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实施已经快一年了,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不足:
1.教师面对新课程,思想认识上准备不足
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是教学效果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感到无比茫然。新的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师生关系的变化。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基本沿用传统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教学方法。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宁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他们大多数不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60%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教“计算机”的;37%是近几年刚从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72%的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他们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对教学的规范性、艺术性等缺乏详细、周密的考虑。上课往往信息技术的迁移性。二是新课程前期培训不到位。部分学校中也只有1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过自治区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课标”培训,区内各市、县(区)没有进行二级培训,更谈不到学校的三级培训。所以,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还没有从“计算机教学”真正转变到“信息技术”教育上来。
2.教材、教参准备不足
教材准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材在开学后第三周才基本到位,教参在临放假的第三、四周发到教师手中,教学即不能保证应有的36个学时,也无法依据教参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和课时数;二是教材选用上虽然体现了“多元性”,但却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由于初中开设信息技术的程度不同(部分农村初级中学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非零起点”造成教师教学困难。
面对新教材,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准确定位。
3.为新课程提供的设备准备不足
新课程主导学生广泛、深入参与学习过程,提倡协作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共享,这对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计算机机房”1人1机,机房机位间加有隔断,不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许多学校设备缺少或陈旧,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不能顺利进行,信息技术新课程需要建设协作、合作学习的环境,如“圆桌式”、“扇形”等摆放机位的机房。
4.课程设置准备不足
有些学校没有按照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模块的开课课时进行课程设置,任意增加或减少课时。还有些学校把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进行交替开课,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5.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许多教师不知道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还有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个别小学、初中、高一的教师上课甚至完全抛开所配发的教材,随心所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自己安排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学生手中的课本从来不用。
(2)教学进度的随意性。
老师对一节课授课内容的多少、深浅的处理表现极大的随意性。不会恰当地处理教材,恨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一下子全部教给学生,对各知识点挖掘不够,蜻蜓点水、一串到底,学生没有形成认知阶梯。在此次优质课的评比中,这样的课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3)课堂语言表述上的随意性。
(4)学生活动的随意性。
(5)回答课堂中偶发问题的随意性。
(6)课堂教态教姿的随意性。
二、对集体备课的探索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银川市教育科研所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全市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教师开展校际间的集体备课,同时也邀请自治区教研室教研员及区直属学校相关教师参加,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难度不断增加,教师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许多教师感到焦虑、茫然、束手无措等,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材,教学设计应该怎么搞,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度很大,很费时的环节。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必须寻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由此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校际之间的相互学习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我们仍然像以前那样孤军奋战,就很难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第二、确定时间、地点、形式及内容
从新课程实施开始,单周的集体备课以学校为单位,即立足校本教研,同头课教师或同学科教师利用本校规定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听课、会课,研讨,讨论教材教法,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或教材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课后反思、拟改进的办法和建议、学生活动安排、学生作品统计方法、过程评价方式等等;每逢双周的周四,由自治区、银川市教研员参与并组织各校信息技术教师集体备课,由主备学校(有六所高中学校重点负责一章教材的备课任务《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共六章》)提出备课方案和提供教学设计方案,提交后四节课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主备学校轮流承担做课任务供全体参与讨论,无论是老教师亦或是新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老师,大家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制定出比较完整的备课、教学方案.每一位教师再结合本校的实情和学情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从而整体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的观摩活动,以课例研讨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每次活动评比出影响的课例或教学效果好的课例,组织各校老师的观摩活动。
第四,建立银川市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档案,备课组长做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考勤记录,并将其与教案和案例一并归入教师档案。
第五,对每一位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必须认真研读课标。
我们的许多教师真可谓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教一辈子书,从不研读教学《纲要》或《课程标准》,有些老师居然不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有“纲”可依,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随意性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课标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将课标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为此,无论是立足于本校的校本教研,还是全市高中校际间的教研,我们都把教研内容与课标紧密结合起来,研读课标,研讨新教法,使老师们认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上课有纲可循,处理教材教法有纲可依。因此,在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必然将本节课的课标依据列出来。
2.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
集体备课中,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性再现,为学生提供支持创作的资源,生动地创设教学情境,任务设置生活化,使学生明确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同时,多观摩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汲取精华融入自己的课堂。我们可以学习老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使用文科教师优美的语言,汲取理科教师严密的逻辑性。
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向,遇到好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应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3.做好每一次学生作业的统计、评价及分析、反馈工作,做好前期、中期及终结性评价工作在新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课得不到学生重视,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任课教师不批改学生作品,不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学期末,不能认真地给予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所以学生上课为所欲为,没有目标和任务,即便有也完全可以不去完成。试想一个放任自流的课堂教学,哪位学生还能重视它呢?
总之,要求教师做一名有进取心的教师,做一名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做一名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新课程中去的教师,并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
三、今后集体备课要做的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首先要将集体备课这一传统而又具有时代新理念的备课形式引向纵深。以优秀的课例为点,带动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程中逐步走向完善,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并以银川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共同进步。
同时,对进入新课程以来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成册,为以后进入新课程的教师提供参考。让他们少一点茫然与无助,多一分自信与坦然,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
四、宁夏高中课改经验交流
(一)面临的问题
教师面临的问题,队伍结构不合理,60%改行,37%近几年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学过教育学),注重技术不注重教学。
前期培训不到位,区县没有进行二级培训,更谈不上三级培训。
教材教参准备不足。教材开学第三周才到位,教材一直到学期结束时才拿到,并且配套光盘也是后来才得到的。设备提供不足。课程设置准备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性大。学生活动的随意性。
(二)对集体备课的探索
每个月都有备课。
1.统一思想,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20~30人)
轮流写教案,最大的好处就是共享。
2.确定时间、地点、内容
地点需要讲课就到学校,不讲课就定在宾馆中。听课评课,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3.积极参与自治区的活动。
(1)建立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师档案,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整理好的案例,打算出一本集子。对高一教师提出研读课标。课标是最基本的要求。今天为什么后面这段时间给这么多东西给学生看。
(2)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尝试。
(3)统计好每次学生作业,对学生作业做好统计和反馈工作。宁夏高考还没有方案,给学生学分的依据是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必须交。作为最终成绩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