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市月湖西面的绿树深处,有一座古老的藏书楼,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天一阁。阁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其建造年月,已无文献确证,据清乾隆间学者追记,约建于嘉靖四十年,即范钦辞官回家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之间(1561—1566)。一百多年前,清代学者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已经说到:“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之家,惟此岿然独存。”天一阁在我国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书籍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悠久的藏书历史。古人说:“维殷先人,有册有典”,早在商周时期,便设立史官,利用文字来叙言记事,开始有了国家藏书。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讲学之风兴起,出现了私人著作,于是除了国家有藏书之外,更有私人藏书。不过那时候的著作大多是写在竹简或木板上的,也有的写在绢帛上。后来,随着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籍大量刊印,历代藏书家之多,不胜枚举。在宁波月湖一带,也有许多著名的藏书家,宋代有楼钥的东楼,史守之的碧沚,后人称“藏书之富,南楼北史”;元代有袁桷的清容居;明代有丰坊的万卷楼等。然而,许多早于天一阁的藏书楼都已荡然无存。
天一阁藏书楼是一排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前后开窗。楼上原来通六间为一,每间中间用书橱隔开,书籍就放在橱里,正中有明隆庆五年郡守王原相立的“宝书楼”匾额。楼下当中三间品连一起,作为中厅,两旁悬挂着文人学士们题写的楹联。随着岁月的推移,书楼的建筑材料续有调换,后人在楼上第一间和第六间各增板壁一道。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进行过一次大修,把阁前用瓦砾砌的围墙改成砖墙,因此拆除了阁前阁后屋檐下的木栅,并在楼上前后窗口外面加了保护性的铁栅栏,楼下藻井上添加数十块彩绘花板。但是书楼的基本结构仍然未变,外观亦不失端庄古朴的面貌。
阁前有一个池塘,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清康熙四年范钦的曾孙光文请了能工巧匠,在池边堆筑假山,环植竹木。假山占地面积不大,但造得相当精巧。山上重峦叠翠,高峰秀出;山下茂林修竹,曲径通幽;石兽出没其间,禽鸟飞鸣不绝。远远望去,山重水复。高地上设山亭,可供息足。山后有一株数百年的香樟树,浓荫蔽空,仍然显得生机勃勃。整个园林把天一阁藏书楼点缀得分外幽雅,身历其境,醉心读书,使人乐而忘返。
一九三三年,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同时把旧府学内的尊经阁,以及八十余方历代碑石移建到天一阁后院,与书楼连成一线,成为现在天一阁的一个组成部分。尊经阁歇山重檐,据梁下题字,重建于光绪九年。阁旁又有一口水池,池畔芳草萋萋,林木翳然,中有卵石小径,与天一阁相通,周围种植兰桂,清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