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方面,如今的牧区鄂温克人越来越重视休闲和娱乐。在每日的辛苦劳作之后,中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年轻人则经常是骑着摩托车到别的嘎查会同伴或者心上人,有时候一起去苏木的歌厅唱歌跳舞。有些比较富裕的家庭在假期会带着孩子出门旅游,让孩子见识一下草原之外的真实世界。在过去,无论是居住在大山里的鄂温克人,还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鄂温克人,他们从来没想过外出旅游度假,更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甚至有些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一辈子没离开过草原。伊娜一家三口外出旅游过,一提起这件事,她至今还激动不已:“每当看到电视上一家三口出外旅游,我总是很羡慕,也一直计划着有一天能带着孩子出去玩玩儿。去年夏天,我和我丈夫带着额尼多乐到北京、哈尔滨玩儿了一趟,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颐和园、太阳岛等地方,我们都去了,孩子和大人都长了见识。额尼多乐都快玩儿疯了,闹着不想回来。”有些没有条件带着孩子去远地方旅游的家庭,会去海拉尔和满洲里等附近城市转转。随着电视媒体对旅游的大力宣传,外面来草原的人越来越多,而草原人也在积极争取到外面去的机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电视文化的熏陶,牧区鄂温克人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模式,而是想生活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滋有味儿。可以说,电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鄂温克牧民的生活。特别是生活富裕起来的鄂温克人,正在效仿着电视里那种让他们一度羡慕的生活方式。
在消费、购物方面,牧区鄂温克人趋向认品牌。以往牧民们购物多数去民族商店,买东西以实用为主,很少关注产品品牌。笔者在与苏木开商店的老板聊天时得知,如今的牧民在买兽药、农机工具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时很看重牌子,过去最看重的是价格。比如,牧民买兽药首先根据电视广告来确定要哪种产品,而且要看厂家、产品的质量鉴定证书、说明书,合格证与生产日期等。对那些质量有保证、信誉可靠的品牌产品,即使价格高点牧民们也能接受。就摩托车来说,太子、五羊、劲豹等款式,价位在3000—5000
元的摩托车最受欢迎。
在消费购物方面,青少年和儿童受电视广告的影响最大。“广告在潜移默化中开阔了农村人的视野,改变农村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引导着他们的非消费性行为和生活方式”。笔者调研期间,接触过一个4岁鄂温克小男孩,电视广告对他的影响已经涉及到不利于健康的程度。这个小男孩家住苏木,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有收入,家庭条件相当不错,经常为他买电视上的玩具和食品。起初,这个小男孩曾经指着电视上“娃哈哈营养快线”的广告要求家长购买,家长满足了他的要求。从那以后,这个小男孩就依赖上“娃哈哈营养快线”了,每天除了喝这种饮料,对别的食物都不感兴趣,而且还常把那句广告词挂在嘴边:“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妈妈,我要喝!”。这个小男孩的妈妈是苏木的干部,曾经带着笔者去嘎查调研,由于家中无人带孩子,这个小男孩也跟我们一起下草地。从苏木出发时小男孩的妈妈背着6瓶“娃哈哈营养快线”,第二天下午,“娃哈哈营养快线”没有了,小家伙儿一直哭闹,别的食物根本不吃。无奈,我只好自己留在嘎查接着调研,陪我下嘎查的那位干部只好带着孩子返回苏木,只有苏木才能买到“娃哈哈营养快线”。由于天天以喝饮料为主,这个4岁小男孩的牙齿已经全部是龋齿,门牙也开始脱落。孩子的父母很担忧,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孩子的健康。我给这个4岁小男孩起了个名字,叫“以娃哈哈营养快线为生的小男孩”。笔者离开草原时,他还嘱咐我给他买“奥特曼”玩具。这个4岁的鄂温克小男孩总是对广告中的产品情有独钟。
第三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行为创新
电视对鄂温克人行为的影响,除了体现在鄂温克人电视参照和电视模仿这两方面之外,鄂温克人还有自己独特的电视行为创新。这种行为创新有别于单纯的参照和模仿,并不是通过电视感知别人的行为之后,出于实现类似行为的强烈愿望而实施的一种趋同行为,而是根据电视提供的信息,在信息的启发之下进行了一次大胆的行为尝试。按照心理学中观察学习理论的观点,鄂温克人的电视行为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观察学习行为。观察学习并不仅是行为的原样模仿过程,其中的创造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者从各个不同榜样行为中抽取出决定性的特点,然后将这些抽象信息组合成新的复合性规则,并应用这些规则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具体而言,鄂温克人的电视行为创新指的是团结嘎查牧民根据电视中经常宣传的“走出去、请进来”政策,向政府强烈要求一定要把巴彦托海嘎查的乔玉芳请到团结嘎查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一与电视媒介有关的事件,2006年在呼伦贝尔市、特别是鄂温克族自治旗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通过电视更多了解乔玉芳为牧民谋福利的事情
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牧民们习惯称呼南屯)下属四个嘎查,其中包括巴彦托海嘎查和团结嘎查。这两个嘎查相距不远,大约十公里左右,中间仅隔着一条伊敏河。十多年前,巴彦托海嘎查和团结嘎查都属于贫困嘎查,如今,这两个嘎查的经济发展却相差甚远,牧民们的生活也存在很大的差距。1995年的时候,新成立的巴彦托海嘎查固定资产只有2间空房和80亩荒地,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嘎查100多户人家仅有3户是砖瓦房,80%的牧民有债务,有的贫困户家里连炕席都没有,孩子几元钱的学费交不起,绝大部分牧户处于贫困状态。然而,自从1997年以来,巴彦托海嘎查在嘎查书记乔玉芳的带领下,嘎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困嘎查一跃而成为小康型嘎查。
如今的巴彦托海嘎查牧民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牲畜头数达到24337头(只),集体经济2006年创收117万元。除3户孤寡老人由嘎查救济外,所有的牧民都已脱贫。
而伊敏河对岸的团结嘎查,260多户牧民家庭绝大多数仍处于贫困状态,牧民的生活状况与十多年前相比没有太多变化。牧民们依旧住在泥土房里,有的房子已经下沉,用几根木柱子做支撑。就看电视这件事而言,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器的家庭很少,大多数家的房前仍然竖立着电视杆。团结嘎查今日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大规模开垦造成了草场严重退化,几乎打不上草。牧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男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从事一些季节性的活计。团结嘎查的牧民不甘于继续过贫困的生活,他们认为贫困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像乔玉芳那样的领军人物带领大家致富。而他们对乔玉芳事迹的了解,一是因为两个嘎查相距十多公里,人际传播提供的信息很多,二是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播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笔者深访的牧民中,吉登和贝尔的话很有代表性:乔书记来咱们嘎查当书记之前,我听说过她的很多事情,但是我不认识她。我是从电视里认识她的,她经常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一般的时候是鄂温克电视台播她的事比较多。比如她给嘎查上不起大学的学生出学费,带头给看不起病的人家捐钱,我看了直掉眼泪,当时我家的孩子也要上大学,我正为学费的事发愁呢!我真是怪自己命不好,要是住在巴彦托海嘎查就好了。
我听河(伊敏河)那边的亲戚说他家的孩子要去盟(呼伦贝尔财政)学校学习管理新盖的政府大楼,毕业直接能上班。他们嘎查的牧民很快就能住上楼房,我当时没太相信,后来从电视上看到才知道这是真事。乔书记厉害,总是为大家着想,她能跟北京东来顺合作,把羊肉卖给他们,这些事鄂温克电视台经常播。
笔者在调研期间,曾经对鄂温克电视台的每日新闻进行一周的记录,7天的时间里有4条新闻与乔玉芳有关,主要报道的是乔书记为牧民解决秋季牲畜供草的事情。由于团结嘎查在鄂温克电视台信号覆盖区域之内,为此,牧民们能够收看到鄂温克电视台的节目,而有关乔玉芳带领牧民致富的事情,虽然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和蒙语卫视等电视台进行多次报道,但是有关乔玉芳的新闻出现频率最多的还是在鄂温克电视台。因此,团结嘎查牧民对乔玉芳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鄂温克电视台的报道。
二、依据“走出去、请进来”政策,坚持聘请乔玉芳为团结嘎查书记
团结嘎查的牧民很羡慕已经踏上小康之路的巴彦托海嘎查牧民,他们决定请乔玉芳来当团结嘎查的嘎查达。2006年选举时,团结嘎查的牧民坚决不选本嘎查的候选人,而是一致投票选举巴彦托海嘎查书记乔玉芳。投票结束后,团结嘎查牧民集体到邻村请乔玉芳,强烈要求乔玉芳当他们的嘎查达,他们甚至把乔玉芳家的门槛都要踩破了,但乔玉芳仍然不答应,因为到团结嘎查当嘎查达不符合《村民自治条例》。倔强而执著的团结嘎查牧民求乔玉芳未果,直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人大、组织部软磨硬泡。让一个村级干部兼任两个同级单位的领导,这在全国也没有先例,团结嘎查牧民的要求令鄂温克族自治旗人大、组织部领导为难。然而,团结嘎查牧民要求乔玉芳兼任嘎查达的理由又无可反驳。团结嘎查的牧民与鄂温克族自治旗领导进行交涉:
我们嘎查总也搞不好,关键是没有一位能干的嘎查达带头。我们也想致富,谁不想过好日子呢?没办法,我们只能从外面请人带着我们干。你们旗政府在电视上不是总在说“走出去、请进来”吗?我们先请进来一个好干部带着大家,日子过好了才能走出去。巴彦托海嘎查以前跟我们一样穷,现在人家富裕了,也走出去了。乔书记带着大家建立高产奶牛示范区、建砖厂、组织牧民承包道路施工工程、跟东来顺那么大的公司合作,他们的羊肉都卖到北京去了,没有能干的头儿,我们能走出去吗?
对于团结嘎查的牧民来说,请乔玉芳来嘎查当嘎查达,他们放心,因为他们见证了乔书记的能力和为人,这种见证一部分来源于电视媒体的报道。当旗和组织部领导认为他们的要求有些特殊,牧民们则以电视上经常提到的“走出去,请进来”这一政策来说事儿。团结嘎查的牧民们认为电视上传达的是党的声音,党鼓励大家致富,他们这么做是合理的。后来,在团结嘎查牧民的一再坚持下,鄂温克族自治旗镇政府研究决定,委派乔玉芳兼任团结嘎查的书记,并且于2006年10月27日作出“关于调整团结嘎查党支部组成人员职务的决定”。
鄂温克族自治旗团结嘎查牧民的电视创新行为是出于对致富的强烈渴望,乔玉芳上任团结嘎查党支部书记以后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团结嘎查牧民电视创新行为的正确性。首先,乔玉芳不停地奔波,帮助团结嘎查牧民启动了獭兔养殖业,然后把团结嘎查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全都集中起来,和巴彦托海嘎查的年轻人一起接受培训,准备成立物业公司。乔玉芳还在巴彦托海嘎查盖了258户牧民楼,团结嘎查首批100多户牧民即将从危房中搬迁出来过上新生活。与此同时,乔玉芳积极为团结嘎查牧民寻找廉价草,并且把团结嘎查早已沙化的草场打算圈起来,让沙化草场尽快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