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交往中,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或者对立,在言语上发生对抗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种对抗又有特定的要求:一方面要义正词严,反击有力,能捍卫自身及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涵养,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此,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言语相关,出句迅捷。在反击对方的无理言行时,自己的言语必须与对方的言语相关,同时能迅速接过对方言语中的词语、话头,并展开辩驳。
1955年秋,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出访前苏联,在莫斯科和赫鲁晓夫进行了会谈。两人性格都非常顽强、自负。双方的交谈充满了对抗,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赫鲁晓夫有一次在对一项德国建议做出反应时说:
“在我同意你这个意见之前,我要先到地狱里去拜访你!”
阿登纳立即反击:“如果你在地狱里看到我,那只是因为你比我先到那里!”
阿登纳抓住赫鲁晓夫话语中的到地狱一事进行了迅速的反击。
②冷静克制,不失礼仪。有时对方的话语很“冲”,这时自己一定不能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这样做,一方面会破坏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也会因情绪激动而减弱自己话语的反击力。高超而强有力的反击,应该是情绪平稳、彬彬有礼和富有涵养的。
1957年,尼克松出访前苏联。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赫鲁晓夫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激烈地抨击这个决议,并怒容满面地嚷了一番话:“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这话十分粗俗,就连赫鲁晓夫的译员听了也顿时涨得满脸通红,好一会儿,才把此话翻译过来。对此,尼克松当然要进行“反击”。要知道,当译员在翻译时,赫鲁晓夫正两眼盯着尼克松呢。但如何反击呢?如果大骂一番,显然反击无力。尼克松想起出访前,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背景材料中曾提到赫鲁晓夫年轻时当过猪倌,他还想起他小时候就知道,马粪常常被用做肥料,但有一次他的邻居用了一担猪粪,那可真是臭气冲天。于是尼克松逼视着赫晓鲁夫的眼睛,用交谈的口气回答说:“恐怕主席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尼克松神态自若,话语却暗露锋芒,因此反击力特强。说得赫鲁晓夫欲怒不能,只得转过话题,谈论别的事情了。
另外,“反击”要看准目标,不能过于敏感,疑惑重重,那样反而有失风度与涵养。
1959年赫鲁晓夫出访美国,两国领导人在共进午餐时闲聊。·艾森豪威尔想使谈话的气氛轻松些,于是问赫鲁晓夫在假期最喜欢干什么。赫兽晓夫说他喜欢到黑海海滨游泳或者去乡间打猎。艾森豪威尔说他喜欢出去钓鱼和打高尔夫球,但他发现在谈话中他很难避免不受电话的干扰。赫鲁晓夫听了译员的翻译之后生气地说:“我们苏联也有电话,事实上,我们的电话不久就要比你们美国还多。”应该说,赫鲁晓夫过于敏感了,失去了应有的风度和涵养。对抗时,最好是要看清对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