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技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采购原理。包括采购科学化的标准、采购科学化应遵循的原则、采购管理的科学化,等等。
第二,采购程序与方式。对于招标、谈判采购、有限性竞争采购等各种方式的程序、操作规程与方式,适用范围等,都要求掌握与精通。特别是编制采购计划和招标文件,组织采购,组织评委评标,主持采购谈判的技术,价值判断和决标的技术。
第三,国际、国内政府采购的各种法律与法规。
⑤缔约与履约验收的知识与技术。
合同的缔约与履行是采购工作的目标和结果。因此,学习采购合同与履约验收的技术与知识,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作为采购人员,特别是采购合同的签约人,必须精通国家《合同法》,掌握合同的要领。包括合同的起草,合同条款的设计,合同的合法性,合同中所涉及的当事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合同的起草与缔结中,做到合同设计合理,减少合同纠纷,避免合同陷阱,规避合同风险。
履约验收,也是采购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也就是说,要具备及时了解企业采购的工程、货物、服务的履约情况的能力,以及从技术、规格、履约能力、交货期限、交货地点、服务到位状况等多方面进行验收的能力;掌握质量与技术监督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采购验收人员,也需要具备对整个采购过程、采购结果进行评价和管理的能力。诸如采购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是否合乎常情,是否属于合法、优良的采购。
二、采购人员考核
1.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采购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具体方法为:
(1)建立采购质量、数量、价格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明确的采购质量、数量、价格考核指标体系,并实施“采购成本、采购质量”否决制,分解考核到每一个采购员,凡质量和采购成本没有达到要求的,分别扣除其50%和40%的工资。
(2)制定采购员业务评价规定
事先制定采购人员业务评价管理规定,并按规定建立采购人员业务档案。
①采购员的每一笔业务执行情况都记入电脑,编制成个人档案,以备抽查考核。
②除按月考核采购物资质量、价格等指标外,还与采购人员签订评价责任书,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
③实行采购人员末位管理,年终业绩评价排名最后的采购人员要实行换岗。
④对不称职或严重违纪、违法的采购人员实施调岗、下岗或开除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这样做,可使公司采购业务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得到加强。
(3)对供应商实行走访制度
每年要定期走访供货商(分承包方)。一方面,考察、了解供货商的能力、信誉和生产的质量、价格;另一方面,了解与该供货商相关的采购员,获取该采购人员有关业务能力及其他方面的情况。
2.考核实施
(1)量化业务目标
在年中和年初(或年底),可集中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设计。针对采购部门的人员,就是对采购管理的业绩回顾评价和未来的目标制定。在考核中,可交替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即业务指标体系和个人素质指标体系。
①业务指标体系。业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采购成本是否降低了?
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是否维持了原有的成本水平?
采购质量是否提高了?
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供应商的服务是否增值了?
采购是否有效地支持了其他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
采购管理水平和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
当然,这些指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采购成本可以细化为购买费用、运输成本、废弃成本、订货成本、期限成本、仓储成本等。把这些指标一一量化,并同上一个半年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所得到的综合评价,就是业务绩效。应该说,这些指标都是硬指标,很难加以伪饰,所以这种评价有时显得很“残酷”,那些只会搞人际关系而没有业绩的采购人员这时就会“原形毕露”,评估的结果当然就不会如其所愿。
②个人素质指标体系。
对个人素质的评价相对就会灵活一些,因为它不仅包括现有的能力评价,还要包括进步的幅度和潜力。主要内容包括:谈判技巧、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等。这些能力评价都是与业绩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针对业绩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何进一步在个人能力上有所提高。为配合这些改进,可为员工安排内部的或外部的培训课程。
(2)等级评价
在评估完成之后,再把员工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或给予晋升、奖励,或维持现状,或给予警告或辞退。可以说,这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绩效评估结束之后,应安排职业规划设计。职业规划设计包含下一个半年的主要业务指标和为完成这些指标所需要的行动计划。
采购人员的监控
对采购人员进行监控,其目的在于确保采购人员的行为能符合组织所确立的规范,并查核有无为自己或为他人而牺牲组织利益的情况,更借此培养采购人员应有的道德观念。
一、监控要求
采购人员的监控,多以秘密方式进行,因为事关个人品德的问题。担任监控的人士,除了采购经理必须负行政责任,经常督导下属的言行操守外,为求立场客观,另由组织内部的稽核人员担任,借以避免采购经理包庇、纵容下属的不当行为。
二、事前防范措施
1.建立价格差异报告制度
采购人员若处心积虑与供应商勾串,必通过虚抬价格协助供应商获取暴利,然后分成。因此,对于新购价格与原购价格的差异,应提出书面报告,并分析说明涨价理由。该项报告制度,一方面可了解涨价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例外管理”的作用,提醒采购经理特别注意,详加审核。若采购金额较大,且上涨幅度颇大时,该采购项目应送交稽核部门或会计部门评核,甚至应呈请总经理核准,以排除一切不合理、不合法的涨价行为,遏止任何可能损害组织利益的情形发生。
采购经理或稽核人员若对价格有所疑惑,最好的办法是,私下对未报价的合格厂商秘密查询。若采购人员或供应商对价格“灌水”太离谱的话,经此询问比对,势必原形毕露。
2.争取供应商的合作
若能争取供应商的合作,则稽核工作一定事半功倍。不过供应商为表示绝无勾串,或为防止采购人员将来报复,通常起初都不肯合作。所以,必须软硬兼施,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申言不惜采取法律行动。在约谈供应商之前,最好能掌握一些线索,然后严加诘问,否则无的放矢,势必无功而返。最好的办法是,平日定期造访供应商,建立友谊,以使对方自愿充当“线民”,揭发采购人员索贿、受贿的劣行。
三、事后稽核
采购人员的监控,可从下面一些现象着手,然后抽丝剥茧,自然可以掌握违反行为规范的事实。
1.选择错误的采购对象
若采购人员订购的对象,并非该项货品的专业厂商,或该货品并非订购对象的主要营业项目。譬如采购小五金(铁钉、砂纸、手工具、棉纱手套等)而向大五金行(经营铁管、钢板、钢筋等)购买,显然有弊端存在。
2.故意通过中间商购买
某些货品在国内有总代理或经销商,采购人员却不经过这种配销渠道采购,而向无正式代理配销资格的厂商采购。或者,货品可直接向原制造厂商购买,却经由中间商购入。这两种情形,除非有特殊因素,否则,显然有“图利他人”的嫌疑。
3.采购数量集中于一家
当采购的货品不是特殊品,合乎报价资格的厂商为数不少,但得标厂商总是固定为某一家,这可能是买卖之间有不当的“默契”,或供应商有“图标”行为。另外,一次采购同类货品规格有很多种时,如果某厂商的报价在众多不同规格的货品项目全部皆最低,最后由其独揽交货数量,则显示采购人员有将竞争厂商报价资料泄露给得标厂商的嫌疑。
4.准购单越级审核
有些采购经理恪尽职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弊端,在审核准购单时多能事先防范与纠正,而使心怀不轨的采购人员几乎无机可乘。居心不良的采购人员可能会利用采购经理出差或请假之时,将准购单越级呈请上级主管签核,以遂其不轨之计谋。因此,采购经理对于未经亲自审核的准购单,应于事后细加盘查,则不难发现采购人员的违规情形。
5.生活阔绰,行为诡异
若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有所勾结,并获取不当利益后,有些人无法掩藏“暴发户”的举止,生活非常阔绰,而且与供应商过从甚密,形同“最佳拍档”。此种现象,应予注意,并设法深入调查该采购人员经办的采购项目是否有不轨之处。
6.信函检举
有些供应商不齿采购人员贪得无厌,可能会以信函举发其强索回扣之事。因此,采购经理及稽核人员即可据以明察暗访,以搜罗采购人员的违规行为。
以上所述,是采购人员违反行为规范的可能途径及事后稽核之道。
探究.思考
1.采购部门的职能通常有哪些?
2.采购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哪些?
3.对采购人员的技术方面的培训,可归纳为哪五大类?
4.对采购人员的监控,可从哪些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