焦虑症一般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
焦虑症有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1.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时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2.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3.自我放松
如果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另外还可以运用视觉放松法来消除焦虑,如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
4.药物治疗
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还可以遵照医嘱,选服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心理调节。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如果患了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则应向心理学专家或有关医生进行咨询,弄清病因、病理机制,然后通过心理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和可能有关的因素,解除对焦虑发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要学会把一些事遗忘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坎坷,有的甚至还会发生某些不幸。但是,决不能因此而过度沉湎于回忆之中,或在悲伤中不能自拔。
从医学角度讲,人到老年,一味惋惜逝去的美好时光,只能妨碍身心健康。学会遗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失望就会变成乐趣,抑郁就会升华为欢悦。
心理学家认为,遗忘生活中的不幸往事,可重塑崭新生活的信心。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能忘记烦恼的事情,把什么都记得很清楚,大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记忆,那实在是一件很恼人的事,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什么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等都牢记心中,让那些伤心事、烦恼事、无聊事永远萦绕于脑际,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无形的枷锁,就会活得很苦很累,以至精神萎靡,心力憔悴,生命之舟就会无所依存,就会在茫茫的大海中迷航,甚至会有倾覆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