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共十二章,该卷名希伯来文原意为“传道者”。作者在《传道书》(1:12)中用到自己身上。该词可以指会议的召集人或正式发言人。希伯来文《圣经》中该词采用阴性,并在《传道书》(7:27)中与阴性动词搭配。这表明在《传道书》中,这词不仅指所罗门,而且指通过他说话的上帝智慧。在寓意上,智慧对人说话。所以“传道者”既表示传递上帝智慧的代言人,又表示人格化了的智慧。
十八、《雅歌》
《雅歌》共八章。又叫“所罗门的歌”,拉丁文的意思是“赞美之歌”,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歌中的歌”。可能指“所罗门许多诗歌中最好的诗歌”,正如“万王之王”的意思是“最高的王”。
《雅歌》是一首赞颂理想的东方爱情的优美诗歌。采用的不是比较典雅的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裁,而是采用叙事诗的文体。整部《雅歌》显然是所罗门与巴勒斯坦北部一位乡村姑娘的爱情故事。所罗门把书拉密女带到宫中向她求爱,但他完全没有成功。书拉密女仍然忠诚于她的乡间爱侣,不让任何人夺走她的乡间爱侣。
《雅歌》的创作背景是希伯来君主制的黄金时代。国王似乎是在写自己的爱侣。假定《雅歌》是一部完整的诗作,里面所赞颂的是他自己的婚姻,那么《雅歌》似乎是在他年轻时写的。新娘是一位书拉密的乡村姑娘。与这样的姑娘结合,真是基于爱情的婚姻,没有任何政治和策略上的考虑,像所罗门其他许多的婚姻那样。
但这个故事本身又是一个优美的实例,说明基督对整个教会和教会每一个成员的爱。新旧约《圣经》都用丈夫与他新娘的关系来说明上帝与他子民之间的柔情爱意。
十九、《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共六十六章,在希伯来文“七十士译本”中叫做《以赛亚》,在《路加福音》(4:17)中称为“先知以赛亚的书”,在《使徒行传》(8:30)中也称为“先知以赛亚书”。传统观点认为先知以赛亚是《以赛亚书》的作者。
《以赛亚书》的时代十分明确,其写作时间在近东历史中也是为人所熟悉的。以赛亚担任先知是在见到第6章异象以前。他在乌西雅、约旦、亚哈斯和希西家做王时执行他的职责。以赛亚担任先知时,正值亚述的鼎盛时期,它似乎不久就要吞并整个东方世界。对于犹大和以色列来说,这都是一个危难的时代。国内方面,在乌西雅和耶罗波安二世的统治下,犹大和以色列都繁荣强盛起来。但是物质的繁荣造成了精神上的衰落。两个国家社会和道德状况差不多。官吏贪赃枉法,统治者贪得无厌,穷奢极欲。贪婪和败坏成为社会的风气,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许多人变得赤贫,沦为奴隶。以赛亚和他同时代的先知弥迦、阿摩司、何西阿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和道德状况。
《以赛亚书》前面部分是以从西拿基立所率的亚述军队下拯救出来而达到高潮。在后一部分,先知的眼光遥望到从“巴比伦之囚”解救出来。此外,以赛亚在书的前面部分记录了他年轻时所作的见证,后面部分反映了成熟的先知目光和老练的文字风格,思想之深度和语言之高超均超过前面部分优美的篇章。
《以赛亚书》前面部分涉及亚述人入侵犹大,后面部分展望从巴比伦手中被解救出来。以赛亚的任务就是在北方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消灭后,巩固犹大王国。借着以赛亚,要让国家的领导人有机会明白当前事件的性质和意义。上帝的旨意是要让犹大从北方以色列的悲惨命运中得到教训,以致真正悔改归向上帝。亚述入侵的浪潮几乎淹没小小的犹大王国,后来由于上帝的明显干涉,才从耶路撒冷的城门口退了回去。但是犹太人没有听进历史所隐含的警告,以及耶利米更加清楚的警告,于是同样的命运等待着他们,除非他们改过自新。
于是《以赛亚》从第40章开始预言被掳到巴比伦的事,但是保证最后会从巴比伦权力下解救出来,就像最后从亚述人手中解救出来一样。此外,对于那些信仰上帝的人来说,从民族敌人手中被解救,乃是最后从罪恶权下得救的应许。由于不断变化的历史事件的背景,造成了《以赛亚书》前后部分预言题材的变化,以及以赛亚因年龄而致的文字风格的变化。
以赛亚被称为弥赛亚先知是很合适的,在第53章整章描述大约在七百年之后降临的弥赛亚耶稣的遭遇与人格特质,没有其他的人如此清楚地看见上帝的圣洁和伟大、基督的本体和工作、上帝对于他教会的光荣宗旨。他的著作为所有先知作品中的杰作。
二十、《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共五十二章,以其主要人物耶利米命名。耶利米至少是本卷主要部分的作者。具体的执笔由他所信任的秘书、尼利亚的儿子巴录担任。也可能是由巴录选择、编辑和保存了书中的材料,加上其中传记方面的内容。
《耶利米书》是由一系列预言性讲章以及有关犹大王国最后年月的传记性和历史性资料组成。耶利米千方百计地阻止犹大从道德的败坏迅速堕向灭亡。但是他对于这个民族的努力大都没有效果。人们根本不听他发出的悔改呼召。
耶利米是倡导内心宗教的先知。他的信息是呼召人从外表和虚浮转向内在和真实。他教导说败坏出自一颗邪恶的心。没有一颗新心、新的意念和精神,人就不可能为善。他强调说,这种改变,只有上帝的创造力才能成就。
耶利米像其他先知一样,反对与外国结盟。他告诫犹大要服从巴比伦的轭,不要发动叛乱导致全国灭亡。
除了当前不可避免的厄运之外,先知还看见了忠于上帝之人的光荣未来。以色列人和犹太人都必回来,他们要重新统一成为一个民族。他们要重新作上帝的子民,上帝将作他们的神。如果以色列愿意听从改革的信息,全国将在“新约”之下重建,大卫公义的苗裔将长出来做他们的王。
二十一、《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共五章,记录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之后所作的五首哀伤的诗。希伯来文《耶利米哀歌》的第一个词是"ekah,即英语的how(“多么!”“何等!”之意)。希伯来《圣经》以该词作为卷名。《塔木德》说古代犹太人称该卷为Qinoth(即“哀歌”),“七十士译本”译为Threnoi。“拉丁武加大译本”采用了希腊文卷名并加上传统所认定的作者,成了“先知耶利米哀歌”。英文卷名即为“耶利米哀歌”。犹太人和基督徒自古以来都认为《耶利米哀歌》的作者是先知耶利米。
《耶利米哀歌》的历史背景是犹大王国的最后日子,尤其是耶路撒冷的毁灭,以及在最后围城期间和之后耶路撒冷的一切罪恶。义王约西亚逝世以后,在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的统治下,犹大在政治、社会和宗教方面迅速败落下去。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8-前586年最后的围城期间受了很大的苦楚。事实上,整个犹大民族因巴比伦接踵而来的征服和囚掳浪潮而遭到扫荡,只有当地最穷的人留下来,散居在几乎是空荡荡的城乡之中。怪不得《耶利米哀歌》的作者倾吐出痛苦和悲伤的情调。
在耶路撒冷陷落的一百多年以前,先知弥迦就已预言到它的毁灭,因为犹大的领袖们“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耶利米恳劝犹大百姓悔改达四十年之久;他设法扶持约西亚和他的子孙们,在国内建立一个公正的政府,对外采取智慧和诚实的政策。最主要的是,他警告犹大:如果他怙恶不悛,毁灭就一定会临到。《耶利米哀歌》是这些预言的高潮。这些预言见证上帝所宣布的惩罚一定会实现。不过这些信息也不是没有希望的。在凄凉的图景之中贯穿着一条希望的线索:主将施行赦免,解救他百姓的痛苦。在最后一章的一个祈祷中,传出了这个希望之声,“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我们便得回转。求你复兴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
《耶利米哀歌》的文学结构反映了它的主题。全书由五首诗组成,即书里的五章。前四首是典型的希伯来哀歌格律体,第五首不是哀歌,而是祈祷词,用一般希伯来格律诗体写成。
二十二、《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共四十八章,在希伯来文中,本卷以其作者命名。“以西结”原意是“蒙上帝支持者”。以西结在公元前593/592年约雅斤被掳后的第五年开始作先知。北方以色列国亡国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犹大的灭亡近在眼前。约雅敬(约雅斤之父)第三年(公元前605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前来进攻耶路撒冷后,国王约雅敬连同他的1万名臣民,包括以西结在内被带到巴比伦,“巴比伦之囚”就开始了。
《以西结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指《以西结书》(1:1-33:20),记录了以西结对巴比伦附近迦巴鲁河边的流亡者所传的信息。时间大都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失陷以前。第二部分指《以西结书》(33:21-48:35),预言了从被掳之地归回,从而要燃起人们对这件事的希望。上帝的旨意是要通过以西结向被掳的以色列民发出有力的恳劝,使他们最后接受上帝为他们的命运所作的安排。根据新的历史发现,发出这种恳劝的时机特别适宜。
《以西结书》的编排体现了典型的福音特色。书中用一系列信息揭露百姓的罪,其目的是:A.引导百姓真心悔改;B.表明将来新约中所应许的顺从需要上帝的帮助。一方面由于无知,一方面由于败坏的祭司、假先知和背道的领袖进行的错误说教,以色列人对于上帝的品格和他对他子民的旨意产生了十分错误的理解。以西结设法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他希望对上帝的这种新的认识会成为完成所需要之改革的推动力,使百姓接受他们当前的命运。他恳劝他们接受被囚虏的命运,放弃能守住耶路撒冷的虚假盼望。他向他们保证,被掳对他们有好处。他一再在恳劝之中详细描述将来光明的美景。
以西结的预言是根据一个周密的计划编排的。它很自然地分成两个部分。头三十三章的预言至少大部分是耶路撒冷毁灭以前发出的,后十五章是耶路撒冷毁灭以后发出的。第一部分又可分成两个小部分:《以西结书》(1-24)是传给以色列,与被掳有关;《以西结书》(25-32)是对周围列国的审判。
二十三、《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以它的主要人物但以理命名,共十二章。本书主要由历史性的叙述(主要在第1-6章)及启示性的资料(主要在第7-12章)组成。后者也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异象性的、先知性的文学,通常是在受压迫的情况下写成的;在神学内容方面主要是末世性的。启示文学基本上是要激励神的百姓。
《但以理书》有时被称为历史和预言手册。预言就是历史的预见,历史是预言的应验。预言部分能使上帝的子民用永恒的眼光看待暂时的事物,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有效的行动,为最后的危机做好准备,为相信预言的应验提供坚实的基础。
《但以理书》中四条主要的预言线索以世界历史为背景,叙述了上帝子民从但以理的时代到世界末日的经历。“幔子业已掀开,使人们从世人的利益、权势和情感所引起之千变万化的冲突的上面、幕后或其中,都可以看到那位大有慈悲之主的许多媒介,正在默然忍耐地实现他自己旨意的训令。”(《先知与君王》五百页)四条预言线索中的每一条都在“天上的上帝”另一个“永不败坏”之国时达到高潮[《但以理书》(2:44)]。那时人子将接受永远的权柄[《但以理书》(7:13,14)],“攻击万君之君”的必“非因人手而灭亡”[《但以理书》(8:25)],上帝的子民将从压迫者手中永远得到解放[《但以理书》(12:1)]。所以,《但以理书》提供了一座上帝所建造的桥梁,从今世的边缘通往永恒的无边之岸。像但以理那样忠心爱上帝并事奉他的人,可以凭着信心跨过这座桥梁,从苦难动荡的今生走到平安稳妥的永生。
《但以理书》的历史部分以最动人的方式表达了历史的真哲学(见《教育论》174-184页)。这一部分成为预言部分的序言。《但以理书》提供了上帝如何对待巴比伦国的详细记录,使我们能够明白本书预言部分所讲其他国家兴衰的意义。如果我们不明白巴比伦在上帝计划中所起作用、体现的历史哲学,就无法充分理解在预言异象的屏幕中巴比伦以后其他国家所起的作用。
在《但以理书》的历史部分,我们看见上帝的仆人但以理与外邦世界的天才尼布甲尼撒面面相对,使这位国王有机会认识历史的主宰、但以理的上帝并与他合作。尼布甲尼撒不仅是当时最强国家的君主,也是非常智慧、具有天赋之判断力的人。事实上,他是外邦世界最重要的人物,“列国中大有权势的人”[《以西结书(31:11)]。根据上帝的计划,他登上权位发挥特殊的作用。上帝论到他说:“现在我将这些地都交给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耶利米书》(27:6)]。当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以后,他们是处在一只强有力但是不残忍的手下(按照当时的标准)。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宫廷的任务就是保证让王的意志服从上帝的旨意,以便实现上帝的目的。在戏剧性的历史关头,上帝让这两个人物碰到一起。
《但以理书》的前四章叙述了上帝怎样使尼布甲尼撒效忠于他。首先,上帝需要一个人在巴比伦的宫廷中适当地阐明上天的原则和政策。于是他拣选但以理作为自己的使者派给尼布甲尼撒。上帝怎样使当俘虏的但以理得蒙尼布甲尼撒的嘉纳,使尼布甲尼撒先是信任但以理,然后信任但以理的神,今日他照样利用人来实现他在地上的旨意。上帝能够使用但以理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有优秀品格的人和以为上帝而活作为人生主要目的的人。
但以理“立志”[《但以理书》(1:8)]在生活上符合上帝所显现的一切旨意。首先,上帝使他在巴比伦的官员眼前“蒙恩惠,受怜悯”[《但以理书》(1:9)]。这就为下一步作好了准备,那就是证明但以理和他的朋友身体特别好[《但以理书》(1:12-15)]。接着表现出超人的智慧。“上帝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聪明知识”[《但以理书》(1:17)],结果与他们最接近的竞争者相比“胜过十倍”[《但以理书》(1:20节)]。就这样,但以理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了他的同伴,赢得了尼布甲尼撒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