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人的心跳会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脏。此时如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起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所以,运动后要继续做一些小运动量的动作,呼吸和心跳基本正常后再停下来休息。
2.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流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若运动后马上洗澡,会导致血液过多进入肌肉和皮肤,导致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3.不宜立即就餐
运动时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如运动后马上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性紊乱。
4.不宜暴饮止渴
运动后口渴时,有的人就暴饮凉开水或其他饮料,这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液稀释。这样既降低胃液的杀菌作用,又妨碍对食物的消化。而喝水速度太快也会使血容量增加过快,突然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体内钾、钠等电解质发生一时性紊乱,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胸闷腹胀等。所以运动后不可过量过快饮水,更不可喝冷饮,否则会影响体温的散热,引起感冒、腹痛或其他疾病。
5.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运动后觉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为运动后多吃甜食有好处,其实运动后过多吃甜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会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响体力的恢复。因此,剧烈运动后最好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6.不宜饮酒除乏
在运动后,人的身体机能会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此时喝酒会使身体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进入血液,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会比平时更甚。长期如此可引发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溃疡、痴呆症等等疾病。运动后喝啤酒也不好,它会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使关节受到很大的刺激,引发炎症,造成痛风等。
7.不宜吸烟解疲
运动后吸烟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各器官处于高水平工作状态,而使烟雾大量进人体内,还会因运动后的机体需要大量氧气又得不到满足,而更容易受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所以说,此时吸烟比平时吸烟对你的危害更大,同时,氧气吸收不畅还影响机体运动后的恢复,让人更容易感到疲劳。
避免运动后肌肉酸痛
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一种是运动后疼痛立即出现,但其消失得也快,这种叫做急性肌肉酸痛;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或运动后疲劳。
1.怎样避免运动后肌肉酸痛
·热身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像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低负荷的重量训练,将能使肌肉活动部位的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并要适当地伸展活动肌群。
·循序渐进。运动的负荷、运动的时间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增加,不要超过个人的能力范围。
·避免离心性收缩。从事不熟悉或不常从事的运动型态,特别是从事反复离心肌肉收缩运动时,更容易发生肌肉酸痛的现象,所以应该避免离心性收缩的运动。
·避免陌生运动。对于不熟悉的运动项目,应尽量避免参与,除非有教练指导,否则易出现肌肉酸痛或运动伤害。
·避免过度运动。不少人平时很少运动,偶尔运动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觉得“过瘾”,这样难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运动的人要注意运动时适可而止。因为一次大量运动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
·放松运动。从事激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动部位的伸展,可促进循环,可有助于减缓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发生。
·律性运动。运动贵在长期坚持,且有规律性,如此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2.肌肉酸痛的自我处理
·休息。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现象,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营养的供给与修复,使之恢复正常。
·静态伸展。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对酸痛局部进行静态牵伸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缓解痉挛。
·拍打按摩。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当然也可以进行自我放松治疗,一般以颈背、四肢为主,头部和胸腹为辅,具体手法是:
捶打腰背:双手握成空拳,轻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双肩、后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时,注意背部宜轻,下肢可偏重。
推拿腿部:从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内侧及前外侧反复推拿。
抖动双腿:采用站立或坐姿,腿部肌肉放松并抖动,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上下左右环形活动。
分推印堂: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阳穴,反复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钟,然后五指分开,由前额发际推擦至百会穴5-6次,反复操作30次,每次间隔5-10秒钟。
按揉胸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复20次;并从左至右环形推揉腹部,反复做20次。
·热敷。这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酸痛的缓解和恢复,尤其是配合轻微的伸展运动或按摩,将更能加速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复正常。
运动防病须对症
运动的防病功效已为医学家所公认,不过,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对症选择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对症简便有效的运动疗法。
1.练下蹲可防头晕
部分人在或蹲或坐一阵子后,站立时头晕、眼发黑或冒金花,甚至发生昏厥。究其原因很多,但平时缺乏锻炼,导致心力虚弱,这个问题不可忽视。纠正的办法是多做下蹲运动,以增强心脏活力。下蹲程度应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量力而行,由浅到深,逐渐到位。身体较好的人可以全蹲,蹲下后停滞不前1-2秒钟再起来;老年人可以半蹲,或在开始时只略作屈膝状,逐渐加大下蹲深度。一般每天锻炼2-3次,每次36下,只要持之以恒,头晕等症状可获改善甚至消失。
2.常眨眼可防视力减退
人到中年以后,老花眼等视力衰退现象逐渐出现,为了保护视力,可以多做眨眼运动。方法是:坐、卧、站均可,收心定神,放松全身,然后用力闭合双眼,维持2-3秒钟后再睁开。如此一闭一睁反复进行,闭眼时用力,理想到眼眶部位,睁开时尽量放松,每次锻炼4-5分钟,每天至少锻炼3-4次。奥妙在于眨眼运动可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使其能获得更多的血液灌注,故能防止视力衰减。
3.勤咀嚼可防痴呆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付此病的最好方法是预防,若能从年轻时代起就坚持牙齿运动——勤咀嚼或常叩齿,很可能使你成为幸运者。日本专家用多普勒颅脑超声观察到,咀嚼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如咀嚼布丁时增加16.5%,咀嚼墨鱼片时增加20.7%,开口握拳增加25.6%,即使全用义齿咀嚼也可增加到15%以上。因此,三餐多安排点豆类、萝卜、动物骨等耐嚼食品,平时多叩齿,可助你人老智不衰。
4.练弹跳可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最易受害的一种骨病,据美国诺丁汉大学专家观察,弹跳运动可助人一臂之力,他们发现,每天坚持上下跳跃的病人,一年后骨密度增加,最易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增加了3%。其原因是,弹跳运动既加快了全身血液循环,加上地面的冲击力又激发了骨质的形成,只要坚持每天做50次这样的运动便能收效,也可采用跳绳或踢毽子的方式交替进行。
5.练跳绳可以健脑
人在跳绳时,以下肢弹跳和后蹬动作为主,手臂同时摆动,腰部则配合上下肢活动而扭动,腹部肌群收缩以帮助提腿。同时,跳绳时呼吸加深,胸背、膈部所有与呼吸有关的肌肉都参加了活动。因此,在跳绳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经常进行这种锻炼,可增加脑神经细胞的活力,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从中医针灸经络学来看,跳绳对全身经络都有刺激作用。跳绳时,手握绳头,不停地作旋转运动,能刺激手掌与手指的穴位,从而疏通手部经脉,使手、上肢部的六条经脉气血畅流上输于脑。人体另外六条经脉起止于脚部,跳绳能促进四肢六条经脉的气血循环。因此,跳绳可通经活络,从而达到醒脑、健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