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江苏高中新课改蓄势待发
一、江苏高中课改背景
2004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进行实验。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今年秋新学年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江苏省现在进入新课改有其特殊背景。因为江苏省已率先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迈进,去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达84.8%,苏南地区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5%左右。江苏省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数也从1996年的54万,增加到2004年的137万,增幅达2.5倍。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越来越大众化。高中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的进一步调整和明确,迫切需要高中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改焦点
(一)个性修习计划学生自定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课程共设置了8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二)允许跨年级排课、选课
高中新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必修课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选修Ⅰ课程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学习内容;选修Ⅱ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的若干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
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时,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指导学生选择课程时,先指导选择科目,后指导学生在科目内选择模块;允许学生选择科目或者模块后进行调整性的重新选择;允许特殊原因的学生跨年级选课,也允许部分课程跨年级安排。学校还应当保证学生选修课程的选择权,不得指定科目、指定模块。
(三)“动手”学分比理化更高
这次高中课程改革,为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部《方案》中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学校自己开发与实施。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一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学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这样,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学分为23分,是所有学习领域中必修学分最高的,充分凸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在高中新课程中的重要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开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职业准备和发展特点,新课程把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技术类课程列入基础课程。高中技术类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难点,其所占的学分比物理与化学的比例还要高。
艺术也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四)学分的评价体系多元化
实施新课程以后,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建立促进老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
新课程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五)详解新课改课程设置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每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时间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各地应当针对每个学期长短不一的情况,调整学年教学时间。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安排的课程修习时间为35学时;每节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学分用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允许补考合格后获得学分。
高中学生在校修习课程三年,按照5学期学习计算,可以修习170以上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达到毕业所需的144学分后,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意愿安排课程:凡是新选学课程并通过考核的,继续计算学分。
三、江苏高中新课改学生可选哪些课
从高中新课改的各科内容构成中不难发现,“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城乡规划与生活”等在大学里才听到的名词,竟是新学期开学后高一年级学生们的选修课程。参加新课改培训的老师们说,对新高一学生来讲,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会更突出,与社会生活也结合得更紧密。各科内容的构成表显示:语文:可选修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着研读;英语:设有提高系列(英语68,提高系列,达八级目标)、(英语611,可创造条件开,达九级目标)和拓展系列(含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政治:可选修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等;历史:可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地理:设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城乡规划与生活、地球与宇宙、海洋地理、旅游地理等选修内容;物理:可选修系列1(侧重于物理与社会)、系列2(侧重于物理与技术)、系列3(侧重于基础物理);化学:可选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生物:可选修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等。此外,在音乐中还将开设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内容,美术中还开设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等全新内容。“这些选修课程的设置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目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研究性学习。”一位正参加南京市组织的新课改培训的中学教务主任说。教材变了,教学思想也不一样了。
四、高中课改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自2005年秋季起,江苏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给启东的高中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课程:由“一锅端”变为“自助餐”。
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朱伟中介绍,高中课程一改传统的学科设置形式,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新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8个领域,每个领域各设若干个科目。
汇龙中学高一数学老师刘杰说:“数学新教材比老教材多了很多栏目,‘感受与理解’、‘思考与运用’、‘探究与拓展’等栏目向学生提出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同时,新课改也为学生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传统学科数学、化学、生物等教材,保留了经典基础知识,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社会贴近的科学成果。以数学教材为例,新教材根据各个模块编写了30多本书,涵盖必修、选修课程,其中选修内容占了大多数,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
此外,课改后,高一新生将实行学分制管理,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发展方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使原本“一锅端”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丰富多彩的“自助餐”。
根据规定,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144个学分,其中包括116个必修学分和28个选修学分,选修学分中学生至少要拿到国家和地方课程的22个选修学分和至少6分的校本课程选修学分。与大学的学分制不同,高中阶段所有学分的获得都必须修满规定课时并通过考核。整个高中阶段分为6个学期12个学段,每个学段结束都将进行一次考核。
学生:从“被动学”转向“自主学”
高中课改大胆挑战传统的基础教育,使得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迫在眉睫。业内人士指出,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弱。新课改将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和“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学者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我市参与新课改的420多名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主体,面临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综合素养等多方面的考验。
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新课程更加强调让他们学会学习。推进高中课改,就是从根本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愿望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学”到“自主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生双向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人们对高中课程改革后2008年的高考心存疑虑。业内人士指出,高考改革本身就是高中课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都离不开评价制度的改革。高考方案不出来,学生就很难选课。比如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各有6个必修学分,2个必修模块是4个学分,剩下的2个学分要在选修模块里拿。目前全国只有少数省进行新课程改革试点,且均未经历过高考,课改后高考如何进行还是个未知数。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的东西都要拿来作为高考的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不考就不学或者不认真学的现象。所以,人们期待出台与课改相配套的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教师:先培训后上岗
为保证南京市高中课改的顺利进行,教育部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根据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阶段、滚动式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
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上好新教材,观念的转变是培训的重要内容。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苏培新说,早在2004年10月,南京市教育部门就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国家级课改试验区——山东青岛参观学习。同时,为加强对新课改的指导,教育部门还在教研室、教科研部门和中学教师中遴选出180名既有先进教育理念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分批安排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江苏省知名高校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省级轮训。开学前夕,教育部门还组织全市各有关学校领导、高一任教老师500多人,接受了新课改通用知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和新教材教法培训,让教师们深入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等。
9月份,教育部门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召开高中课改分析评议会,针对广大高一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此外,教育部门还根据我市实际,10月份在启东中学、汇龙中学、大江中学等学校分别设立语、数、外、政、历、地、理、化、生9个学科的“高中课改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此来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链接: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
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进行实验。今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今年秋季新学年进入高中课程改革。
(第二节)解读江苏高中新课程
一、江苏高中新课改分析
2005年秋季,江苏普通高中高一新生即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改后,学生采用学分制管理,教材由各大市在教育部认可的书目中自选。省教育厅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内举办的新课改教务管理培训班上传出消息,关于学生选课和管理等都有了具体的办法。与会的专家透露,由于新课改,2008年的高考模式和内容势必会以一种全新面貌出现,开放性试题将成为一大特色。
(一)选课要“区别对待”
新课改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国家规定的选修课以及学校的校本课程。后两者都是选修课,但学生其实并不能完全“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老师分析,学生选什么课程,和学校是否有能力开全这些课程有关,还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关,学生在选课时应有老师做指导。同时,根据高考政策“区别对待”,如以前是“3+综合”,应在文科或理科中去选择;如是“3+1+1”,应在科目中去选择。目前,一些学校已编写好详细的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进行指点。
(二)可能实施标准分评价
新课改实施后,要上必修课,还要上大量的选修课,学生就要“跑班”了。届时,行政班和教学班将共同存在。但新问题又来了:同一个行政班里,学生选择的课程组合不相同,考卷难易也不相同,怎么评定学生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