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推广我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很多能够佐证或印证我的教育方法的案例,也收集了很多运用我的教育方法后教育效果得到显著改善的案例。
在一些闲暇的日子里,我把这些案例进行了汇编并进行了一些评析。现把和健康教育相关的一些案例,附在本篇之后,作为本篇的补充和延伸,以便加深读者对我的教育理论的理解。
给孩子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实施健康教育的手记。因为我的健康教育的理念对他影响甚大,他把记录也抄写了一份给我。
下面是那位父亲的手记。
艾伦刚出生时身体比较瘦弱,但我认为,身体健康是一切基础。因此,我非常注重艾伦的身体健康。
艾伦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我就认为他能否自由地活动非常重要,尽量不给他太多的束缚。
有一次,我和妻子去教堂做礼拜,家中只有女佣阿米丽太太和艾伦。阿米丽太太是个很善良的女人,她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艾伦。
那一天回到家,我看到艾伦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被子里,满脸通红,这一情形让我很生气。
“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把艾伦包裹得这么严实呢?”我质问阿米丽太太。
阿米丽太太见我的脸色很难看,她有些不安:“天气这么冷,我害怕他受冻,所以就把他包裹得严实一些。”
“我的上帝,你不该这样做。”我忍不住朝阿米丽太太嚷起来。
“怎么了?”妻子不解地问我。
“天哪,你们没见艾伦不喜欢这样吗?”我说,“这样他会很难受。”
说着,我就把包裹艾伦的被子的带子解开了,将被子松了松,并露出了他的小胳膊,以便让他能自由活动。
“这样他会冻坏并生病的。”阿米丽太太焦急地说。
“是啊。可别把孩子冻坏了啊。”妻子也附和阿米丽太太说。
然而,我不顾她们的阻拦,仍然让被子松开着,让艾伦在床上自由的活动身体,只是在壁炉里又加了一把柴火。
这时,艾伦舞动着小胳膊,显得非常高兴,脸上也放松多了。
我把艾伦这样在襁褓里的自由活动也看作是身体锻炼,经常地,我也会握住他的小胳膊或小腿有节奏地前后左右晃动,以锻炼他的四肢和身体的力量。
在我看来,孩子要长得健康,他需要的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地活动。
当艾伦会走路之后,我就经常带他外出到各地去旅行或者去参加一些活动。
外出时,如果能不坐车,我们就常常步行去。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我可以借此机会跟艾伦讲解路上看到的景物、植物或动物等各种自然现象,二就是可以锻炼身体。
有一次,我带艾伦去稍远一点儿的某个地方去旅行,那时,艾伦只有6岁多一点儿。
吃过早餐,我和艾伦出发了,像往常一样,我一边跟他讲解路上遇到的各种植物和景观,一边并行着往前走。
走了一会儿,艾伦又累又热,他已经满头大汗,似乎要喘不过气来了。他看看我,没有说话,我看得出,他不想再继续走路了。
路上不时有马车经过,艾伦很羡慕地看着马车渐行渐远,他的步子越来越慢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忍不住问我:“爸爸,我们没有钱坐车吗?”
“不,我们有钱。”
“那我们为什么不坐车呢?”他不解地问道。
“你很想坐车吗?”我反问他。
“是的,我有些累了,坐车会很舒服。”
“坐车是很舒服。但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坐车吗?”我问他。
艾伦摇了摇头。
“你不是说,想要成为一个健康、强壮的孩子吗?不要生病,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你也能保护自己。”
艾伦又点了一下头。
我继续说:“我们外出不坐车,而是步行,就是为了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更强壮。这样,你就很少会生病,别人也不敢欺负你了。你是个男子汉,一定会坚持到目的地的。”
艾伦听了我的话,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继续朝前迈步。
为了让艾伦拥有一个好身体,除了让他多活动、多锻炼之外,在饮食、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等方面,我也非常注意。
我向来反对艾伦吃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也不赞同他吃得过多,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长得过胖,对他的身体健康并不好。
艾伦还小的时候,一次,我发现妻子刚刚喂过艾伦牛奶之后又在喂他喝牛奶。我走过去夺过妻子手中的奶瓶:“他不是刚刚吃过吗?怎么又喂他吃呢?”
“我听到他在哭,就给他喝牛奶。”妻子说。
“不,他已经吃饱了,就不用再吃了,他现在根本不需要再吃。”我严肃地对妻子说。
艾伦被剥夺了美味,突然哇哇大哭起来。
“你这是干什么?”艾伦的外婆也走过来维护外孙,她要夺过我手中的奶瓶去喂艾伦。
“不行,坚决不能再吃了。”我将奶瓶拿远了,坚定对她们说。
妻子和外婆认为我对艾伦太严格了,一直责怪我“不近人情理”。
还有一次,弟弟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我家做客,那时艾伦只有四五岁。艾伦和堂兄堂姐玩得很高兴,不知不觉就到了艾伦睡觉的时间。
因为太兴奋,艾伦始终都不愿意去睡觉。
“艾伦,你到了该睡觉的时间。马上去睡觉。”我对儿子说。
“爸爸,让我再玩一会儿嘛。”艾伦恳求道。
“不行,你必须马上去睡觉。”我不容艾伦商量。
“哥哥姐姐难得来一次,难得玩得这么高兴,今天就让他多玩一会儿吧。”妻子来为儿子“说情”。
“不行,艾伦必须去睡觉,制定的作息制度就要严格去执行。否则,明天早晨就起不来。”我依然坚持我的意见。
这样坚持了好几分钟,艾伦最终还是无奈地去睡觉了。
我认为,我的做法是为艾伦的身体健康考虑,他年龄还小,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否则会对他的身体健康不利。
庆幸的是,艾伦在我的教育下,他由最初的身体瘦弱变得越来越健康,很少生病,这为他后来的生活和学习打好了基础。
根据孩子的年龄,科学地为孩子调整饮食
我一直认为,孩子如要健康地成长,吃得科学合理是最关键的因素。
但要做到科学合理,父母应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吃什么样的食物,吃多少合适。
因为,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年龄小,器官没有发育完好,而随便喂他成人所吃的食物,孩子难以消化,有可能还会出现危险;而孩子吃得过多过饱,造成营养过剩,变得肥胖不说,还容易生病,所以父母一定要避免如此。
我认为,父母喂养孩子要根据他年龄的大小科学地调整饮食。对于初生的婴儿来说,由于其许多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吞咽固体的食物困难,而且不容易消化。
所以,在最初的这个阶段,父母不能给婴儿喂食固体食物。即便给婴儿固体食物,他也不会往肚中咽,相反会用舌头把食物推出去,有人曾经这样尝试过。
此时,父母只能给婴儿喂食乳汁、奶粉类流食,这些基本上能保证婴儿成长所需营养的供给。
可是,更多的营养元素存在于许多水果、蔬菜、粮食当中。因此,在婴儿4个月大小的时候,消化功能已经有所提升,同时饭量也增大了一些,这个时候,母亲便可以把一些水果榨成汁给婴儿喝,把水果、蔬菜、粮食做成泥状给孩子吃。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到了两岁左右便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像鱼、肉、豆类等食物,都能消化了。这时候,父母要尽可能把食物做得丰富一些,这样不至于因为食物单一而使孩子厌烦,同时还能促使孩子均衡地摄入各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
不过,此时的食物,像肉要剁得比较碎一些,成末状,鱼要挑出其中的刺等,这样孩子吃起来比较容易咀嚼和吞咽,避免危险的同时,有利于食物更好地吸收。
当孩子到了5岁的时候,乳牙基本上长齐,这时候咀嚼食物会更加方便,而且消化器官也变得更加强健,此时成人所吃的食物孩子都可以进食。
这时候,父母要注意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特别是谷类食物,有益健康,要让孩子多吃。
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依赖食物的营养,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不同,父母要科学地调整,以便使孩子更加快速茁壮地成长。
我身边有过这样一个案例。我的邻居凯萨琳太太家里新添了一个男孩。她聘请我做她的育儿顾问。
从小男孩4月大开始,我就建议凯萨琳太太:在每次喂奶之前都先让他喝一些果汁,以后逐渐增加一些苹果浆、土豆泥、玉米糊等易消化的食物。他吃得很香,身体也比较健康。
不过,后来我发现,随着小男孩逐渐长大,他像其他多数孩子一样有些偏食,尤其是不喜欢吃谷物类食品。
而这些粗粮有很多好处。面对小男孩对粗粮的厌恶,凯萨琳太太问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没有采取强迫的方式,硬逼着他去吃。
因为我知道自己这样做别说孩子不吃,即便孩子忍受痛苦吃下去,不但无益于身体健康,而且会有损心理健康。因此,我便提议凯萨琳太太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他不爱吃的谷物做成许多花样,掺杂在各种菜肴或者主食当中,使孩子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这样,小男孩慢慢地就习惯了吃一些粗粮。
除此之外,我还指导凯萨琳太太把食物尽量做得色香味俱佳,让他看着想吃,吃起来可口,这样就解决了他的挑食问题。
这个小男孩从小到大身体一直都比较健康,我觉得是科学的喂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此事,凯萨琳太太非常感谢我。我也感到很欣慰,因为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我的健康教育理论是正确的。
我认为,孩子成长发育需要足够的营养供给。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营养摄入的均衡,而且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好食物样式的调整,使孩子吃起来安全、方便,还要有助于消化、吸收,从而促使孩子更加茁壮地成长。
不要让孩子吃得过多过饱
关于孩子的饮食问题,这里还有一个案例。
一天,中午上完课,我和一个同事去吃饭,她带着7岁的女儿一起。
当时吃饭的时候,同事给女儿单独要了一份,饭菜量和我们两个成年人都差不多。
“你给孩子买这么多饭,她这么小,能吃得完吗?”我看见了,情不自禁地问,怕同事要多了浪费。
“嘿,你可别小看这孩子,她能吃着呢。”同事朝我笑着说。我看了小女孩一眼,她已经开始低着头吃饭。
于是,我不再吭声,心想看看到底小女孩能不能把饭吃完。
还别说,出乎我的意料,小女孩真把妈妈给她买的饭吃完了,不过她一直打着饱嗝儿,看样子吃得过饱了。
接着,我们3个人往回走,小女孩看到路边有个人从商店里出来,手里拿着冰激凌,转过头对妈妈说自己也想吃。
同事二话没说,拉着女儿走进商店,根据她的要求,买了一个冰激凌,小女孩拿着它贪婪地吃了起来。
我本想劝同事说:孩子吃饱了,不应该再给她买东西吃了。但看到同事瞧着女儿吃得那么香一脸幸福的模样,我欲言又止。
许多父母与我的这个同事类似,因为疼爱孩子,他要吃什么,不管是否真的需要,毫不迟疑地给予满足,父母这样做,表面上看是爱自己的孩子,实则在不知不觉中害了孩子。
因为孩子吃得过多过饱营养过剩,变得肥胖。这样的话,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甚至走路都显得吃力,而且有失美观。
记得有天下午,我和5的侄子比尔散步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他走路十分奇怪,身子故意左右扭动着往前走,那子十分滑稽。
我好奇地问:“比尔,做什么呢?”
他歪着头看了我一眼,笑着指了指前面说:“叔叔,你看!”
我顺着他的手指往前看,发现离我们大概20米的地方,有一家三口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其中走两边的父亲与母亲都是中等偏瘦身材,而中间那个男孩却是个小胖子,看他的个头儿,六七岁的样子,走起路来像螃蟹,看样子十分费劲。
这一看,我明白了,原来他是看到前面那个胖男孩走路好玩,不由自主地就学了起来。
看男孩肥胖的模样,再瞧瞧他父母的苗条身材,男孩肥胖明显不是遗传因素,而是吃得太多营养过剩造成的,结果导致走路难看、困难。
我觉得,家长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吃得过多过饱,不只是走路做事不方便,而且还会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弊端。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去商场给儿子选购衣服都会跑遍所有地方,找最大号的衣服,因为她的儿子太胖,不能穿。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朋友每次去商场肯定都会给儿子买裤子。
我有些好奇,有一次忍不住问朋友:“你儿子怎么能穿得了那么多裤子啊?”
朋友唉声叹气地说:“我儿子太胖了,走路时迈不开步,一条新裤子刚穿几天,裤裆那儿就磨破了。他自己也很烦恼,想着减肥。可是,吃胖容易减肥难啊!”我听了,也为他们母子难过。
事实上,孩子总是吃,不仅会导致营养过剩,变得肥胖,买衣困难,做事费劲,而且总是吃东西,饮食没规律,还容易患上肠胃方面的疾病。
我的一个同学因为过于贪吃,表面上看是肥头大耳,身体显得很壮实。可实际上,他的身体却比一般人都差,尤其是肠胃,总是不舒服,吃过饭后老是吐酸水,去医院看了许多次,病情也没有彻底治愈。
不仅如此,孩子总是不停地吃东西,精力都用在了消化食物方面,有可能还会影响智力的发育,大脑变得迟钝等等。
因此,我认为,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定要尝试着控制孩子的食欲,尽量使他吃得科学合理、有规律。这样既能保证孩子有个健康、苗条的身体,又能促使孩子有一个聪明的头脑。
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得特别贪吃。父母之中的大多数也因为疼爱孩子,会满足孩子所有吃方面的要求。
事实上,孩子吃得过多过饱,益少弊多,不但因为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甚至会出现胃肠方面的疾病,同时对智力发展也不利。
父母应该尝试着控制孩子的食欲,给他一个科学规律的饮食,以便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给孩子零食一定要适量,要控制
有很多家长向我请教关于“孩子吃零食”的问题,每当这时,我都会给他们讲讲我经历的一件事。
一天下午,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发现一名叫露西的女孩时不时总是低着头,嘴巴还来回动着,好像在吃东西。
课后,我把露西叫到办公室,问她是不是中午没有吃饭,才在课堂上吃零食。
露西听了,先是点头,接着抬头看了我一眼,又轻轻地摇了摇头说:“老师,不全是。”
“什么意思?难道你吃了午饭,还在吃零食?”
这次,露西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即便没吃午饭,饿了吃零食,也不能在课堂上吃啊,更别说你吃了午饭,怎么还在课堂吃零食呢?”我有些生气地问。
“我控制不住自己,其实平时也在吃,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露西低着头回答,同时悄悄地把手中的花生米塞到了嘴里一粒,虽然做得很隐蔽,但我还是看见了。
因此,我接过她的话问:“你是说,每次我上课你都在吃,你上别的老师的课也在吃,做其他的事情时也在吃,包括现在和我说话的时候?”
露西听我这样问,知道刚才吃零食时被我看见了,就干脆点头说:“是的,老师。”说完话,还公然咀嚼了起来。
这下,我吃惊不小,不知道眼前这个学生为什么如此酷爱吃零食。
因此,我猜测着问:“露西,你怎么会如此爱吃零食啊,是小时候经常吃,养成习惯了吗?”
露西笑着摇头说:“老师,你说错了,恰恰相反,我正是因为小时候几乎没有吃过零食,现在才总是不停地吃。”
“你具体讲一下是怎么回事。”我听后,迫不及待地问。
“我小时候,父母为使我规律饮食,杜绝我吃零食。但每当看到同龄孩子手中拿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零食往嘴里送,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羡慕,有时候馋得都咽口水。那时候,我就暗自发誓,以后脱离了父母的掌控,一定要把所有的零食都吃遍,吃个过瘾。”
说到这里,露西抬头看了我一眼,见我点头,她继续说:“到外面上学,能自由支配零花钱之后,我就把余钱全部用在买零食上,几乎不停地吃,以补偿小时候没能吃零食的损失。没有想到,吃着吃着就上瘾了,一会儿不吃零食就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听到这里,我完全明白了露西这么爱吃零食的原因。
同时,她的话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以前演讲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次演讲刚结束,一位母亲便领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子走到我面前,自豪地说:“我担心儿子将来变成小胖子,也不希望他因为吃甜食变得满口蛀牙,所以一次都没有让儿子吃过零食。”
听了她的话,我下意识地朝小男孩看了一眼,他当时正在专注地看另外一个手拿着巧克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的孩子,眼神中充满了无限的渴望,盯着巧克力的眼睛一动不动,嘴巴也不停地蠕动,可想而知他馋到什么程度。
这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从这两件事中,我明白了孩子小时候吃零食,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同时也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现在市场上到处摆满了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零食,别说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就是成年人有时候也会被吸引,经常吃零食。
父母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适当满足孩子小时候爱吃零食的欲望,这样既能让孩子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不会有损孩子的健康。
否则,父母一点儿不让孩子吃零食,他长大以后,很可能就会加倍地买零食吃,来补偿童年没能吃零食丧失的乐趣,甚至会因此成瘾,无法控制住自己,这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
情绪影响肠胃,给孩子提供愉快的就餐氛围
这是一位妈妈向我反馈的案例。
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小克莱德到朋友梅格家去,她爱人没有在家,梅格留我们吃饭,她8岁的女儿安妮也拉着小克莱德的手,不让他走。
我和小克莱德便留在了朋友家,吃饭的时候,小克莱德和安妮坐在一起,两个孩子边吃边说笑,十分开心。
正在此时,梅格提到了孩子的学习问题,沮丧地对我说:“小克莱德只有4岁,就能认识很多字了,安妮8岁了,却什么都不懂,若是我的女儿有你家孩子一半的本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正要开口,想提醒朋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但是,梅格这些本来只是发牢骚的话却已经伤到了女儿。安妮听了,停止了和小克莱德说笑,站起身怒视了妈妈一眼,然后默默地走进了自己的小屋,关上了房门。
见此情景,我看了梅格一眼,她刚好也正在瞅我,两人的目光接触的刹那间,梅格说:“这孩子,脾气越来越大了。”
我对梅格说:“别再说了,本来你就不该拿孩子这样比较,换作你或者我,也会心里难过,何况还是在饭桌上,孩子不高兴,影响食欲的同时,也会有损身体健康,快去劝孩子过来吃饭。”
梅格听我讲得在理,起身去叫女儿。
哄劝了很长时间,安妮才从自己屋里走出来,但她一直低着头吃饭,一句话不说。我注意到,她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可想而知这顿饭她吃得多么堵心。
梅格在饭桌上这样说女儿虽然是无心,但也不应该。而我见过其他许多父母,平时没有时间和孩子聚在一起,只有吃饭的时候团聚一会儿,却总是批评孩子缺点多,指责孩子诸多不是,这就更加不应该了。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期望很高,特别关心我的学习情况。他白天需要工作,没有时间陪我,到了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就会问成绩怎么样,有没有进步等类似的话。
若是我的回答父亲不满意,他就会指责我学习不努力,辜负了他的期望。
很多次,听到父亲说出这样的话,我都觉得十分委屈,但表面上却装着若无其事,强忍着眼泪,其实心里却有说不出的痛,嘴里吃着饭,却味同嚼蜡。
至今想来,我有些挑食,特别厌恶几种饭菜,都与父亲在饭桌上批评我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亲身体验过这种痛苦,所以有了小克莱德之后,我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情。
小克莱德在别的时间犯的错,我绝对不会拿到饭桌上进行批评,也从来不在吃饭的时候,提那些令他不愉快的事。
即便小克莱德在饭桌上吃饭时有失雅观,或者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我也不会过分指责,而是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愉快的进餐氛围,使他觉得吃饭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比如说,小克莱德两三岁时,自己吃饭,经常用手抓。虽然我明知道他这样做不卫生,但只要他吃得高兴,即便把饭菜弄到脸上,撒到桌子上,我也不会批评;有时候,小克莱德吃饭边吃边玩,吃得很慢,甚至别人都下了桌子,他才刚吃了两口。
遇到这些类似的情况,我会给予提醒,但绝对不会大声训斥孩子。
甚至他出现更加过分的行为,我也不会过于严厉地批评他。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吃着饭时,小克莱德尝了一口自己盘中的面包,可能觉得不合胃口,伸手把它扔到了客人的盘里。
虽然我很反感孩子这样做,当时也很生气,但是为了不影响他吃饭的心情,我还是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温和地告诉他不能把吃剩下的东西给别人。饭后我再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如何不好,并引导他改正这个缺点。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饭桌上,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不会过于严厉地批评孩子,尽量让孩子保持着愉快的心情,享受吃饭的过程。这样,他开心的同时,食物才容易消化、吸收,从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认为,孩子吃饭的时候若是受到父母的批评、指责,哭着吃饭,即使用再美味的饭菜,他也会没有一点儿胃口,这样影响孩子心情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有损了孩子的健康。
因此,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愉快的饮食氛围,使孩子高兴地吃进去每一口饭、菜,这样孩子吃得香,容易消化的同时身心也会跟着健康。
培养孩子注重饮食卫生的好习惯
这是我的一位同事丹尼尔教授给我提供的案例。下面是丹尼尔教授的记录:
我认为,饮食卫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对孩子更是如此。因而,我一直非常注重儿子小丹尼尔的饮食卫生,努力帮助他养成讲究饮食卫生的好习惯。
一天,小丹尼尔从外面玩够了后回家,还没到吃饭的时间,他已经饿了,跑到厨房去抓了一片面包来吃。
我发现他的小手脏兮兮的,显然没有洗。他在外面玩,小手什么东西都会抓,这样的话,手上就会有很多脏东西,如果吃食物,这些脏东西肯定会吃到他肚子里去。
“喂,小丹尼尔,你的小手很脏啊,就这样去抓东西吃,肚子会疼的。”我惊呼。
小丹尼尔抬头看了看我,手里抓着面包停住不动了。
我走上前去,一边装出肚子很难受的样子,一边对他说:“你看,小手这么脏,怎么能随便抓东西吃呢?小手上有很多很多脏东西啊,如果吃进肚子里肯定会难受的。”
小丹尼尔似乎被我夸张的表情吓住了,他顺从地将面包给了我。
我将面包放在盘子里,拉着小丹尼尔来到水池边,一边帮他洗手,一边给他解释:“以后吃东西前要洗手,在玩了很长时间之后更要洗手,不然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记住了吗?”
小丹尼尔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配合我将小手洗干净了,然后才去拿起面包吃起来。
在生活中,我拒绝小丹尼尔贪吃。因为,如果无限制地让孩子进食,会使他的食欲紊乱,以致他的精力过多地用于消化,大脑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多吃东西是爱他的表现,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他们的爱心实际上害了孩子。
贪吃并非孩子的天性,而是由于父母的无知和纵容造成的。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快地成长,使孩子的身体变得更强壮,会鼓励孩子吃很多东西,这往往会让孩子体内营养过剩,造成大脑负担也过重。
我和小丹尼尔的母亲非常注意这一点,我们严禁儿子随便吃点心和零食,我们对儿子规定有固定吃点心的时间,并对此有合理的安排。
为了儿子的健康,也为了让他不养成贪吃的习惯,我时常对他讲吃得过多的害处。
我告诉他:“人吃得过多脑袋就会变笨,心情就会变坏,有时还会生病。”
有时,为了让小丹尼尔懂得身体健康及饮食卫生合理的重要性,我在朋友的孩子生病时会带小丹尼尔去探望他,顺便给小丹尼尔讲解一些饮食卫生的知识。
一个圣诞节过后,我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朋友,与他谈起孩子的事情,朋友伤感地对我说:“我儿子一到过节就生病,唉,真愁人。”
我料到了,因为他的儿子特别贪吃,一到圣诞节就要生病。
我带小丹尼尔去看望这个孩子。到了他家里一看,小丹尼尔见到这个孩子不时喊肚子痛,躺在床上看起来很难受,小丹尼尔受到了震撼。
在回去的路上,我结合这个孩子的情况给小丹尼尔讲饮食卫生的常识,告诉他以后吃东西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时候,小丹尼尔受到健康饮食的教育,能够很深刻地记住,虽然他还没有因为饮食问题而使健康受到损害,但别人的教训对他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育。
小丹尼尔基本上没有过因为吃多了而伤了胃的情况。到朋友家去时,主人总要热情地拿出点心或糖果等食物款待小孩子。但不管主人拿出多么好吃的食物,都难以让小丹尼尔动心,他是坚决不吃的。
朋友看到儿子的表现,认为这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意愿,他们认为小丹尼尔是因为我管教过于严格,致使小丹尼尔有些怕我,他才不肯吃的。他们的理由是,孩子们都难以抵抗美食的诱惑。
但事实并非如此,那完全是小丹尼尔自愿的,因为他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我们家,我要求小丹尼尔只在吃饭时间才能吃东西,两餐之间则不能吃,而且要求他吃东西尽量做到定时、定量。
我和妻子每天严格执行规定。时间久了,小丹尼尔就养成了在固定时间吃东西的习惯,而在其他时间则很少有想吃东西的欲望。
而且,在我们的影响下,小丹尼尔也很少会乱吃东西,他不偏食,总会按照我和妻子给他搭配的食物去吃。
虽然小丹尼尔刚出生时身体很虚弱,但他再大些的时候就很健康了,很少生病。我想,这与我们帮助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
引导孩子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众所周知,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不幸地受到疾病的侵害。对于这一点,我想,几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关注,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然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比身体健康还重要,而这一点却常常是很多父母容易忽视的。
曾经有一位母亲带着12岁的儿子来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帮助她和孩子摆脱痛苦。
原来,这个名叫克莱伯格的男孩长时间地郁郁寡欢,还经常发脾气,摔东西。我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他两眼无神,面无表情。
“洛克博士,请你帮帮我吧。我儿子整天没有精神,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常常从睡梦中惊醒,有时还会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话。他是中了邪吗?”母亲焦急地问我。
当我向这位母亲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经历及教育情况后,便立刻对他的状况得出了结论。这个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事情,积累了很多消极情绪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事实上,克莱伯格的母亲本身就是比较消极的人,她看待事情总是很悲观,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这一点也很容易地影响到了儿子,使他产生了很多消极情绪。
克莱伯格的母亲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儿子不小心将家里一只非常贵重的陶器摔坏了,这让惧怕母亲的克莱伯格非常紧张、焦虑不安。
母亲发现这件事后,不仅没有理解儿子的举动,没有帮助他消除消极的情绪,反而对他大加训斥,而且极尽夸张事情的后果。
她说:你这孩子咋这么粗心呢?你这个样子怎么搞好学习、做好事情?将来你长大了谁会要你去做工啊?谁会愿意跟你这样粗心的人共事?
“再说,你弄坏了这件陶器,万一伤到你的手脚怎么办?流血疼痛你不怕啊?这件陶器如此稀有、宝贵,摔坏了再到哪里去找呢?”
母亲这一通数落让克莱伯格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他郁闷至极,不知如何摆脱这种糟糕的感觉。
事实上,从克莱伯格母亲的讲述中,我了解到,无论儿子遇到什么事,他母亲总会想到事情消极的一面,并将自己的焦虑和不安传递给儿子。
这样的话,克莱伯格怎能不在心里积聚太多的消极情绪呢?怎能不成为一个消极悲观的人呢?
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言行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尤其是消极情绪,传染的力度更大。
父母把消极情绪带到家里,会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总处在一个充满焦虑和不安的环境里,也会变得像大人一样消极。
我的另一位咨询者,给我提供了一个正面的案例。
这位咨询者叫卡门松先生。
有一次,卡门松先生发现小杜若和邻居家的小格兰特尔从外面玩耍回来后都显得无精打采。卡门松先生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们是怎么回事。
“爸爸,世界末日就要到了,活着真没劲。”小杜若先开口说话。
“是的,他还吓唬我们说,世界末日马上就要到了,叫我们不要调皮捣蛋,否则我们会让世界末日更提前地到来。”小格兰特尔也补充说。
“你们在说什么啊?什么世界末日?我怎么听不明白。”卡门松先生有些奇怪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在卡门松先生的一再追问下,小杜若才一五一十地将那天发生的事情给我讲了。
原来,他们俩在外玩耍并谈论他们的生日愿望的时候,遇到一个巫师。不知道巫师出于什么目的,给两个孩子表演了一个“巫术”,并告诉他们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那个巫师会法术,他手里拿着一根没点燃的蜡烛,他对着蜡烛吹了一口气,那根蜡烛就被点着了。”小杜若惊奇地说。
“对,我也觉得这很好玩。那个巫师告诉我们,他会法术,他用嘴吹着了蜡烛就是一种法术。他还说,因为他会法术,所以他能预见世界末日的到来。我们正谈论着自己的生日愿望的时候,那个巫师就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妄谈下一次生日了,因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小格兰特尔有些沮丧地对我们说。
两个孩子因为相信了巫师所谓的“法术”,所以也相信了他“世界末日”的言论,这是让他们不安的主要原因。
卡门松先生心想,这个巫师真可恶,无缘无故地给孩子灌输这种错误的知识,让两个孩子产生如此消极不安的情绪。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卡门松先生就试着跟小杜若和小格兰特尔解释清楚这件事。
“你们都相信巫师说的话吗?”卡门松先生问他们俩。
“他会法术,我觉得他说的应该没错。”小杜若说。
“你们觉得他那是真的法术吗?”
两个孩子都点了点头。
“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个巫师可能是个骗子?”卡门松先生问。
“骗子?他会是骗子吗?”小格兰特尔不解地问。
“那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
他们俩都点点头。
“这就对了,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法术,那个巫师表演的只不过是一种魔术,是一种迷惑人的把戏。你们俩相信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他那种法术,他只不过是利用小魔术来欺骗你们,让你们相信他说的话。他的‘世界末日’言论很荒唐,根本没有什么根据的。我们谁也不能预言世界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比如,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中,哪里会有世界末日到来的征兆呢?”
接着,卡门松先生又给他们两个讲了一些古代巫术以及巫术中所用的迷惑手段的知识,讲了一些相关的生活常识,用科学知识向他们证明了那个巫师是个骗子。
通过卡门松先生的讲解,小杜若和小格兰特尔慢慢明白过来,他们也逐渐从消极情绪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先前的笑容。
我认为,消极情绪是一种毒素,处理不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对此,父母首先要努力消除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传染给孩子。还要细心观察孩子,在他有消极情绪时,及时帮助他处理。
帮孩子克服恐惧,让孩子勇敢起来
恐惧是孩子对陌生事物或进入陌生环境时产生的一种不良情绪。当孩子感到恐惧时,行为就会表现出异常,常常伴随着紧张、焦虑和不安等,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而且,恐惧对孩子的身心伤害特别严重,容易引起各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疾病,而且还不容易治愈。
面对挑战或面对危险的情景,很多孩子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针对孩子的恐惧心理,父母需要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帮助他消除恐惧,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
这里有一个家长给我提供的案例,刚好证明了的我以上观点。
下面是他的记录。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的儿子小埃德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专心地研究数学,且不见任何人。
小埃德加的数学一直非常优秀,已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的水平,他数学已经学得很不错了,所以他主动要求学习更难的数学。
对于儿子的好学上进我很欣慰,甚至偷偷地设想过他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家。
但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因为那几天我时常发现儿子脸上有难过和失望的表情。
我想,他肯定遇到了困难。
“儿子,你怎么了?怎么没精打采的。”一天晚餐时,我问小埃德加。
小埃德加没有说话,好强的他好像要哭的样子。
“遇到什么困难了?是不是学习上碰到什么难题了?”
“是的,我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感觉糟透了。”儿子看起来很沮丧。
“遇到难题是常有的事,你以前不是也遇到过吗?我相信你能解决这些难题。”我信任地看着儿子说。
“可是这一次不同,我觉得数学太难了,我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我以前学习数学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这次却感觉非常吃力。”“哦,是吗?你可能学习的步子迈得太快了吧。”我以为是儿子学习的时候只图快,前面的内容没有消化就急于学习后面的,所以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不是,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到了极限,我想放弃学习数学。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自不量力,学什么数学啊!”我看得出,小埃德加似乎没有了一点儿信心和勇气。
我不知道儿子是否因为别人给他灌输“数学太难”这样的观念,而使他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恐惧。但据我的判断,他是可以一点一点地自己消化那些数学知识的。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有必要帮助儿子克服心里的恐惧,勇敢地面对挑战。
第二天,我找了个时间,想与儿子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小埃德加,我看得出,你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感觉糟透了,来,我和你谈谈好吗?”吃过晚饭,我对儿子说。
“是的,我想放弃学数学,那种感觉真的是糟透了。”
“你认为帕格尼尼是个天才吗?”
“当然,他是个被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儿子不知道我为什么会问起这个问题,他老实地回答说。
帕格尼尼是小埃德加非常敬仰的音乐家,对他的很多情况也都非常了解。
“那么,我想你一定知道他最擅长什么。”
“这个啊,我太了解了。他最擅长的是小提琴,不仅在演奏方面是大师,在作曲方面也是了不起的大师。”谈到这里,小埃德加非常兴奋。
“对,他在小提琴上的成就尽人皆知。可他还精通另一种乐器,这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我说。
“那是什么?”
“就是吉他。”
“吉他?真的吗?”小埃德加虽然学习吉他,但他并不知道他敬仰的帕格尼尼也擅长弹吉他。
对,他在很小的时候发现了吉他的魅力,并开始学习它。那个时候他已经成了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了。你想,对一个已经成了知名音乐家的人来说,开始学习一种新的、完全陌生的乐器,这是不是一种挑战啊?如果他成功了当然好,但如果失败了呢?人们会不会嘲笑他说:“还音乐大师呢,连吉他都学不会。”小埃德加点了点头,很认真地听我说下去。
“可是帕格尼尼没有恐惧,他花了4年的时间隐居在托斯卡纳的乡村,潜心学习和研究吉他。他说,他喜欢挑战未知、挑战恐惧,并从挑战中找到快乐。事实上,当他再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已经成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吉他演奏家了。不仅如此,他还谱写了大量的吉他乐曲……”
“爸爸,我明白了,你是鼓励我克服恐惧,去面对新的挑战,哈哈。”不愧是我聪明的儿子,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用意。
“对呀,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挑战,面对挑战时人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天才也不例外。重要的是,真正的天才会勇敢地面对挑战、面对恐惧。”我说。
此后,我发现,小埃德加又信心百倍地开始钻研数学了。
每个孩子都曾有过恐惧心理,但是有些孩子在恐惧心理产生时,得到了父母及时、科学的指引,学会了克服这种心理。
而有些男孩表现出恐惧时,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引导,造成了恐惧心理的恶性发展,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恐惧心理每个人都曾有过,尤其在遇到重大的变故时,但是如果这种心理能够得到很好的引导,就不会影响今后的生活。一旦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他们一生的阴影。
对某些事物合情合理的恐惧,可以使人们行事时更加小心谨慎,能够避开危险和有害的情况,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挫折、失败和某些意外情况。但是,过度的恐惧则会让人不堪重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那些有着恐惧情结的孩子往往畏首畏尾,不敢追求,不敢创造,每天都生活在无止境的、无谓的担忧和惧怕之中,错失了学习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的宝贵机会。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走出恐惧的误区,指导他走上健康的心理道路。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造成恐惧心理,我这么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反复无常。今天对孩子这样要求,明天就对孩子那样要求,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且不管怎么做都会得到责备,于是就产生了恐惧心理。
有些父母喜怒无常,经常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受到的伤害次数多了,就会害怕父母,怕父母乱发脾气,怕自己受到伤害,内心自然也会充满恐惧。
还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错后总是严厉地责怪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怕做错事,怕受到责备,就什么也不敢做,终日生活在恐惧中。
所以,父母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恐惧的源头。
未知,艰难,危险,伤害……如果孩子面对这些产生了恐惧心理,父母首先要镇定地面对孩子的恐惧,凭借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引导和鼓励孩子勇敢去面对恐惧。
§§第二篇 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