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许多人往往把贫困的原因归结为自然环境恶劣,实际上他们忽略了另一个贫困的原因,那就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计生工作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然而,随着“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的逐步实施,这个“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却成了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工作。
同心县位于宁夏中南部干旱带腹地,也是回族人口最多的县之一。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群众生活得十分艰苦,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用老百姓的话形容,这里是“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山上不藏宝,地上难长草,喝水靠下雨,吃饭靠天好”。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的增长远远大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加之生存环境恶劣,“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绝大部分农户依靠男劳动力维持家庭生活,不生儿子不罢休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困境。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区、市党委、政府长期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历届县委、政府迫解的难题,也是广大计生工作者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为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国家花费了巨资,干部群众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不少家庭仍然靠“输血式”的扶贫救济过日子,由超生制造的贫困,再依靠政府扶贫救济,这种先造贫,再扶贫的路子,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000年4月,自治区实施“少生快富”扶贫试点工程的福音悄然吹进了山村,受到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看到了脱贫希望,看到了致富前途。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就是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前提下,国家通过经济奖励的办法,提倡和鼓励政策允许生育3个孩子的农村少数民族夫妇少生一个孩子,对自愿少生一个孩子并采取永久性绝育措施的夫妇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同时,对“纯女户”提高奖励标准,将少数民族两女户的奖励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通过富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我县部分回族群众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少生快富”的愿望非常强烈,许多育龄群众从切身利益上感受到“增粮不如减口,少生不如优生,少生可以减负,减负也是增收,只有增收才能致富”的道理,激发了群众“少生快富”的积极性,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计划生育工作氛围。
“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是一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措施,可以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引导和鼓励农民少生,支持和帮助农民快富。不仅使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使计划生育政策及时得到贯彻落实。我县丁塘镇金鸡村群众近年来,在“少生快富”工程项目的帮助下启动了“快富列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丁塘镇金鸡村是一个纯回民村,全村共有85户420人,人均耕地仅为3亩。近年来,当地“少生快富”项目户群众充分利用奖励资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商贸流通等短、平、快项目。目前,实施“少生快富”的项目户中,有12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搞商贸流通、劳务输出。通过政府和项目户的“互动”,以及其他项目的扶持,这些户很快成了村上的示范户、富裕户。
丁塘镇金鸡村村支书:我们金鸡村2000年实行“少生快富”工程,到2002年已经有5户“少生快富”户,其中就有两户是一胎的。2003年有4户,今年又增加了3户。老百姓在“少生快富”工程当中也尝到了甜头,他们既执行了国家的基本国策,又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致富资金,也知道了娃娃少了负担轻。“少生快富”工程的确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人们都希望这项工程在我们这个地方继续深入下去。
马玉桂老人今年62岁,虽已年过花甲,但她深深感受到一家8口人给她这辈子造成的苦难,为了使孩子不重蹈覆辙,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她鼓励三个儿媳做了绝育手术,使3个儿子走上了致富路,成为当地群众的佳话。
2000年,“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工作进入金鸡村,当马玉桂将“少生快富”的情况打听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时,老人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动员自己的几个儿媳赶快去做绝育手术。刚开始儿子和儿媳妇都不理解,埋怨老人说:“如果我们结扎了,人家会说我们靠挨刀的钱来发家”。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儿多母受苦,我已经尝了子孙多的苦头,现在不像过去,儿孙多了门户大,不怕别人欺负,如今有这样好的政策,我们还怕什么,赶快到乡上做绝育手术去。”在老人的劝说下,儿媳妇做了结扎手术。马玉桂老人的大儿子马秀志生了两个男孩,三儿子马秀国生了一男一女,兄弟二人用县上奖励的资金各自买了5只羊,搞起了养殖业。四儿子生了一个男孩,用奖励的2000元盖了两间新房。过去马玉桂一家人均收入不到500元,一下子拿到这么多钱,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令他们兄弟几个高兴的是,2003年10月区政府又有了新的奖励政策,老大、老三又拿到了区上奖励的三千元,老四拿到了5000元。如今老大盖了牛棚又买了四头牛,老三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跑运输、耕地,老四正在筹备资金准备办一个养鸡场,哥仨人均收入都已超过了两千元。到了农闲时间老人还鼓励孩子们出去打工,家里的伙计都由几个媳妇来料理,仅外出打工每个人收入近4000元。看到几个儿子的光阴一天天好起来,马玉桂老人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掩饰不住的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她逢人就说:“计划生育就是好,要不是响应党的号召,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明年,打算让几个儿子都种上苜蓿,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把日子过得更富裕一些”。
提起当初劝说动员四个儿媳做结扎手术的事,马玉桂老人说:“我想着我那个时候养的多,养了七个太苦了,娃们穿不上,吃不上,生活过不去。后头村上号召着说是结扎呢,我给儿子说,你赶紧结扎,养上两个就行了。他开始不同意,说我们(生的)少得很。我说你妈养了你们这么多,太痛苦了,你们吃不好,穿不好,人家上大学了,你们念不上书,光在地里受苦着呢,你们养上两个能吃好,穿得好”。
说到“少生快富”工程带来的实惠,马玉桂兴奋地说:“大儿子买了四个牛,养了八个羊,你看给大儿子带来了多少好处。老三就买了这个四轮子,你看有多大好处,那时候就没有,这都是带来的幸福。以后的打算那就更好了,越来越好了,我的四个儿子盖房子,让娃娃好好上学,娃也想往着上好学校呢”。
马少贵,马秀英夫妇对“少生快富”颇有感触,马秀英是金鸡村第一个结扎的女人,过去苦难的生活,使他(她)们备受煎熬,马少贵的老父亲一生生了四男四女,大儿子今年已40多岁,而小儿子今年才22岁,为了拉扯儿女,老人操碎了心,如今老人还在外打工,准备给小儿子结婚。看到这些,作为儿女着实难受,为了改变困境,马少贵常年在外打工,马秀英在家拉扯孩子,可是几年过去了,生活还是那么贫穷。2000年4月份,当时丈夫马少贵还在八营打工,马秀英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孩子生下9天就因病住进了医院,儿子的住院费用使得这个贫困的家更是雪上加霜,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了马秀英的肩上。正在此时,马秀英听到“少生快富”项目的实施,于是她就自愿报名要求做了绝育手术。拿到奖励的3000元钱后,马秀英的担子轻了许多,等丈夫回来后,看到自己舒适的家庭时,才知道是“少生快富”工程项目帮助了他的家庭。当年夫妻二人就买了两头牛,喂了半年,再卖掉,净赚2500元。尝到甜头的马少贵去年又花了5000元,买了3头牛,等出栏的时候,估计又能赚3000元。现在,马少贵一家一年收入达8000元,日子过得很富裕。
马秀英深有感触地说:“我爹生了八个,娶媳妇都娶的不得消停,这个政策就是好,我生了两个,现在牛也养着呢,我就为了供养娃好好念书”。
胡美丽夫妇对“少生”能“快富”有切身体会,自己的父亲马启彪一生只生了三个儿女,生活过得很富裕。而自己的大爹多子多女,为了能够使儿女都能成个家,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如今还在苦难之中。看到这些,马成强夫妇深深地感受到,儿女太多只能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就在媳妇胡美丽生完小孩4个月后,胡美丽就主动加入到“少生快富”行列中,目前马成强夫妇幸福的日子让本村同龄人非常羡慕。联想到父辈们的生活,马成强说:“如果生的太多,生活就越贫困,生的少,经济就越好些。拿我们爹和我们大爹来说,我们大爹五个儿子,现在四个娶了,一个还没娶,我大爹只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现在我们家里,我姐和我姐夫是贩白米的,我哥现在在河西开的两个铺子,我在家里种个田,有时我在外头做点啥生意,做不上就在家里闲呆着,也不用出去打工,自己种着几亩地,日子也不紧张”。
对此,胡美丽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感觉生两个对我来说轻松点,我们周围的邻居还有生三四个的,好像很(辛苦),再过三四年我就更好了,大的一上学,小的就能离开手了,我们打算在河西开个铺子,以后日子就更好过了。
在金鸡村,像马玉桂、马成强、马少贵这样的家庭在婚育观念上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多子多福”的老皇历已经过时了,“少生”才能“快富”。同时,通过计划生育把女人从频繁的生育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生产劳动,成为家庭致富的主力。全村出现了“妻子”做通丈夫的思想,夫妻双双做通老人的思想,积极参与“少生快富”工程的新风尚。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县人口与计生工作在继续中不断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特别是“少生快富”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工作凸显佳绩。但是,在一个以回族人口占绝对优势的贫困县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随着婚育新风走进千家万户,广大群众在“少生快富”的路上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