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春季推拿养生法 (4)
2.六气治肝法 治肝脏用嘘法,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嘘之。肝病用六嘘30遍,以目睁起,以出肝邪气,去肝家邪热,亦去四肢壮热、眼昏胬肉、赤红风痒等症。数嘘之,绵绵相次不绝为妙。疾平即止,不可过多为之,多则损肝气。病止又恐肝虚,当以嘘字作吸气之声以补之,使肝不虚,而他脏之邪不得以入也。大凡六字之诀不可太重,恐损真气。人能常令心志内守,不为怒动,而生喜悦,则肝病不生。故春三月木旺,天地气生,万物荣茂,欲安其神者,当止杀伤,则合乎太清,以顺天地发生之气,夜卧早起,以合养生之道。
以上也就是六字诀里面的“嘘”字诀,“嘘”字诀养肝,主治肝阳上亢而致之头晕目眩,血压增高,两眼干涩红肿,或急慢性肝炎,或由于木克脾土而致之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诸证。
3.肝脏导引法 治肝以两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缓捩身,左右各3遍。又可正坐,两手相叉,翻覆向胸3~5遍。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不令病作。一春早暮,须念念为之,不可懈惰,使一曝十寒,方有成效。
七、气功导引养胆法
1.修养胆脏法 当以冬三月端居静思,北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三吞之,以补嘻之损,用益胆之津。
2.胆腑导引法 可正坐,合两脚掌,昂头,以两手挽脚腕起,摇动,为之三五度。亦可大坐,以两手拓地,举身努力腰脊三五度,能出胆家风毒邪气。
3.治胆腑吐纳用嘻法 胆病以嘻出,以吸补之法:当侧卧,以鼻渐引长气嘻之,即以嘻字作微声,同气出之也。去胆病,除阳脏一切阴干盗汗,面无颜色,小肠膨胀,脐下冷痛,口干舌涩,数嘻之,乃愈。
第六节 春季常见病、多发病的推拿保健
一、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经久不愈,迁延至半年以上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已愈多年,再度出现轻度症状和轻度肝功能异常,有肝区刺痛感,腹胀,嗳气,食欲缺乏,乏力,一般无黄疸。迁延性肝炎偶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肝大与谷丙转氨酶(GPT)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可无急性期,病情反复超过1年以上,常出现腹胀,肝区胀痛,食欲缺乏,显著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
【保健手法】 揉法、按压法、点法、拿法。
【取穴】 肝俞、胆俞、脾俞、胃仓、阳陵泉、太冲、期门、章门等穴。
【操作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掌揉背部1~3遍,点按肝俞、脾俞、胆俞、胃俞各1分钟,双拇指同时点按胃仓,再揉拿下肢1~2遍。
(2)患者仰卧,以双手多指交替连推上腹部3~6遍,再按揉上脘、中脘、下脘穴。
(3)卧位,以双手多指腹连续轻推胁肋部,自下而上,再掌揉胁肋部,以双手捏拿肝区,自下而上至腋下2~4遍,再用拇指点按章门、期门、阳陵泉、太冲穴。
(4)患者正坐,双手掌搓摩胁肋部。
二、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囊、胆道内结石所产生的症状而言。胆石的形成多与胆囊感染和胆汁淤积等有关。多因饮食不节,寒温失常、情志不畅、外邪内侵而诱发。临床表现右胁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口苦、咽干、不思饮食、腹胀满、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滑等。
【保健手法】 摩法、揉法、推法、拿法、按法、点法、掐揉法、法。
【取穴】 日月、阳陵泉、胆囊点、阴陵泉、肝俞、胆俞、期门、太冲、蠡沟。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以手掌在背部做揉法,再用法操作数遍,以右侧为主,并用拇指点按肝俞、胆俞。
(2)患者侧卧,右侧在上,以手掌在胁肋部做揉法,并向下做推法。
(3)患者仰卧,以手掌在右上腹做摩法、揉法,分推双肋弓,用拇指点按期门、日月。
(4)患者侧卧,右侧在上,以手掌自肋弓下由右向左做推法,反复数遍,并用拇指按揉阳陵泉、胆囊点、太冲。
三、胆绞痛
胆绞痛是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常发生在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随病理变化的程度及有无并发症而异。一般分为气滞型、湿热型、实火型。①气滞型胆绞痛:右胁绞痛,常有口苦、咽干、头晕、食欲缺乏,一般无黄疸及寒热。此症主要是由于慢性胆囊炎所致。右上腹部闷胀不舒或胃部灼热感,尤其当食富含脂肪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或引起胆绞痛发作。②湿热型胆绞痛:多为右胁持续性胀痛,时有阵发性加剧。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发冷发热,皮肤、巩膜发黄、尿黄如浓茶、大便干燥。③实火型胆绞痛:除右胁部持续性胀痛及口苦、咽干症状外,同时伴有寒热往来,腹胀而满。湿热型及实火型胆绞痛多用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穿孔、坏死以及胆囊、胆道结石或胆道蛔虫所致。发作时病人坐卧不安,身体弯曲不敢伸直,有时伴有呕吐。
【保健手法】 按揉法、拨揉法、按压法、点按法。
【取穴】 胆俞、脾俞、膈俞以及背部的阿是穴和胆囊穴、期门、梁门、足三里、足临泣。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位,自第7颈椎至12胸椎两侧膀胱经路线,以掌根部自上而下反复按揉,再用拇指拨揉数遍,然后在膈俞、胆俞、肝俞及压痛点处点揉,每穴各1分钟。最后从上到下推抚2~3遍,用力按压胆囊穴,直至腹痛缓解为宜。
(2)患者仰卧位,用手掌以逆时针方向轻揉上腹部,再用两拇指由剑突下沿肋弓向两侧轻轻分推多次,点按梁门,再以手掌从上腹部向下推抚数遍,最后用拇指点揉足三里、足临泣和胆囊穴。
四、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受损导致的以上腹部节律性疼痛为特点的一种疾病。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0~50岁为多,临床上以反复发作、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特征,并常伴有吞酸、嘈杂甚至呕血、便血等。由于春季肝邪常犯脾胃,故本病易加重。
【保健手法】 推法、拿法、摩法、按法、揉法。
【取穴】 中脘、上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肩井、肝俞、胆俞、肾俞、关元、
期门、章门、命门、三焦、公孙。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位,以手掌先摩腹部,从剑突下至脐下,继而摩胃脘处5~10分钟;然后沿任脉用拇指推上脘、中脘、气海等穴,依次往返推之。最后摩全腹部及按揉足三里。
(2)患者俯卧位,用拇指揉按膀胱经路线上的诸穴,重点在脾俞、胃俞、大肠俞施术,最后用双手拿肩井并按之。
五、头痛
头痛是指位于头颅部的疼痛感觉,可在颅内外及全身疾病中出现,在中医文献《素问·五脏生成篇》即有“头痛巅疾”的记载。《证治准绳》中说:“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除此以外,还有“头风”及“脑风”记载,实际上“头风”、“脑风”均属头痛。临床上一般分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头痛、血虚肾亏头痛四种类型。春天多风,易致头痛病发生。风寒头痛多发生于受风之后,有时痛连项背,恶风寒、喜温暖,口不渴。风热头痛,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咽红肿痛,小便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肝阳上亢头痛主要是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口干。血虚肾亏头痛的临床症状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头脑空痛,耳鸣目眩,腰膝酸软,遗精带下。
【保健手法】 揉法、点法、拿法。
【取穴】 印堂、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大椎、肩井、合谷。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或坐位,用双手拇指交替用推法推印堂经前庭至百会。
(2)体位同上,由印堂经鱼腰、太阳至耳前,用拇指分推3遍。
(3)体位同上,自印堂经头维、耳上方至耳后分推3遍。
(4)体位同上,以拇指或多指按上述路线按揉3遍,然后点印堂、太阳、头维、百会各1分钟。
(5)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或多指揉拿后项部及肩部,反复多遍,最后点风池、肩井、合谷各1分钟。
六、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高于正常的范围而言。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范围。一般在安静休息时,正常成人血压小于或等于18.62/11.97 kPa,在21.28/12.63 kPa时为上下临界值,大于21.28/12.63 kPa,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病中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80%~90%以上,对人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祖国医学书中记载的“肝阳”“肝火”“中风”等证就包括本病及其并发症。另外约有10%~20%的症状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应注意鉴别。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有关,在春季往往易加重。
【保健手法】 推法、揉法、拿法、点法。
【取穴】 肝俞、心俞、肾俞、脾俞、涌泉、百会、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位,用双手掌自肩背部向足跟方向做推法3~5次,然后再用双手掌揉背、腰及下肢后侧3~5次,接着用拇指按压心俞、肝俞、肾俞、涌泉。
(2)患者仰卧位,用双手掌自太阳穴至风池穴做推法3~5次,然后用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对点按太阳穴,另一手拿揉头部两侧2~3次,随后按压百会、风池。
(3)体位同上,用双手揉拿上肢及下肢2~3次,提拿腹部2~3次,然后按压曲池、内关及足三里、丰隆。
七、哮喘
哮喘是指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一系列病症。本病有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之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冬春季发病较多,半数以上在12岁前起病,约有20%的患者有家族史。本病中医有虚实之分;西医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之别。一般而言,实证起病急,病程短,呼吸深长,息粗,有痰鸣声,以呼出为快,其病在肺;虚证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呼吸短促难续,喘声低微,以深吸为快或动则喘,其病在肺与肾。外源性哮喘有明显的接触史或与季节有关。先有普通外感症状,继之出现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重者被迫取坐位,口唇发绀。发作停止时,咳出较多稀薄痰液后,气促减轻,哮喘停止。内源性哮喘,多因支气管下迷走神经感受器的易感性增高,对生物、物理、化学或精神神经等因素刺激易引起哮喘,常见的如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先有咳嗽、咳痰,继之出现哮喘。本病的典型症状是哮喘持续发作,病人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可听到响亮的哮鸣音,呼吸极度困难,发绀明显。
【保健手法】 推法、揉法、点按法、捏拿法。
【取穴】 身柱、肺俞、定喘穴、心俞、膈俞、天突、中府、膻中、尺泽、鱼际、内关、足三里、丰隆、肩井。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位,用手掌在背部自上而下做推法、揉法数次,重点在1~7胸椎两侧。然后按压身柱、肺俞、心俞、膈俞、定喘穴。
(2)患者仰卧,用双手掌在前胸部自上而下做推法、揉法数次。然后按压天突、中府、膻中、尺泽、鱼际。
(3)对症治疗:胸闷气短按压膻中、内关。痰多按压足三里、丰隆。气喘、呼吸困难者重按天突和捏拿肩井。
八、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