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正考试态度
考试是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对我们近一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检验,是发现问题的必要过程。想一想,谁都不喜欢考试,但谁都知道学习的最后结果都必须通过考试来证明。
一提到考试,有的同学就紧张,甚至惧怕,考试成了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其实,学习、考试、分数是几个紧密联系的概念,有学习就有考试,有考试就有分数,这是合乎逻辑且顺理成章的。
提到考试就紧张,说明我们对考试有盲目性,没有认识到考试在学习中的作用。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激励作用。仅就学生而言,考试(考查),是对其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适当的考试(考查),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考试过程,包括复习准备和考后小结,是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我们思维能力、创造精神,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可以激励我们的进取精神,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修订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
事实上,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即学习质量的测量,主要手段是考试。特别是用试卷进行测量,而测量的结果是用分数来表示的,因而试卷回答得好坏,考试分数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记住的基本知识答不出或答不完整,说明知识记忆不牢;应该能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不能进行恰当的分析和解答,说明知识学得死板;记住又答错的问题,甚至在演算纸上计算对了的题往试卷上誊抄却出错了,说明粗心大意,反映出个性方面的毛病。其次,通过老师批阅试卷后的讲评,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有关学习的反馈信息,如果试卷答得好,考分高,可以反思前一段学习的情况,总结出几条有益的经验,坚持和发扬;如果有答错的题目,甚至考得较差,可以逐题分析,找出答错和考得不好的原因:是不会做,还是粗心大意做错了;是掌握知识有缺陷,还是技能技巧方面存在问题;是学习基础差,还是主观努力不够,依据分析,改进学习。如果是学习基础差,过去学习欠账太多,要尽快把“欠账”补起来;如果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缺陷,必须认真学习课本,翻阅参考书,及时把知识方面的缺陷补上去;如果是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以后要多做练习,尽快形成技能技巧;如果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要在平日的学习中,注意集中精力,严谨细心,认真检查,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这样,每次考试,都可以成为我们勤奋学习的“加油站”。
考试既然是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考试分数是测量学习效果的尺度之一,那么我们在考试时尽量考出理想的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要考出理想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的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和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有关。考试时,如果我们的心理状态很好,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思路敏捷,临场发挥就好;相反,心理状态不佳,或出现不正常的心理,将影响实际水平的发挥,甚至考得一塌糊涂。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在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1)克服紧张心理:考试时过分紧张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有的同学怕考不好影响升学,怕受到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斥责,考试前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进入考场紧张得厉害,写字手都发抖,注意力分散、记忆不佳、思维迟钝以至混乱,对试题的感知不准确、不敏锐,不能正确迅速地分析、判断和解答,本来会答的题答不出来,看错题、看漏题的情况经常出现,因而出现许多不应出现的错误。那么如何克服紧张心理呢?首先对考试要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对考试和分数的态度;其次是搞好复习巩固环节,考试时胸有成竹,就不会过分紧张;其三是进入考场时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已做好充分准备,一定能顺利地通过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即使出现失误,也没有什么。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可以减轻以至消除紧张情绪,而平静安详、神情专注地回答问题。
(2)树立自信心:对考试缺乏或丧失自信心,是影响考试成绩的另一种不良心理状态。有的同学由于学习基础差,或连续考了几次不好的分数,对学习和考试丧失了信心,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考不好,因而考试前复习时,情绪低落,干劲不足,知难而退,甚至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这是自卑心理在学习和考试上的突出表现。
(3)克服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要消除自卑心理,必须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痛下决心,刻苦学习,基础差些可以很快补上去,学习成绩也会迅速提高。
(4)避免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和弄虚作假以求高分的阴暗心理,是极少数同学复习考试时的不正常心理状态。侥幸心理是一种投机取巧和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既不愿在学习上下功夫,还想获得好成绩,平时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复习时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没有理解和牢固记忆的知识,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去理解和记忆,总是寄希望于“不一定考这些”。这种心理状态,既影响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又影响考试时的情绪,因为一旦拿到试卷,发现许多试题的内容没复习,就会十分紧张,也可能为了“过关”,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做出“作弊”的错误行为。这种心理状态和由此引起的错误行为,定会影响我们的学业。
(二)正确看待分数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特别在乎考试成绩,尤其是比较正规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这是正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一张比较正规的试卷,一个比较规范的答案标准,加上老师之间流水线的规范批阅,其分数本身比较公正、标准,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说明近阶段我们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确实应该比较看重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分数。但怎么看分数,如何正确对待分数的得失,这确实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调整好心态。
1.科学地看分数
不能只看分数本身,分数本身只是一个数字,不能说明所有问题。首先要看这张试卷的难易程度,也就是班级的平均分,平均分具有更科学的参考价值,能够正确反映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其次,要看全班、全校,乃至全市的同年级最高分数和优秀率,这能反映出自己的差距。
2.有比较地看分数
不仅要和平均分比,还要和自己以往的学习成绩比,每一次考试自己在班级排名的变化能够反映这阶段的起伏状况。每一次只要努力挑战过去的自我,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其他同学考得如何,其实不用过多地看,如果一定要看,不是看他们的分数,而是看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到底是如何学习的,观察他们,向他们学习和取经。
3.理智看分数
分数不管好坏,考完了也就成了历史,不必过多在分数本身上纠缠,应该找原因,找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找突破口。多鼓励自己,少自责。因为自责已经无济于事,唯有以后努力才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正确地看待分数要把握好以下尺度:
(1)重得失,轻分数。考试的价值并不在于分数本身,而在于由试卷反映出来的知识的薄弱点。考试不仅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考试是查漏补缺很好的途径,通过考试,发现自己哪个环节存在着不足,下一阶段就可以着重加强这个环节,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花同样的力气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积累,轻应考练习。学习成绩的提升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之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迎接这个积累期。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基本的功课,在平日的练习中找出薄弱点。当然,考试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掌握学习,这两方面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3)重反思,轻题海。很多同学做作业的时候太随意,只是为了应付而已。事实上,平时的练习就是提高学习成绩最好的途径。认真读题、审题、做题,把老师平时教的技巧贯彻到做题中去,这只是有效练习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面对所谓的参考答案好好对比两者的区别,找出思维的方法,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4)重过程,轻结果。每个人都很看重考试的结果,但实际上,考试分数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是学习过程的自然反馈。我们应该更注重平时对做作业、听课等一些看似小细节的关注和要求。
从对考试作用的分析和认识,不难得出对考试分数应采取怎样的态度。一方面,考试分数是测量我们学习质量的一个尺度,它可以反映出我们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因此,不能对考试分数的高低,抱无所谓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不要把考试分数看得过重,说到底,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取得高分,而是为了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只要刻苦学习,理想的考试分数是会属于你的。要做学习的主人,不要被考试和分数的“指挥棒”搞得晕头转向。
总而言之,科学地、理智地看待分数,找出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点,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就能够在学习中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