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非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总经理办公室,他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再要走我不留你。”过了一年,年轻人又走进了老总的办公室。不过,这一次他是轻松的,他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他想知道,当初,老总为什么会将一个败军之将继续留用呢?老总回答:“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从这一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给别人以信任,给自己以信心,往往能够激发出员工潜能,员工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奋力工作,常常在不经意中就能成就一个全新的局面。
开创新局面,成就新事业,并不是易事。创与新,合起来就是创新,创新需要哪些元素呢?我们可以把视线转到最具创新精神的硅谷,来剖析硅谷的文化。硅谷是美国科技产业的发祥地,也是当代高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因此,硅谷已成为各国研究和效仿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但是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一个地方可以复制硅谷。难以复制硅谷,复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硅谷的文化无法复制。硅谷文化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充满自信,自强不惜;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合作,以人为本”。硅谷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信任文化,即上文所说的自信、信他、他信。在硅谷,创业者不计其数,创业者如果没有自信心,没有冒险精神,做不到内心的无惧,是不可能放弃高薪的工作去创业的。创业者往往没有多少原始资本,风险资本起到了一个助燃剂的作用;硅谷的资本之所以称为风险资本,就源于这些资本是有很大风险的,创业的项目有很大一部分是失败的。试想一下:在硅谷,资本所有者如果没有信任,没有风险资本的助燃,再好的项目、再有新意的商业模式、再有执行力的团队也是空中楼阁。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信任是企业领导者内心无惧的象征,可以有助于企业建立开放的企业文化;在这种开放的文化体系下,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有助于开创新的局面。
(第七节)共赢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如果你是这里面的囚徒之一,你的选择是什么?那么什么是“小赢”、什么是“大赢”,什么又是“德”?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试问你愿意做哪一个“囚徒”。因为我们都看知道决策的结果,但是不能够与另一个囚徒嫌疑犯商量,我们的选择都靠经济学上所谓的理性,靠智慧、靠理性,我们的选择结果是什么呢?当然是检举。我们假设对方不检举我,我的最优选择是检举,我检举了,我便得到释放;如果对方检举我,我的最优选择依然是检举,因为如果我不检举,我将得到10年的牢狱,而检举才是2年的牢狱。
是的,从个人理性角度看,检举是最优的策略选择。但是从全局看,个人理性的结果并不是最优策略选择。双方都检举的结果是每人判监2年;如果每人都保持沉默,则判监半年。那么为什么无数次的实验显示:绝大部分人都选择检举呢?为什么喜欢“小赢”呢?因为我们缺少一样东西:气度。气度亦是胸怀,亦是德的一个方面。大赢是双赢,是在做大“蛋糕”基础上的双赢。
大赢是共赢,共赢需要合作;合作首先要尊重对方(合作者、竞争者);而要做到尊重对方、求得共赢,必须要有大气度、大胸怀;共赢的结果是格局大。
尊重
尊重别人是智者的表现。
“张良纳履获兵书”的故事流传至今:张良打柴回来的路上路过一座小桥时,看到一位身穿粗布短农的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了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放下手中的柴担,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老人,把鞋子给老人穿上。后来老人给了他《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法》。凭借此书,张良帮助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
从这则故事中看出:尊重他人实为智者表现。张良为老者纳履,是尊重老人的表现;故事中老者几次“捉弄”张良,其实是在考验他。最终张良通过了老人的考验,老者报之以兵书和教诲“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信守约定,尊重人、善用人”。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更要懂得尊重,尊重的范围更广。既要尊重员工,也要尊重股东;既要尊重合作者,更要尊重竞争者。
企业的员工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企业资产中最昂贵的组成部分。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让下属员工们感受到足够的尊重。不要认为能力强的人、追求进步的人才会希望得到尊重,再落后的人也渴望得到尊重。本质上,每个人都希望获得重用,只是在某个特定的工作环境里,必然会有人对该工作无所适从,显得能力不足。前者是做了自己擅长的事情,而后者是在做自己不擅长的活,但为了生计他又不得不做。我们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这样,别人才愿意接受你的管理,主动付出。企业为员工提供事业的舞台和成长的机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奉献智慧和汗水。个人服从团队,自我服从制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每一位员工踏上成功之路。
尊重股东就是要为股东负责,经营好企业、管理好企业,给股东以最大的回报。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司空见惯。一般的企业存在一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是委托人,管理层是代理人。
现代商业社会是一个共生的社会,产业链越来越长。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上游垄断企业,还是下游垄断企业;无论是具备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还是处于夹缝中生存的企业。存在,就有其社会价值和意义。我们不能够一些企业较小或者一些企业在商业谈判中处于弱势到位,就大肆挤压对方利润,甚至不尊重合作者。在目前中国市场环境下,不尊重合作者的现象比较常见,比如说某些卖场对供应商的货款不及时结算、压货等。这些都是不符合商业道德的行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有一句经营格言:善待员工,尊重供应商,满足顾客是我们的根本。
现代商业社会竞争是常态,“黑马”的出现层出不穷,隐形的对手很多而又可怕。强者最怕灯下黑,当雨润发展到10个亿时,双汇才猛然觉察;而当双汇崛起时,春都也蒙在鼓里。中国短暂的市场经济史上,已经有太多的“隐者”,它们或隐身于行业老大的影子里,或寄居在价值链巨头的腋下悄然成长,最终或后来居上,或反客为主,如蒙牛、雨润、思念。我们应当摈弃独步市场的企图。垄断是暂时的,竞争是永远的。向竞争者学习,与竞争者共舞是我们应取的态度。我们的成长,来自竞争者的成长;我们的壮大,来自竞争者的壮大。我们以大气魄较量,不小肚鸡肠;我们以高品质进取,不固步自封。从竞争始,以双赢终。无论大小,无论强弱,请尊重你的竞争对手,尊重竞争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尊重竞争对手可以使得不会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包容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
为实现大格局,达到共赢,首先要尊重对手,讲求合作;但是做到从心底尊重每一个人,员工、股东、合作者、竞争者,并非易事,尊重源于包容的气度。
包容的气度一般就是说要宽宏大量,有宽广的胸怀,即常言所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有气度的人往往不拘一格,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以德报怨,能够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得出了引力波不可能存在的结论,但是当别人指出这个结论靠不住后,他便开始重新研究起来。一旦证实自己原先的结论真的靠不住,便马上放弃错误。以后,在做引力波理论的公开报告时,报告伊始便检讨自己原先看法的错误,并衷心感谢别人当初的批评指正。爱因斯坦作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依然能够接受别人意见,虚怀若谷,扎扎实实地重新演算,毫不逃避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气度。其实,勇于承认和修正自己错误,决不会因此失去人们的尊重。“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其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真是这样的气度才成就了爱因斯坦的伟大。
一个人要想有包容的气度,具有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树立切合实际的、比较远大的目标。这样才不会为了眼前一点小的利益而表现出斤斤计较,才能够有气度,才会成就大格局。大人物与小人物在气度上界限分明,主要有三点:远大理想、雄图大略、宽广胸怀。
首先,胸怀的理想是按“大”、“小”划分人群的第一个参数,大人物必定怀有常人不可企及的壮志。有了远大理想方能养育高远的境界。“仰高山乃有冲天之志,面歧路乃有行迷之虑。”只有胸怀远大理想的人才能高瞻远瞩,才能养成坚忍的定力,才能在挫折中保持信心并给同仁带来鼓舞,才能卧薪尝胆,才能忍住三年不鸣。韬晦就是力能夺志的气度。
其次,没有雄图大略断难实现伟大理想。承接伟大理想,雄图大略是支柱。当今中国企业家很容易缺乏雄图大略。急躁、耍弄巧智、官商勾结的泛政治投机者与积劳成疾的苦干家构成了当今商业舞台的主要题材。因此每在一波压力到来就有一批企业退出舞台。
第三,包容的气度还表现在宽广的胸襟。有容乃大,这些人物气定如闲,很少与人辩论。那些有才有癖之人居然可以与之默契。在与这些成功的企业主相处过程中,有一个最突出的感触就是:一个人的胸襟并不是像我们常规理解的来自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气质,而是一种做事方式。他们思、行有机的风格本身就驱逐了谄媚和来自无能之辈的花言巧语,并且那些与能人伴生的“恶癖”根本没有成为合作的障碍。这与靠包装和教育达成的组织文化不同,这种行为方式就是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胸襟。
格局
气度内在的,是原动力;尊重是外在的,是手段,共赢格局是结果,是生命的状态。
根据现代社会特征和市场环境,与企业相关的利益方有股东、员工、客户(协作商、消费者)、国家和社会。要做到共赢的格局,要重视十大和谐: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同业、企业与自然、企业的局部与整体、企业的长期与短期利益、企业理想与现实、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与国外文化、企业运营与发达地区市场理念、企业员工之间(含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和谐统一。唯有做到“六方利益一致、十大关系和谐”,才能够实现长期共赢的大格局。
企业与员工要实现唇齿相依、同舟共济的格局。员工之与企业,如同企业之与股东,员工也要食之俸禄为之服务。尽职尽责、团结协作、创新工作、认同企业使命,使企业获得最大化发展,这是员工应尽的义务。同时企业是由每一个员工组成的,每一天每一秒的发展也离不开员工,也必须感恩于员工。首先要保障员工的养家糊口,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延续,有一个很好的物质保障。第二、大家在企业里工作,要得到培训和锻炼,要有发挥的平台,要有不断的提高,同时报酬、职业生涯成长和获得尊重也要相应公平公正地提升。就是他不在公司干了,他也有能力在别处找到工作。员工信赖企业在这里工作,企业不仅在物质上感谢员工也要在精神上让员工有安全感并且愉悦。第三、员工和我们企业在一起做事业,难免有枯燥的时候,赚多少钱也有觉得烦的时候,干一件事情开始有多么大的心劲,到了最后都有泄劲的时候,唯独当一个人在有信念有信仰的时候,他才有使不完的劲,这一点要求企业能在信仰上给员工以帮助和支持。
企业与股东要做到食之俸禄、为之增值的格局。股东投资于企业,是为了获得资本回报。企业经营者们食之俸禄,必须赚取相当的利润,必须创新研发、购买新机器、建筑新厂房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为逆境保障储备金,必须支付犯错的代价,必须实现新的构想。前面这些事情都做好了股东得到公平的报偿以后,我们才有权得到报酬。
企业与客户关系是:销售商是战略伙伴、用户是衣食父母。我们应时时刻刻把客户放在心头,以“顾客为中心市场为导向”。销售商把我们的产品卖给用户,是通向终端的桥梁。用户是我们的产品使用者,因他们的信赖才购买我们的产品,他们是我们的利润来源,他们的需求是我们的研发导向,从这一方面说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与原材供应商、加工商、管理咨询商、印刷商、广告合作商等协作商是通过劳动、智力、物资等进行价值交换的,双方因合作形成了长期的利益关系。首先应遵循契约与市场规律等值交换互惠互利,其次要以诚为本着眼战略合作相互提携并肩发展共同提高。
企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是企业生存的土壤,企业必须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回报国家,国家才能进一步的繁荣、富强、稳定,给企业以更大的保障。
(第八节)感召
生命是一场感召游戏,人们对待周围的事情或人基本上离不开三种心态和形式:接纳、拒绝和不置可否。领袖人物之所以能够成为领袖人物,领导一群人去成就伟大的事业,往往在于他身上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使得人们接纳他、跟随他。很多人都想知道这种魅力是什么,如何才能够具有这样的魅力。领袖人物身上的魅力元素很多,但感召必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感召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将感召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因此他们成为了领袖,成就了伟业,甚至改变了历史。毋庸置疑,伟大领袖身上往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但感召并不是伟人的专利,感召也并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