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心理作用机制反映在受众行为上就是对媒体行为、风格、甚至仪态的刻意效仿”。在牧区,自从电视落户草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鄂温克人逐渐对电视中认同的行为和角色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模仿,这种电视模仿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仿电视中的人致富——敖登家第一个引进高产奶牛
美国学者鲁宾和柏斯将观众分为“工具性使用观众”和“仪式性使用观众”。工具性使用媒介的特点是指观众是主动地使用媒介,其目的是以追求刺激、娱乐、信息或知识为主。仪式性使用媒介的观众通常是习惯通过传媒来消磨时间或将注意力从现实生活中转移出来,或者说是消极地使用媒介,没有清晰的目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牧区鄂温克人中,以了解信息、开阔眼界、学习新知识为目的的工具性观众电视模仿行为较为明显。而以消遣休息、消磨时间、逃避生活压力为目的的仪式性观众则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电视模仿行为。虽然牧区鄂温克人在收看电视时,仪式性与工具性动机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但由此带来认知上的差异,会影响他们对媒介内容的选择,也会因此产生不同的电视模仿行为。
敖登家在嘎查属于富裕的牧户,他勤劳,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这与他经常看电视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嘎查没有长电,家家户户依靠风力发电,由于受供电量的限制,看电视不能是随意行为,往往是在人员较多或者有很精彩的节目播放时才打开电视。一般情况下,牧民们晚上有空闲时间,家庭成员能聚集在一起。没有特殊情况,敖登晚上都会在电视机前消磨四至五个小时。首先他会收看蒙语版的新闻联播和内蒙古新闻,剩下的时间看一些法制节目和影视剧等。他说:
我喜欢看新闻,我想知道外面的变化。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在草地要想生活得好,也要改变以前的旧思想。我家在全嘎查80多户中第一个引进高产奶牛,应该说挺冒险,高产奶牛比一般的奶牛难伺候。我决定做这件事是因为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关于高产奶牛的新闻,也看到人家养高产奶牛致富了,我也想试试看。
敖登首先是在电视台播放的新闻中看到了关于养殖高产奶牛的报道。这种奶牛不仅吃青贮,也吃苜蓿。每头奶牛每日饲喂10公斤苜蓿鲜草,可以减少1公斤的基础料,而牛奶产量可以提高7.5%,每头奶牛年增加牛奶450公斤,价值765元;牛奶的乳脂率比喂饲苜蓿草前提高0.4%,平均达到了4.1%;喂苜蓿草每头牛年增加的成本为730元,但年可以节约奶牛基础料365公斤,价值584元,节约干草900公斤,价值360元(每吨干草按400元计算),共可节约饲草、饲料费用214元。如此计算,每头奶牛每年可以增加收入979元。看了这则电视新闻之后,敖登认为养高产奶牛虽然要求饲养技术,不像一般奶牛那么省事,但是能够在节省劳力和牧草的前提下提高利润。于是,他处理掉一些家里饲养的本地奶牛,从外地购买了高产奶牛。嘎查的一些牧民对敖登引进高产奶牛的做法感到新鲜,也知道他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源于电视,敖登是在跟电视里的人学习致富。敖登夫妇在别人的惊奇和期待中精心地饲养着高产奶牛。后来,这些高产奶牛顺利地生下了牛犊,产奶量也不断增加,一头牛的平均产奶量相当于本地4头奶牛的产奶量。敖登引进高产奶牛成功了,不但降低了养牛的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牛奶的质量和产量。敖登引进高产奶牛获得的成功,也增强了嘎查其他牧民引进高产奶牛的决心,他们从最初的观望转化为主动上门取经。他说:
我们家养高产奶牛,在嘎查是第一个,别人家没有。其实这也没啥,我也是跟别人学的,是跟电视上的人学的,要是不在电视上看到这些信息,我也不会了解这么多,也根本不敢投入。当初我看了电视节目以后觉得养高产奶牛很适合我们这儿的情况,牧民嘛,要致富就得多养牲畜,但是我们这的草场在慢慢退化,继续增加本地奶牛会进一步加重草场的负担。养高产奶牛就不一样,头数减少,草的需求量减少,出奶量却不降低。我看见电视里的人家养高产奶牛致富了,我也只是想试一试,没想到还真行。我们生活在草地,见识不多,有些时候只能看别人做什么挣钱,自己也跟着做,现在电视上经常讲一些致富的方法,跟着学嘛。我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模仿电视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扣留羊弥补草场损失
在牧区,牧民间的关系相处得都比较融洽,一是因为他们之间相隔甚远,最近的相距一公里左右,最远的甚至有两三公里,相互之间很少发生纠纷。二是因为同一嘎查的人之间有着家族渊源,尤其是在辉苏木地区,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往往呈现小聚集的居住方式,牧民们比较以家族利益为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牧区鄂温克人之间没有矛盾,没有纠纷和冲突。在草原,牧民们的纠纷主要表现在草场的占有面积、牛羊过境和进入别人家的草库仑吃草等方面。
对于牧民而言,草场是他们最珍贵的资源。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目前鄂温克旗可利用草场为119.2万公顷,退化草场面积58万公顷。尽管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但退化草场仍以每年2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萎缩的草场和超载的牲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草原生态面临着严重威胁。为此,牧民们比以前更加珍惜草场资源,并且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与此同时,围绕着牛羊过境或者是进入别人家草库仑吃草等发生的纠纷越来越多,在解决这种纠纷时所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过去遇到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是羊倌发现情况后首先把牛羊赶到本该放牧的地方,然后牛羊的主人到草场遭受践踏的人家赔礼道歉,损失严重的适当给予一些经济补偿,这种补偿只是象征性的而已。
如今,牧区鄂温克人解决类似纠纷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那种赔礼道歉或者象征性给予补偿的方法已经不被认可。目前,一旦发生别的嘎查的牛羊到牧场吃草或者自己家的草库仑遭受践踏,嘎查或者主家以抓羊的方式作为对自身损失的赔偿,一般情况下是按照100:1的比例,即100只羊中抓一只,牛羊的主人也基本上认可这种赔偿方式。鄂温克牧民采取这种方式解决纠纷是源于对电视上行为人的模仿。
呼伦是第一个采取这种方式解决自家草库仑遭受损失的鄂温克牧民。他告诉笔者:我经常看蒙文台的节目,听得懂,看起来不费力。要是有关于我们牧区的新闻、反映牧民生活的节目我总是会多留心。有一次从电视上看到别的地区的牧民用抓羊的方法来作为对自己家草场遭受损失的补偿,一开始觉得这个办法很新鲜,可仔细一想,有道理。借东西要还,毁坏东西要赔,你家的羊啃了我家的草,抓只羊包赔我的损失能说得通,现在草这么紧张,你家的羊把草吃了,我家的羊就得挨饿,拿羊抵草的损失挺有道理嘛。再说,这样做也能让羊倌更有责任心。
我是第一个模仿电视里的人用抓羊的方法赔偿草库仑损失的。羊的主人先是不接受,要求我还他羊,我觉得我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我说还你羊可以,你马上还我被你家羊吃掉和毁坏的草。后来大家觉得我这样做没什么错,再遇到这种事也用这种办法解决。我是模仿电视里的人,他们是模仿我。
模仿电视里行为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此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牧区鄂温克人电视模仿的重要表现形式。比如,在牧区鄂温克人中,一直存在着借贷关系,借钱财、借羊、借急需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等,但是牧民们没有向信用社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习惯。近年来,牧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别人从银行贷款用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些牧民也开始效仿这种方式,那日斯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聊天时谈到:“从信用社贷款还利息就行,不欠人情。我们家在南屯买房子差一些钱,亲戚朋友们手头都不宽裕,我们也没打算开口,贷点款也就够了。”
三、模仿电视中的生活方式
许多学者认为对于沉迷于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能重塑或培养这些观众的思想和信念,他们按照电视上所描述的生活方式生活。牧区鄂温克人自从1732年从雅鲁河一带迁入呼伦贝尔草原以后,绝大部分鄂温克人便由狩猎生产转向了畜牧业经济,开始了游牧生产与生活。近年来,鄂温克牧民结束了过去的游牧生活,除了夏秋季节到牧场打草和短时间的游牧之外,基本上都实现了定居。虽然还在从事畜牧业生产,但生活方式却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电视的引进有着一定的关系,鄂温克人常常模仿电视中某些人的生活方式,进而调整自己的生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饮食方面,牧区鄂温克人日常的饮料是奶茶,主食以米面为主,肉以牛羊肉居多,尤其最偏爱羊肉,在吃牛羊肉的时候喜欢蘸韭菜花、辣酱以及葱末和蒜末等调料。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鄂温克人的餐桌上有了一定的变化,比如,饮料增多了,尤其是年轻人,对电视广告上的饮料要比对奶茶更感兴趣。同时,主食和副食的比例有所改变,青菜比过去多了一些。尤其是居住在嘎查的牧民,总是定期到苏木或者南屯采购一些便于储存的青菜。笔者居住的一位牧户家很注重荤素搭配,女主人跟笔者说:电视上不是经常说“多吃青菜能补充维生素,有益身体健康”嘛。既然对身体好,咱也学着点儿。
虽然牧区鄂温克人对青菜加工的技术掌握得不是很好,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在电视的影响下逐渐认识到青菜的重要性,并且在餐桌上得以体现。
在卫生方面,牧区鄂温克人的变化比较明显。由于草原取水不方便,鄂温克人没有养成勤洗澡的习惯。有一次笔者跟着赛罕去拉水,他向笔者聊起他现在的卫生习惯:“草原一年四季气温比较低,不容易出汗。再说,取水也不容易,过去夏天到河里舀水,冬天人和牲口都是引用雪水,哪里还能洗澡。现在基本上家家有抽水井或者压水井,用水比过去方便多了。以前常在电视上看到别人泡澡,那么大的水池,那么冲的水流,觉得很新鲜,但是脱光衣服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苏木有了浴池以后,总想去试试,学学电视里的人,洗个澡放松一下,这一洗还上瘾了,时间长了不洗就浑身难受。到海拉尔办事,如果时间富余,我还去洗浴中心洗桑拿,做足疗呢。老是从电视上听到说足疗,啥事都尝试一下。”在电视的影响下,有些鄂温克人开始重视口腔卫生,其中青少年最为明显。虽然中老年鄂温克人没有刷牙的习惯,但是他们的牙齿却很洁白,有些人推断是经常喝奶茶的原因,熬制奶茶使用的是砖茶,有利于去除牙齿上的污垢。青少年受电视广告的影响较大,比较重视口腔卫生,使用的牙膏也是电视广告中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