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处置突发性事件,争取时间极为重要。如果该决断的时候,还在反复“研究、研究”,“看看,看看”,便会落个“小事闹大,规模扩大,难度增大”。因此,要火速受理,及时查处。要在众多矛盾之中,找出主要矛盾,在不清楚之中,找出清楚之点,抓住火候果断处置。
管理者在工作时,难免会遭遇一些突发性事件,果断而巧妙地应变处置突发性事件,不仅是维护安定的需要,同时也是检验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突发性事件,有如下特征:
(1)具有突如其来的偶发性。尤其是灾害类的,往往来得快,来势猛。
(2)具有意想不到的突变性。有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出现快,来不及详细调查,给处置带来难度,特别是遇上处理不及时,或使矛盾激化,或被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会出现扩大化、复杂化,甚至发生质的变化。
(3)具有琢磨不透的复杂性。一些纠纷类、请愿类、动乱类的突发性事件,往往受社会性的“大气候”、政策性的“大调整”、工作性的“大失误”等影响,给突发性事件带来许多复杂因素,不仅了解真相难,调查取证难,而且拍板定性、处理兑现都很难。
(4)具有不可估量的危害性。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危害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
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注重实效。
(1)“快刀斩乱麻”,取得时间上的主动权管理者处置突发性事件,争取时间极为重要。如果该决断的时候,还在反复“研究、研究”,“看看,看看”,便会落个“小事闹大,规模扩大,难度增大”。因此,要火速受理,及时查处。要在众多矛盾之中,找出主要矛盾,在不清楚之中,找出清楚之点,抓住火候果断处置。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不及钻空子,无时间出馊主意。在处理事故类、灾难类突发事件中,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抢救”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力争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也要注意做好通讯联络、现场保护、灾情报告、原因调查等工作。
(2)“先礼后兵”,取得手法上的主动权
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既要组织群众弄清事件真相,又要发动群众出主意,迅速平息事态。同时,要讲清道理,进行正面宣传,决不能搞“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如果随便训人、整人、盲目抓人、关人,就会把事情办坏、办糟,激发新的矛盾,就是有不听劝告的人,也得“先礼后兵”。只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强硬的措施,依照党纪国法予以处置,使坏人受惩罚,好人能觉悟,事件得平息。
(3)“包公断案”,取得决断上的主动权
“包公断案”的特点,是重调查、重证据、严格依法办事。处置突发性事件,同样需要这种艺术和风格。这就要求管理者勤于调查,把事件真相弄清楚,严格依法照章处置。在处置中不徇私情,不畏权势,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样,决断正确,反响会更好。如果事实掌握不准,决断一错,就会增加若干倍的工作量。若是处置事件当中有徇私谋利行为,就更会引起群众不满,把事情弄坏。
(4)“宜粗不宜细”,取得工作上的主动权
处置突发性事件时,通常来讲,“宜粗不宜细”。要先抓主要矛盾,查主要对象,找主要原因。凡与事件无关的不涉及,对于一时难弄清的线索,特别是与事件关系不大的问题,可先搁一搁,必要时再补查。力求抓住主要问题突破,取得工作上的主动权,及早公布事件真相,以便争取多数群众,快速缓解矛盾,平息事端。
(5)“不留尾巴”,取得防患上的主动权
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既要能快则快,果断了结,又要慎之又慎,妥善处置。防止只顾眼前快平息,不顾长远留后患。要态度鲜明,不含糊,不留尾巴。并要有准确、齐全的文字依据,形成有权威、有法律保障的协议或《纪要》,随时整理入档,以便防止今后出现反复。
处置突发性事件,在“沉着应战,妥善处置,积极疏导,促进稳定。”
的前提下,还应严格坚持五条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
[3]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哪里出现突发性事件,就由哪一级政府或单位负责。
[4]坚持维护安定团结的原则。出现突发性事件,在处置中应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向稳定的目标努力,真正体现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群众情绪,稳定工作秩序。
[5]坚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像边界纠纷一类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调处纠纷,解决矛盾。凡对生产有益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就坚持和维护。并在调处中尊重历史、尊重实际、尊重现行政策。
总之,有依据的照依据调处,无依据的完善依据。做到既处置了突发性事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