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耀二十八年九月,北耀新君登基以来,新政推行达到顶峰。北耀各地日渐繁荣,朝廷之上,人才济济,普通百姓对新君更是感恩戴德,无论是昔日的太子,还是如今的新君,北烨华都获得了臣民的认可,足见他的确实很有一番手段。
月华宫内,北烨华端坐在一张长案前,案上整齐地摆着奏折,案边除却笔墨纸砚外还有一盏清茶。林公公眯着常年笑眯眯的眼睛看着北烨华,北烨华停下手中的朱笔,轻声道:“去召宣王和九王爷觐见。”
“是。”林公公连忙转身往殿外走去。
北子语现在正在书房里面正身读着历代君王的制衡之术,剑眉微微敛起,昔日俊朗的少年,现在已然越发稳重。隐约之间还可见眉宇之间那种独独属于皇家的帝皇之气,让人刮目相看。
“王爷,宫中来报,陛下请您去觐见。”管事来到书房,恭声道。
北子语一听,放下手中的竹简,微微对管家点头。
一辆马车飞快从王爷向皇宫驰去,差不多同一时间,宣王也从王府赶往皇宫。
“大哥。”北子语看到另一个方向赶来的宣王,便叫道:“三哥你召你来啊。”
月华宫是新君登基后新修的宫殿,说也奇怪,新君登基后并没有如历代国君一样住进明耀宫。而是住进了规模比较少,却是雅静的月华宫。北子语与宣王打过招呼后,看了看月华宫的样子,便举步踏进去。
林公公连忙走出来迎接,“老奴恭迎二位王爷,快请进。”
“有劳公公了。”北子语与北宣同时对视一眼便走了进去,两侧宫女纷纷躬身施礼站在两侧不动。
大殿十分宽敞,北烨华端坐案前,身着寻常月白色锦袍,更是显得雅致,加上脸上常年不多变的清浅笑容,更添温和之气。
“臣参见陛下。”北子语与北宣同时行礼。
“大哥、九弟,”北烨华看到他们进来行礼,便从案前站起来,向殿下走去,温声道:“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殿内就不必多礼了。”说罢,示意两侧宫人布茶。
北烨华对他们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便在上首之位坐了下来。北子语和北宣分坐两侧,宫女盈盈有礼布茶而去。
三人在坐上并无多言,两侧宫人在林公公的示意之下,有序退下,殿内更是寂静。
北子语神情微微拘谨,毕竟是他们现在是君臣,而北宣曾为太子,这些君臣之礼显然比北子语更加游刃有余,脸上淡然。只是,两人皆是在揣测,他们的兄弟为何在这个时候召他们来,而且还是独召。想到二王爷北宁已经被新君派去边境与平夙将军协力抗敌了,而他们现在依旧没有作安排,心里着实忐忑着。
北烨华执起玉盏,轻呷一口,缓慢放下,方抬首看向北子语和北宣,神情依旧让人猜不出所以然。
“宣旨。”北烨华低低的嗓音响了起来,宛若天籁,可是传到北子语与北宣耳中却是紧张的源泉。
林公公拿着一道圣旨,来到北子语和北宣面前,尖锐的声音响了起来,“宣王、九王爷听旨。”
两个同母兄弟皆是一惊,手中的玉盏一抖,心想着这圣旨里面的内容是什么。但是无论是什么,都是他们君主的圣意,不可不听,不可不接,两人敛袍,双双来到殿中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纵观天下,战乱纷起,身为天下之雄国,北耀有责捍卫天下之清平。今朕衡量内外,决亲率雄狮,一举为天下扫除纷乱,安民心,统天下。免民无家可归,免仁人志士报国无门,免生灵涂炭。是以,在朕征战在外之际,将托君江山,以安北耀之发展,成坚固后盾。即,任宣王和九王爷为监国王爷,分工协作,总管北耀国事,百官皆听其命为命。
钦此
北耀二十八年九月
北子语和北宣低垂着的头猛然一震,似有千万斤之重压在脖颈之中,稍有不慎将头断离身,血流盈殿。北子语嘴唇微微发白,摆在地上的手收紧,与北宣同在地上俯头不起,可没有说要接旨。
林公公捧着圣旨,看着底下的两位王爷,背脊也是冒冷汗。毕竟他是从东宫开始便跟在新君身边的,到底能猜得出新君的几分意思才强制稳住心神。北烨华在林公公宣读完圣旨后,执起玉盏放到薄唇旁,星目有意无意地看向殿中的兄弟,也不急着催促。
来月华宫给北烨华送药的璇玑,从林公公宣读圣旨之时便缓步走进内殿,缓慢放下药碗,在软塌上半倚靠着。这一天终是要来了,希望那个人的心能随着他的成长而更加坚韧。
“两位王爷该接旨了。”林公公压低声音提醒道。
北子语和北宣方恍然回神,“臣谢主隆恩。”两人双双站起来接过圣旨。
北烨华这时才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到他们身侧,三人站在一起,当真是美人悦目。
“我离开北耀后,还望大哥和九弟好好管理北耀。”北烨华笑容清浅,嘴角微微抿起,无限的优雅。
“三哥,子语想随军出征。”北子语捏住圣旨的手冒着冷汗,还是固执道。
北宣在他出声后,微微扯他的袖子,这是什么话,圣旨都出来了。他的弟弟也太天真了,即使新君是他们的兄弟,但是他更是一名君主啊。
“九弟,为兄已经把该说的在圣旨说明了,”北烨华依旧一副浅笑的模样,星目深邃仿若天际的星空,让人不由陷进去,惑人的嗓音响起,“九弟,三哥不是说了嘛,让你和大哥好好在北耀做好大军的后备之需,我们兄弟齐心合力,一举夺得天下。”
北宣扯扯北子语的的袖子,北子语恍然回神,是啊,他不该任性,且不说战场凶险,而且他去了也无济于事。“子语谨听三哥教诲,三哥,我们等你们凯旋而归。”北子语抬头,坚定地对北烨华说道。北宣暗暗松了一口气,北烨华低笑,“九弟可真是长大了,往后,有不懂的地方向大哥请教。”
“若是无事,我们便回去了。”北宣对北烨华说道。
“也好,你们就先回去吧。”北烨华对他们点点头,待他们转身的时候,他接着道:“大哥、九弟,且等等,还有一事我要与你们说说的。”
两人听后,骤然回头,看到北烨华星目含笑,依旧清俊无双,他们的手心却是冒了冷汗。
“昨日,我与母后提了下,虽然大哥和九弟的母妃陈氏犯下大错,”北烨华说到这里,一顿,缓慢而坚定地说道:“但在我离宫之后,还望皇妃能好好照顾她,毕竟她们曾是好姐妹,况且还是你们的母妃。”
北子语和北宣当即一震,背脊冒的冷汗明显凉透心。他们非常清楚当年她们母妃与现在皇太后之间的恩怨,虽然他们的母妃确实犯下大错,但是毕竟是自己的母妃,到底是在乎的。
“有劳陛下和皇太后了,臣定倾己之力回报。”北子语和北宣沉声道,面上神情尽敛。
“大家都是一家人,你们对我最好的回报,便是替我好好管理北耀,稳固北耀促进发展。”北烨华浅笑道。
“没事了,你们先回去吧。”北烨华说罢,林公公便请他们出去。
等他们走后,北烨华转身走进内殿。殿内女子微微闭目养神,可细看之下,明显察觉她神情的克制。
“夫君大人,这世间还有谁你是可以信任的?”璇玑睁开明眸,直视走进来的北烨华。
“说到信任嘛,可以信任的倒是挺多的,我有一千种方法让自己去信任他人。但是,全心毫无顾忌地信任,确实是世间难得,一如我的师傅,我五岁拜他门下,可是他还不是把我算计于玲珑局?”北烨华挑眉一笑,随意道:“对于今日之事,你不是早就预料到了么?何苦再问。”
“那么,我是不是你也不信?”璇玑说罢,示意林公公伺候北烨华喝药便敛裾起身离开月华宫。
北耀二十八年九月中旬,北耀国君亲率二十万大军。打着‘平乱,还天下清平’的旗号一举点兵出发,首先前往北耀边境,一举扫平边境逆乱。同年九月,东耀与南耀联合,由新君东旭尧带领东耀和南耀统一编排的三十万大军出发。行军期间,打着‘争霸天下,结束乱世’的旗号一路前进,挥军直取边境部落与小国的城池。
北耀二十万大军来到北朔城驻扎,军帐中,主帅北烨华端坐上首,四周站着几名将领,北隅为首分站两侧。
“你们说说怎么把北朔城周边部落以及小国扫平吧。”北烨华端坐上首,随意执起酒杯轻呷一口,他的身侧坐着一身青袍男子装束的璇玑,但是他们都知道她就是当朝皇后。
自从得知这位皇后便是当年功名震震的璇玑郡主,对她只有尊敬,而没有军中不得出现女子这便念头。况且,现在天下纷乱,群雄奋勇而起。君不见西耀储君竟是一个公主,而这个公主却也是久战沙场,在他们观念里,女子亦不可小觑。
北隅站出来,年轻的男子身上满是英气,正声道:“陛下,我们可分兵分四路,合纵扫除周边叛乱。”
璇玑听到北隅的计划,依旧看着北耀周边的地形图,虽然这张地图早已经烂熟于心,但璇玑依旧认真地看着。
“一方动,则四方起,你可想好如何抵抗北耀周边叛乱同时动起来?”北烨华直中要害地问道。
北隅哑口,拱手退出来,“臣再作细想。”说罢稳稳退下去。
众人看着璇玑站起来,把地图放到帐中案上,璇玑拿起案上的一支笔,没有蘸墨直指各大边城,低低的声音响了起来,“北耀的边城,北以北朔城、、北城为重;南以宿城、南岳城为重;西以西蜀城、蜀城为要塞;东以东朔城、东城为重要关隘。”
几个将领听后围了过来,也不顾礼节,毕竟是沙场好汉性子大方多了。
“目前我们在北方,可以兼顾北朔城和北城。”璇玑试问道:“其他三方你们说说怎么防御兼灭敌?”
北隅抽出腰间的长剑,指向地图南方,在宿城与南岳城之间,朗声道:“平夙将军目前领着五万大军在南方驻守,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定可挥军斩敌。”北隅满脸的英气被沉稳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