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将所有的药物均称之为“毒药”,(唐·孙思邈也说“是药三分毒”)这里所谓的“毒”,其实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掌握所服药物的不良反应,规避其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其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自然,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世上药物何其多,因此只能将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介绍于读者诸君,以期引起重视。
一、部分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1.利尿剂降压药(如双氢克尿塞等)的不良反应
(1)可导致“一低三高”:低血钾、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尿酸。因此,本身血钾偏低或血脂偏高或血糖偏高或血尿酸偏高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此类降压药中的安体舒通、胺苯喋啶有保钾作用,血钾偏低的患者可选用。
(2)加剧胰岛素抵抗、提高血糖水平。据报道,长期服用吲哚帕胺(寿比山)及噻嗪类利尿剂可提升血糖水平,使糖尿病发病率提高28%。因此,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偏高者不宜服用或谨慎服用。
(3)促使平滑肌痉挛,因此,有哮喘病史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者不宜服用。
(4)影响性功能。
2.β-受体阻滞剂(如倍它乐克等)的不良反应
(1)有负性传导作用,可导致心动过缓,所以服用此类药物必须定期检查心率。
(2)性功能减退。
(3)诱发哮喘。
3.钙离子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如尼福达、硝苯地平等)的不良反应
(1)硝苯地平等短效钙离子拮抗剂有时可导致血压下降过快而诱发心绞痛;同时,此类药物还可抑制食管的蠕动,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从而引发胃或食管的反流性炎症。
(2)可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所以明显心动过速患者慎用或禁用。
(3)异搏定、恬而心等有负性心率、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所以严重心动过缓,重度传导阻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
(4)颜面潮红、发热、足踝部水肿。
二、其他部分常用西药的不良反应
1.感冒药的不良反应感冒药虽然品种繁多但其成分大体相似,所以其作用与不良反应也大体相同。
此类药物大多由解热镇痛药或消炎镇痛药与抗组织胺药这两大类药物组合而成。所以对胃、肠、肝、肾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而长时间服用容易引发胃黏膜糜烂、上消化道出血或血尿,亦可导致皮肤的过敏反应。年老体弱者以及儿童还可因为出汗过多而虚脱。
2.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此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强的松、氢化考的松等均可导致水、电解质、糖以及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紊乱,从而出现下列症状或疾病。
(1)向心性肥胖或满月脸或痤疮或多毛或浮肿等症,也可导致白内障或青光眼的发生。
(2)低血钾或高血糖症状。
(3)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
(4)促进蛋白质分解或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负氮平衡。
(5)增加钙、磷的排泄,拮抗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长时间使用还可抑制骨骼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骼生长发生障碍,出现骨质疏松、诱发自发性骨折。
3.抗组织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等可导致口干、嗜睡等症;阿司咪唑(息斯敏)系非镇静抗组织胺药,属第二代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其不良反应是:
(1)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2)体重增加。
(3)眩晕。
(4)转氨酶升高。
(5)皮疹或过敏性休克。
4.抗胆碱药的不良反应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普鲁本辛能抑制唾液、消化液的分泌而出现口舌干燥。长期使用可因咽干而导致声音嘶哑、以及视神经与听神经障碍。5.镇咳药如咳必清、咳美芬等具有阿托品样不良反应抑制腺体的分泌再现口干音哑。
6.氨茶碱的不良反应皮肤湿疹,荨麻疹或红斑样药疹以及难以恢复的意识障碍。儿童服用过量或误服,可导致恶心、呕吐、脱水、低热,甚至谵妄、昏迷,也可因延髓抑制而死亡。
7.升高血糖的药物
(1)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药:该类药物所导致的低血钾得不到纠正,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而使血糖上升。
(2)β-受体阻滞剂:据200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危险性提高28%。
(3)肾上腺皮质激素:该类药物可使周围组织增加对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异生亢进,导致血糖升高。
(4)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他克莫司等可导致糖耐量异常。
8.下列药物可导致便秘或加重病情镇静安神药,抗抑郁药以及消炎痛,安体舒通、速尿、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和西米替丁、法莫替丁等。
9.绝大多数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率等可导致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甚至
可导致严重的消化道出血。个别人也可出现眩晕、耳鸣、低血压或角膜混浊等症状。
10.雌激素、阿司匹林、扑尔敏、安乃近、速效感冒胶囊、消炎痛、布洛芬可诱发哮喘。
11.异烟肼可导致周围神经炎:四肢麻木、烧灼感或针刺样痛,还可导致视神经萎缩或转氨酶升高。
12.利福平有胃肠道刺激症状,个别人有肝脏损害、皮肤黄染的不良反应或皮疹,发热,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
13.麻仁丸、大黄苏打片、番泻叶等含蒽醌成分的泻下剂所造成的大肠色素沉着有致癌的可能。
14.心得安(普萘洛尔)可导致肺水肿。
15.苯妥英钠可导致肺纹理增粗,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16.甲氰咪胍可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发生不育。
三、部分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
人参头晕、失眠、焦躁不安、口鼻出血、甚者致人死亡。
天麻皮肤红肿瘙痒、瘾疹样药疹。
麻黄可兴奋中枢神经,收缩周围血管,导致血压上升。
银杏叶可导致神经麻痹、阵发性痉挛、皮肤过敏反应和出血症状。
丹参可导致皮肤瘙痒、肢体瘾疹、高热、面部肿胀。
甘草可引发水肿、胸闷、哮喘以及升高血压、降低血清钾。
三七可导致皮肤瘙痒、麻疹样丘疹,全身症状为发热、畏寒。
百合可出现心悸、面色潮红、全身蚁行感。
防风恶心、颜面及手臂部出现红斑、瘙痒。
何首乌可导致高热、大汗。
六神丸可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口唇及四肢麻木,甚者心率减缓、血压下降。
牛黄解毒片长期服用停药后可出现戒断反应:原有症状加剧并伴兴奋、失眠、食欲下降、上腹灼痛、大便秘结等症。
外用正红花油可导致皮疹、接触性皮炎,重则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甚者可因严重过敏反应而死亡。
四、具有逆反反应的部分药物
1.退热药物致药物热如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可导致高热。
2.镇痛药物致心绞痛如硝酸甘油、心痛定等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服用剂量过大或突然停用可致心绞痛。
3.抗血栓药致血栓肠溶阿司匹林大剂量服用可导致前列腺素生成减少,从而加剧凝血而形成血栓。
4.抗坏血病药物致坏血病长期服用维生素C,可使机体对其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或突然大幅度减量,就会导致坏血病。
5.止泻药物致泻黄连素常用于治疗胃
肠类、细菌性痢疾所致的腹泻,但个别人服用后却会加剧腹泻的症状。
6.降压药甲基多巴、胍乙啶改口服为注射可导致血压升高。
7.激素类药物、中枢神经性镇痛药若突然停用或大幅度减量都有类似的逆反作用,使原有症状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