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一个人心情状况的外在表现。当然,谁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心情之中,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伤心、挫折和不愉快……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消极情绪。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调节和控制情绪不是简单的“压制”,而是要像治水一样,进行疏导。说服自己看开一些,调整心态,放宽心灵,做到真正的“不在乎”。只有这样才能“我的情绪我说了算”。
(第一节)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是指一个人沉着有涵养,感情不外露。当然,不形于色不等于脸上没有表情,而是遇到大喜的时候不狂妄,遇到大悲的时候不慌乱。沉稳冷静,不因自己的一时情绪化而影响大局。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尤其是对领导者或者成功人士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要真正做到喜怒不形于色,需要有极高的涵养和城府,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是需要历练的。
冲动是魔鬼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上帝要你毁灭,必先使你疯狂。”疯狂必然冲动,冲动之下必然只在乎一时的感受和得失,而不考虑行为的后果。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成熟,在冲动的时候,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生活中,将一个人击垮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大的困难和灾难,而是我们无法自控的性情。就像郭冬临的小品中所说:“冲动是魔鬼,冲动是炸弹和火药,冲动是一副手铐,也是一副脚镣,是一副吃不完的后悔药。”
冲动的破坏性极强,它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两人结婚后有了孩子,妻子却因难产去世了。丈夫忙于工作,无法照看孩子,又找不到人来帮忙,就训练了一只听话的狗来照顾孩子。这只狗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在孩子哭的时候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喝,男人很满意,终于能放心地出门工作了。
这样过了一阵子,一切都很顺利。有一天男人出门后,天降大雪封路,男人在第二天才赶回家。可他打开房门后,屋子里竟然满地是血,却哪里都找不到孩子,只看到满口是血的狗躺在床边。男人以为这只狗兽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他悲怒交加,去仓库取了一把柴刀对着床边的狗头一阵劈砍,把狗杀死了。
谁知就在这时从床底下传来了几声孩子的哭声。男人连忙趴到床底下去看,只见孩子正安全地躺在那里。男人从床底下抱起孩子,检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伤口。他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地上的血是怎么来的。再仔细看狗的尸体,发现有很多地方的毛被咬掉了,好像和其他动物搏斗过。男人又在屋外转了一圈,发现屋子后面的雪地上有狼的脚印。男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狗发现狼来了,把孩子藏到床底下,与狼搏斗,赶走了狼,屋子的血应该是它与狼撕咬时流出的。
这只狗本该因为这么英勇的事迹而受到嘉奖,却因为主人的冲动和猜疑被误杀了。男人不禁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在负面情绪下我们更容易冲动,而冲动则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误会。所谓误会大多数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别人的本意,却运用我们自己片面的理解去加以诠释。冲动和不耐烦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甚至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如果不懂得体谅别人,反省自己,就会在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下发生误会。在误会刚开始的时候,只会去想对方的错;然后误会越陷越深,最后不可收拾,酿成可怕的严重后果。我们为什么不能耐心一些,为什么不能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细心观察呢?
有一天,司机小张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满口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猪!”
小张越想越纳闷,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其实对面的司机只是在提醒他,前面有一群猪在过马路,他却误会人家在骂他。很多时候,误解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
冲动时常造成我们不想要的后果;冲动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冲动有时甚至会毁灭一切。这个时候我们不妨缓一缓、等一等,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做事说话不要带情绪
人在有负面情绪之时,思虑都会不够成熟,此时说话做事往往会不知节制、容易失控,表现也容易失态。带着情绪说话做事,往往会有失偏颇或者会造成不公平、不公正。为了一时一事的痛快,换来的却是长久的悔恨。所以我们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尽量少说话、别说话,说话做事都要悠着点。
有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一向以行事稳健着称。每天身处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之中,他几乎没有犯下过什么致命性的大错。当他要退休时,有人问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笑笑说:“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我的生意之所以顺利,是因为我懂得在愤怒的时候少说话、少做决定而已。”
短短的几句话,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做事说话不要带情绪。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生气时,他的智商和思考能力都会大大地退化,就像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一样冲动、不成熟。诚如那位退休的企业家所说,他之所以能够一路平稳、顺利,不在于他有什么样的特殊手腕,乃是他懂得在愤怒时少说话、少做决定,所以他不容易出错。我们在大喜大悲或者盛怒之时,最好少说话,少做决定,以免坏了全局而后悔莫及。
在越南,有一个得道高僧,叫一行禅师。他1926年出生,16岁时即成为佛教徒,1961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宗教哲学,在20世纪60年代享有广泛声誉,马丁·路德·金曾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每天,一行禅师都会让他的弟子们花些时间冥想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天,他们冥想的话题是“愤怒”。他让弟子们想一想自己在发火时的情形,然后仔细分析一下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
接着,一行禅师讲了一件他曾经遇到过的事。一位年轻人,划着船想把自己的货物运到河流上游的一个村子里。由于天气很热,而且又是逆流划船,所以这个年轻人满头大汗。他只想尽快把货物运到,好早点回家。
划着划着,他抬头望去,发现前面有一艘船正在快速向自己冲来,像是一定要把他撞沉一样。年轻人赶紧拼命划船,想给对面的船让路,可是根本没用。
情急之下,他只好扯开嗓子大喊:“赶快掉头,你这个笨蛋!你要撞到我了。这河这么宽,为什么偏要冲着我这边来!”可是,对面的船根本没有任何转弯的迹象,径直冲了过来。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那船狠狠地撞上了年轻人的小船,船虽然没有翻,但货物撒出去一些。年轻人勃然大怒,站起身来,冲着驳船大骂:“你这个白痴!这么宽的河,你非要冲我这里来!你脑子有毛病吧?”
可当他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条船上根本就没有人。原来只是一条从上游码头漂过来的空船,而这个年轻人却一直在冲着一艘空船大吼。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对他恨之入骨,有些事让我们发狂。我们可能会花上很多时间来对这些事情生气,来记恨这些人。想着他们是多么不体贴、不尊重我们,对我们是多么不公平。仔细想想,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生气的、记恨的只是“一艘空船”,它不是有意识的,更不是故意的。我们生气记恨、大吼大叫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禅师又问了弟子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的?”
所有的弟子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弟子说:因为我们失去了冷静,所以我们会喊。
“那为什么失去了冷静就会喊呢?别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用喊的,难道不能小声地说吗?”
所有的弟子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是让禅师满意的。最后禅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越过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用喊的,但是在喊的同时人又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要喊得更大声……”禅师继续说,“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会怎么样呢?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用喊,说话都是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近,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经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最后禅师做了一个结论:“当我们生气发怒时,尽量不要说话,不要让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冷静一会儿,等心的距离没有那么远时,再好好地说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遇到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纠纷时,要克制自己,有话好好说。态度平和、用语得当、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再大的矛盾和纠纷都有平息的可能。在对待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的时候,要心怀真诚和感恩,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平和,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谦让,少一点纷争。
发脾气前数30个数
人不可能没有脾气,但是人可以选择不发脾气。就算你实在想发,也要考虑清楚是否该发,因为很多时候,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发脾气时人是很冲动的,冲动之下容易失去理智,说话变得刻薄,不顾虑别人的感受,刺伤别人的内心,把人际关系弄僵。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着名企业“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为人十分谦和,他曾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生气会影响你的判断,要谦和大度,要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有一次,由于一位下属办事缺乏经验,弄得公司的一笔货款很难收回来。松下幸之助非常生气,在大会上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那个人。
事后不久,松下幸之助的情绪恢复了平静,回想起这件事,他万分后悔。因为这笔货款自己是知道的,当时也在货款发放单上签了字,自己本应承担大部分责任,而自己却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全部推给了下属,实在不应该。而且,因为自己一时激动,言辞不当,批评下属的话也很是过分,严重地损害了下属的自尊心,也会让其感觉委屈和不公平。
想通之后,松下幸之助没有过多顾及自己老板的面子,立刻打电话给那位下属,诚恳地道歉。恰好那天下属乔迁新居,松下幸之助便登门祝贺,还亲自动手帮下属搬家具,忙得一脸汗也顾不上擦。下属看了很受感动。
然而,松下的“悔过”并没有结束。一年后的同一天,他又给那位下属寄去了一张明信片,并在上面留下了一行亲笔字:让我们忘掉这可恶的一天吧,重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看了松下幸之助的亲笔信,这一位下属非常感动。从此以后,他加倍努力,再也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对公司鞠躬尽瘁。
还有一次,松下幸之助聘请了一位主管安全生产的部门经理后腾清一,此君十分勤奋敬业,很快就制定出一套新的安全管理办法投入运用。但不久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发生了火灾,财产蒙受不少损失,许多职员都认为是后腾清一的这套安全管理办法很失败,并要求对后腾进行严肃处理。
松下知道这件事以后,也是非常生气,但是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经过认真分析,松下幸之助发现这套新的管理办法虽然还存在缺陷,但总体思路、管理手段是非常先进的,只要加以完善,定会确保安全生产,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因此,他非但没有批评处罚后腾,反而还表扬了他敬业刻苦的精神,并对其进行了奖励,随后又拨出一笔专款供后腾继续研究这套安全管理办法。
果然不出松下所料,得到老板奖励后的后腾很快走出失败阴影,更加发奋工作,不久便研制出一套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办法,投入生产运营后产生良好效益,为松下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下幸之助不愧为“经营之神”,关键在于他善于经营人:经营自己,心平气和;经营他人,耐心包容。
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根本就没有必要。
有时候,我们还会莫名其妙地对周围的物体发脾气,这就更可笑了。电脑总是死机、好好的门就是打不开、不小心撞到了桌子角……你会打电脑、踢门、拍桌子吗?看到有些爷爷奶奶总是对摔倒在地的孩子说,都怪这地,怎么把我们宝宝摔倒了?我就在想,这些孩子长大了,恐怕就会习惯性地把所有挫折和困难的责任全都推给别人、推给环境,而不是心平气和地自己承担。
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包容之心理解他人,也是自我操练的重要内容。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别人真的做错了,也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能将自己的不满愤怒地发泄在别人身上。在他看来,他那么做是最好的。每个人出身背景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遗传基因也不同,即使是做同一件事,他们的做法和价值观也会不同。瘦子永远体会不了胖子站在秤上的忧伤,胖子永远理解不了瘦子轻易被推倒时的凄凉。体谅他人,其实就是体谅自己。
很多人都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想发脾气。对于爱发脾气的人,我可以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帮助你改掉这个毛病:每次想发脾气前先数30个数,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默念“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第二节)快快地听,慢慢地说
在法国巴黎一座教堂外的广场上有个石雕:一个向侧面微微倾斜的头像,面部表情平和专注,一只大手作掩耳状,仿佛在倾听着整个巴黎的声音。
有人说:人之所以有一张嘴,两只耳朵,是叫我们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所以我们在交谈中,要多听少说。听还要有听的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耐心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并加以分析,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包括弦外之音。
耐心地听,让人把话说完
听别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修养;听别人把话说完,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听别人把话说完,更是一种交际的艺术。
在开口之前,能让别人把话说完(哪怕你不赞同他的意见),体现的是风度,表现的是你对别人和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宽容。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让别人把话说完,我们才能真正弄清楚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和想法。假如不明白别人的意思,就随便接话,只会给人留下轻率、缺乏修养的印象。
作为听者,最忌讳妄加揣测和评判,特别是在你对某一件事情自以为清楚其实并不清楚的时候,你的头脑要格外冷静,即使讲话的人不打算将后面的话讲完,你也要循循善诱,弄清事情的原委再说话。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实际上,眼见都不一定是“实”的,更不要说耳听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倾听上犯错误,甚至只听一半就下结论,多少误解甚至悲剧就是因为这个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