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行横道画上“行人等待区”的黄色标线,在残疾人通道口竖立“残疾人专用”的标志,在道路交叉口旁设置比较醒目的“友情提示牌”,对车辆行人进行有效提示。在比较宽的马路设置“行人等待区”。
此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路口渠化导流线,引导机动车辆安全通过交叉口;设置减速让行标线,指示次干道车辆在路口必须减速,让主干道的车辆先行;设置黄色网状线,防止交通阻塞。
还可以设置一些体现人性化的交通标志、标线,如道路上白色的菱形图案,此图案是在提醒机动车驾驶员前方有人行横道,减速慢行,称作人行横道预告标示;人行横道上黄色的“行人等待区”,也是提醒机动车驾驶员保持距离,注意行人安全。
2.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由于学校周边人员比较集中,尤其是在学生上学、放学以及各企业职员上班、下班的时间段,经常发生交通拥挤的情况。为了减缓交通压力,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应根据需要,在人口密集的繁华地段修建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
3.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是对车辆和行人实行或停或行交替的继续式指挥疏导,它可以把不同方向的交通参与者从时间和空间上隔开,先后通行,避免相互干扰,减少交通冲突点和交织点,使处在相互矛盾的交通环境中的车辆和行人有秩序地通过交叉路口,从而保障交通的安全畅通。交通信号灯主要包括指挥信号灯、车道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要根据道路宽度、交通流量以及交通安全的考虑,应当按照《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的要求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设置的种类必须齐全,安装必须规范,配给必须合理,并且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根据通行需要,可以增设、调换、更新道路交通信号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及时掌握交通信号灯设置后的使用效果,若发现设置存在问题或者出现新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研究。对于需要增设、调换、更新交通信号灯的,应当及时予以调整。增设、调换、更换限制性的道路交通信号灯,应当提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广泛地进行宣传。
4.人行道、自行车道
在人流量比较大、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还要注意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使人车分流,避免人车同行、交通拥挤而造成交通事故。
同时也应将自行车和行人分开,防止自行车和行人混行,不能使自行车驶入人行道。
5.隔离防护栏
为了加强对交通秩序的监管,必要时还要在特殊路段设立隔离防护栏。隔离防护栏可以对行人和机动车实行强制隔离,防止行人随意穿越马路,防止机动车、自行车随意改道、窜道而引起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
隔离防护栏对车辆、行人的行进路线具有强制性的引导作用,可以在交通拥挤时起到很好的疏导作用。对于一些安全意识不强的中小学生来说,隔离防护栏可以起到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
但是城市交通隔离防护栏也不是随意设置的,必须考虑到交通的实际需要。一般来说,在城市道路设置交通隔离防护栏时,不得妨碍消防车的通行。
二、建立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制度
(一)学校在维护交通安全中的作用
1.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学校除了有责任传授给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之外,还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除了学习知识以外,为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学校除了要教育学生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之外,还要教会学生识别各种交通标志,如红黄绿交通信号灯、斑马线和行人等待区等交通信号线,还要能够理解交通警察、交通协管员的指挥动作的含义,并且能够主动服从指挥。
学校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交通方面的困难和应对交通事故,如在单独出行遇到迷路的时候,要向交通警察询问,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遇到紧急情况要打110报警等。
2.学校派出责任人员维护学生的交通安全
学校可以设定周边环境监测员,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监测。监测员可以是学校的教职员工,也可以是热心的离退休老教师或者其他社会人士,学校可以根据情况给予监测员一定的经济补助。监测员应将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状况及时向学校反映,以便于学校对交通安全隐患及时作出处理。
学校还可以派出专门的交通协管人员,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由于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学校周边交通状况比较差,交通比较拥挤,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学校派出的交通协管人员应该在交通高峰期认真维护交通安全,指导学生能够以良好的交通秩序上学、放学乘车,尽量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交通协管人员要注意与交通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交警人员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好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
3.加强对校车及驾驶人员的管理
对有条件配备校车接送学生的学校,要加强对校车及驾驶人员的严格管理,坚决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校车及其驾驶人员进行管理。要对校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控,对校车的运行状态进行严格管理,对校车存在的各种小毛病及安全隐患要及早消除,使校车的安全状况始终保持高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也要对校车驾驶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认真做好驾驶人员的选用、培训、管理工作。所有学校的校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超载,对证照不齐、性能不好、安全状况达不到标准的校车,应坚决停用。各学校要坚决杜绝超载车辆、无证无牌车辆的运营,严防交通安全事故发生。要严格把好聘用关,注意考核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安全知识、驾驶经验和近年是否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等事项,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辞退。各个学校、幼儿园必须聘请具有多年实际驾驶经验、驾驶记录良好、身体心理健康的人员作为校车驾驶员。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驾驶员管理和教育制度,增强驾驶员的责任心,并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级学校、幼儿园要建立严格的校园车辆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要严肃追究其责任。还可以对校车建立季度检验制度,对小车驾驶员也要每季度审核一次,对不符合规定的驾驶人员要坚决辞退。
(二)交通管理部门在维护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中的作用
1.加大对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的重点保护
由于校园周边交通问题比较特殊,为了切实保护好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交通管理部门要对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
交通管理部门要将中小学生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要将中小学周边地段列为重点保护地段,加强警力部署。
交警人员要坚持在中小学生上、下学时段,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疏导工作,为学生的安全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交警部门要增派警力,加大对辖区内中小学周边道路的巡逻,尤其是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段和路段。
要对中小学周边的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过街天桥、人行道、隔离防护栏等交通设施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维护,使这些交通设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保护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
2.加强交通安全相关人员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交通安全相关人员的管理,对事故责任人要严肃追究、严厉处罚。
交管部门要认真督促中小学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要对幼儿的专车和驾驶员进行定期检查,必须要求学校聘用优秀的司乘人员,为中小学服务的车辆车况必须良好。要对证照不齐、性能不好、安全状况达不到要求、不具备校车条件的车辆坚决停用。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对校车驾驶员进行全面考核,没有校车准驾证的驾驶员不得驾驶校车。
严格管理各种农用车辆和货车,严禁农用车辆、货车等非载客车辆搭载中小学生,没有校车通行证的车辆不能拉运学生。
对各类违章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处罚,对违规人员和相关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可以记入黑名单,严禁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建立学校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机制
1.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交警人员进入课堂,以课堂为载体,开展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和交通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与交通安全内容相关的影视节目,举办交通事故图片展,并选择辖区内典型交通事故案例,配上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用各种生动鲜活的交通事例警示中小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以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形成交通管理部门与学校齐抓共管学生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
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与学校配合,共同组织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活动。如举办“我来当交警”活动,让小学生在交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交通指挥、交通管理以及交通事故的处理,增强学生对交通安全管理的感性认识和对交通管理人员辛勤工作的理解。
2.建立交通安全信息的互通机制
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与校方建立交通安全信息的互通机制,双方相互合作,以更好的维护学生的交通安全。
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向校方通报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环境,如出现的交通意外、校园周边的交通路况等,使学校时时把握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信息,更好的做好学生的交通安全工作。
学校也应该将学校的相关交通资料反馈至交通管理部门,使交通管理部门更好的进行交通安全的管理维护。相关信息如:学生的出行路线、学校的作息时间、校车的数目及车况、校车驾驶员的聘用过程、驾驶员的驾驶经历、驾驶技术、驾驶资格等资料。
(四)确定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建设标准
校园周边的交通与一般的交通地段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方面,如交通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比较固定、出行人员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比较差、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等。必须对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制定严格的标准,完善各种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的维护。
在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必须认真做好交通标志线、信号灯、交通隔离栏、安全防护设施及停车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学校周边的道路设计、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的建设、各种交通信号标志的设置都必须制定严格的标准,以更好地维护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切实加强维护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在校园门前及道路上至少要画出一处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提示标线;(2)在校园门前及周边道路至少设置两块人行横道标志;(3)在校园门前两侧50-200米内道路上设置两块限速标志;(4)在校园门前两侧50-100米内道路上设置“前方有学校”警告标志两块;(5)在校园门前两侧50-100米内道路上设置“注意儿童”警告标志两块;(6)对校园门前两侧各100米范围道路内的停车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停车条件的画出临时停车位(上学、放学时段),无停车条件的则应设立禁停标志;(7)在校园门前道路设置黄色网格禁止停车线;(8)校园门前交通流量较大,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路段设置按钮式人行横道灯;(9)校园门前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10)校园门前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
此外,对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建设要结合具体实际,必要时特殊对待,绝不能盲目套用一般路段的标准,敷衍了事。要结合校园周边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实际,切实做好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三、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
(一)增强全社会维护校园交通安全的意识
要做好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工作,除了要发挥学校和交通管理部门的作用之外,还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努力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交通管理部门和学校可以采用各种措施,加强对社会的舆论宣传。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段或者在居民小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月”“交通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图片展示、法规讲解等形式,增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维护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
为了加强宣传的效果,交通管理部门还可以和学校进行合作,招募中小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中来,形成一种社会与学校互动的良好局面。
只有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之后,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交通秩序、交通环境,才能更好地维护校园交通安全。
(二)争取社会力量的合作
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环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为此,需要建立全社会的合作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需要发挥群众对交通安全的监督作用。各个社会成员需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除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之外,还要承担起对交通安全的监督作用。对违章驾驶的公交车、出租车和其他车辆要积极举报,绝不容忍各种借口的交通违规行为。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社会成员要提出批评意见,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对危害交通安全的违章建筑、不合格的交通设施,社会成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解决的结果。
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把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放在首位,一旦发现有危害中小学生的情况出现,必须及时加以制止,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对单独外出、迷路的学生人身安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对其提供有力的帮助,防止交通意外的发生。
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中小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制止,并耐心的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对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社会成员都要及时主动地报告给学校、交通管理部门,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隐患的存在,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和交通管理部门要向社会群体做好宣传,争取社会力量的帮助。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规则,对热心维护校园交通安全、关爱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关人士给以一定的奖励,通过奖罚结合,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第三节建立公共设施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