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精神形成
当身体足够强壮来为精神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后,我们该考虑如何使精神保持健康,使孩子的行为举止合乎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善良的身份。
在文章开头我曾提出,教育是造成人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当孩子做什么事,结果不论成功或失败,我们都倾向于把它归结于孩子所受的教育。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要重视孩子精神的形成,而且是越早成型越好,因为这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如同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忍受劳苦,心理坚强的标准是一个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在理性的指导下不至于误入歧途。
早期教育不当的危害
父母有爱护孩子的天性,他们恨不得每时每刻保护孩子,但这种天性会将好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引入歧途,就是丧失理智。
父母的责任不仅在于保护孩子,还在于纠正他们的错误。但往往被溺爱蒙蔽双眼的父母会忽视后者,以孩子还小,犯错难免,或者即使犯点儿错也不会引起多大影响为由,任意放纵孩子,对子女的恶作剧一味原谅。
父母没考虑到孩子的接受力极强,你如果不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他会一直坚持错误,梭伦曾说过“不错,孩子的一次犯错是小事,但习惯可是一件大事”。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随心所欲,甚至自私自利,也一定会学会打人、骂人。他们习惯了这种行为方式,因为从没有人对此说些什么,他们自己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样很妥当。
等孩子长大后,他们依旧我行我素,但这时父母才开始抱怨,说孩子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尊重父母。这些父母还不明白,如今的结果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父母也想采取一些措施,帮孩子改掉恶习,但积重难返,好习惯很难养成,但坏习惯一学就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被父母惯坏的习惯只会越来越明显,他们还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凭什么约束?凭什么失去父母捧星捧月似的优待?就像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将它驯服成乖乖听话的家马是很难的。
我们对待动物是很聪明的,知道在它们幼小的时候驯服它们,然后长大了才能听话为我们所用。我们唯独在孩子方面像丧失了理智一般,使他们成为顽劣的孩子,却又愚蠢地希望他们长成善良的人。
儿女小时候想吃糖球或想吃葡萄,父母都是笑脸相迎,满口答应,生怕孩子有一丁点儿不高兴,但他们长大后,想喝喝酒、玩玩女人,父母一脸愤怒,坚决说“不”。为什么会这样?喝酒、玩女人之于成人与糖球、葡萄之于孩子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孩子的欲望。
我们的欲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如果欲望不能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我们就会犯错。
凡是小时候自己的意志不惯习于服从他人的理智的人,一旦长大成人,到了自己能够运用理智的时候,他也是很少会去服从自己的意志的。这种孩子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你不知道,他随着自己的性子会闯出什么大祸。
以上所说的种种情形就算是最用心教育子女的父母,也会常常疏忽的。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父母管教孩子的情形。
“拿来一根棍子,让我好好教训他一顿”,这是大多数孩子经常听到的一种训斥。父母当时想着吓唬吓唬孩子,但也有真动手打孩子的。打完之后,父母真是解气了,可孩子不仅要忍着身体的伤痛,而且得承受心理的创伤。
你想想孩子渐渐长大后怎么会有暴力倾向,这是在社会上学的吗?不是,这都是粗心的父母教授的。如果孩子遇到生气的事,他很容易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打人方式来发泄,从小养成了这样的行为习惯,孩子怎么在社会上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公民?
衣服的主要作用是遮羞、取暖和保护身体,可是无聊又愚蠢的父母偏偏挖掘出它炫耀的作用。妈妈看到小姑娘穿了一套新衣服,戴了一顶新帽子,就连声称赞,叫着“小皇后”“小公主”,小孩子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以后买衣服专门挑好看的买,就为了别人羡慕的目光和虚假的夸奖,长大了也是这样,但很容易沦为拜金女。
师长和父母有时为一己私利会鼓励学生和子女去撒谎,或说些背离原则的话。孩子慢慢学会了,哦,原来只要对自身有利,大家都不顾什么正义正直,甚至这种方式还一直被推崇,那么下次曲解事实对自己有利时,他会不去撒谎吗?
在生活边缘挣扎的贫困家庭里,没有多余的食物,孩子有时都吃不饱,更不要说多食过饱了,但这样的人家通常一夜暴富后就会奢靡浪费,告诉子女,他们很喜欢贪杯,喜欢过食,但苦于食物不够,才没这样贪婪,不过现在好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而家境本就殷实的父母更是将这种教育施展到了极致,他们把吃看作人生大事,吃饭时什么好吃吃什么,饭后还要用汤或者甜点帮助消化,实则是在给胃增加负担。
当孩子不高兴时,父母首先问候“宝宝,想吃点儿什么?妈妈这就给你拿”。这样的方式孩子总有一天会烦的。子女生病的时候,身体发出减少食欲的信号来阻止疾病发展,有些父母反倒想着法子做油腻的食物给孩子吃。其实,这样会导致积食,占用抵抗疾病的精力。
有些子女得到了父母的精心照顾,自己本来能限制口腹之欲,安于清淡、简单的饮食。但他们身处社会免不了受到精食主义的煽惑,这对于人类本来的食欲自然是一种有效的刺激,会使他们很快爱上山珍海味。
理智虽严,但风气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连社会上的优秀人士,都唯精食为时尚,我说它是一种奢侈又有谁会相信。
精食主义现在已大行其道,甚至取得和美德同等的地位,若有人公开反对,大家会把他当作傻瓜,或者说他不懂与时俱进。
精食主义已如此“畅销”,提醒父母们在教导子女时要更加当心,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引诱和某些人公然教导的不良用心。幸亏我所注意的是其中的道理,否则有些人就该说我有点儿无故讥讽别人了。
针对社会上有意或无意地,向孩子灌输的不良思想就说到这里,为了孩子的心灵健康,只希望父母多加注意,给孩子正确的指导。
用约束帮孩子克服欲望
能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是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这种克制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的是习惯,而孩子越早接受锻炼,越能及早掌握并熟练发挥。
如果大家相信我的话,我建议,孩子在摇篮里的时候就应该练习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怀有奢望。
孩子首先要清楚了解,他们之所以获得某件东西,不是因为那件东西得到了他们的喜爱,而是因为那件东西适于他们去取得。也就是说,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通过哭泣、恳求来获得。
这样,即使得不到满意的事物,他们也能学会,没有它也能得到满足,就绝不会利用乖戾的手段去争取胜利。现在那些哭着恳求什么东西的人正是因为从小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甚至会哭着想要月亮,结果闹得大家都不得安宁。
但我也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要求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放肆是不可能的,他们应该受到温和的对待,应该有玩具,应该做游戏。但有一条原则必须要遵守,就是孩子要求的东西,或想做的事,如果对他们是不合适的,我们绝不可因为心疼他们年龄小便答应他们,不论他们怎么纠缠。对于纠缠不休的孩子的要求,更不能答应。
有些孩子用餐时,无论什么食品都绝不去要,吃了自己所得的一份就心满意足了。但有的孩子无论见到什么都想要,每份菜都要,而且得先吃。这两类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因为后者习惯于获得哭着要求的东西,而前者不是。
孩子自己的理智越少,就越应该受到监护人的严厉看管和约束。所以,孩子越小,那些无厘头的欲望越宜少满足。只有认真、小心的人陪伴在孩子左右,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且这种教育开始得越早就越能为家长和老师减轻烦扰。
对于孩子要求的东西,一旦遭到拒绝后,以后无论他们怎么哭泣着恳求,当然不可再给他们,如果我们要培养一个德行良好的子女,这条准则是一定要遵守的。
从小用权威和爱管教孩子
要使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就应该在孩子极小的时候加以管教。
如果你希望你的儿子过了儿童时期仍旧服从你,那你最好在他刚刚知道服从,知道自己归谁管教的时候起,立刻树立起做父亲的威信。
如果你想让他畏惧你,你就在他婴儿时期使他畏惧你,随着他的年龄渐长,你便应当多多假以辞色。这样一来,他小时候是一个顺从的臣仆,长大了又是你的一位贴心朋友了。
反观现代父母的教育,子女幼小的时候,他们一味放纵亲狎,一旦子女长大成人转而对之声色俱厉,不去亲近他们。
子女在儿童时期遇事没有判断力,真正需要的是有人管束,而非过度自由和放纵;反之,子女成人后更追求自由,同时有了自己的理智思考,专制与严厉会阻碍了子女寻求独立的能力。
所以,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根据子女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全凭父母的一厢情愿来教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