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韦州镇的河湾村,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村支部书记马文俊,17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河湾村由贫穷逐渐走向富裕,这期间渗透着马文俊的心血与汗水,尤其是2001年“少生快富”工程在河湾村启动,马文俊抢抓机遇,鼓励、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少生快富”的路子。
罗山脚下的韦州古城,自古人杰地灵,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勤劳耕作,终日忙碌奔波。河湾村也不例外,这是韦州镇的一个大村,全村590户2300口人,在温饱线上徘徊了几十年,终于在村支书马文俊的带领下,走上了“少生快富”的路子。昔日人人没吃穿的河湾,如今变成了韦州镇的米粮川,山村巨变的背后隐藏着这位老支书的爱民心和爱民情。
17年前,马文俊在村民们期待的目光中走马上任,当上了河湾村的村支部书记。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村民们的信任让他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看到乡亲们的日子仍然过得清贫如水,马文俊的心里如火焚烧,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过上舒心的日子。这个目标成为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成为他奋斗不懈的人生理想。
上任伊始,满腔热情的马文俊跑前忙后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他走家串户、调查了解,对每家每户的日子光阴,家庭状况做到心中明、底子清。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马文俊不仅掌握了全村人的基本情况,而且找到了全村贫穷的根源――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制约了河湾村的经济发展。马文俊多次召开支部班子会议,研究策略,制定措施,提出了“控制人口,狠抓生产,搞活经济”的发展思路。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河湾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是马文俊带领全村人走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河湾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早已在群众的心里根深蒂固,婚育观念落后的河湾人只认“养儿防老”这个死理,固执地保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愿接受马文俊的劝告。
1993年,当计划生育手术队又一次下乡来到河湾村时,村支书马文俊领着手术队跑了整整一天,却没有做成一例手术。有些人跟老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是藏起来,就是走人。手术队跟着马文俊到处吃闭门羹,尽管他们苦口婆心地磨破了嘴皮子,还是没有一个人能听进去。
跑了一天,劝了一天,心力交瘁的马文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看到自己的两个小孙子玩得正高兴,心里忽然有了想法,他连夜给老伴和儿子做思想工作,让儿媳带头去做绝育手术。老马的一番苦心最终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天,马文俊亲自将手术队的同志接到家里给儿媳做了绝育手术。
说一千遍,道一万遍,不如做出样子给群众看,马文俊的这一举动,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人们从心底里佩服马文俊的为人。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不用做过多的思想工作,许多群众都开始积极主动地前来配合手术队的工作,当年就出现两胎结扎的群众4名。马文俊以身作则,这“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从此在河湾村打开了局面,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马文俊的二儿媳和三儿媳都在没有生够三胎的基础上提前做了绝育手术,成为河湾村婚育新风的带头人。在马文俊的坚持、努力下,从1995年至今,全村没有一户超生,计划生育任务完成在全镇是最好的,多次被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
马文俊:我们村是个大村,有500多户,2000多口人。我搞计划生育工作是非常顺利的,群众也非常支持我,我们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先从村干部做起,从村干部的亲属做起,我本人更是起带头作用,三个儿子,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没有一个超生,并且还少生。所以,群众看村干部不超生作带头,群众的思想也就通了,工作就好做了。
2000年,“少生快富”项目试点在韦州镇启动,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在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奖励的办法,提倡和鼓励政策允许生育三个孩子的少数民族农民夫妇少生一个孩子,对自愿少生一个孩子并采取永久性节育措施的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并引导帮助其家庭将奖励资金用于生产致富项目。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有远见的马文俊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认定这是改变河湾村生活面貌的一次机遇。他多次到乡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河湾村被定为全县第一个“少生快富”试点村,河湾村人成为全县第一批“少生快富”项目的受益者。
“少生快富”项目在河湾村实施的第一年,全村就完成了回族两胎结扎48例,一胎结扎3例,其中纯女户结扎2例,为群众争取到项目资金57000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实行计划生育,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了河湾村人脱贫致富的步伐。
“少生快富”项目户:我是2001年结扎的,当时老人坚决不同意。我是从我的家庭考虑的,老人躺在床上十几年了,我男人经常不在家,做生意又不能照顾家里,家里所有活都由我承担,所以,我坚持做了结扎手术。现在我的大孩子10岁,送到学校了,小的也上幼儿园了。给我奖励的四千元钱我买了六只羊,我的羊喂的好,每年每只羊下两茬羔,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只羊了,生活也轻松多了,娃娃往学校里一送,我光照顾老人,喂我那几十只羊,收入也还算可以。
“少生快富”项目户:第二年(2001年)计划生育手术队下来时,我们家里女人有点不同意,老人也不同意。我们支书三番五次来劝我们说共产党政策现在好得很,“少生快富”项目还能给钱,我们就都同意结扎了。现在我们的娃娃已经大了,经济上困难也就解决了很多,现在我们想起来,马支书为我们做了一件好事。
2002年,马文俊在继续抓好项目试点工作的同时,依托河湾村靠近镇区的便利条件,鼓励河湾村人发展第三产业,搞活集镇商品流通。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人积极发展庭院经济,靠种果树、种蔬菜、参与商品流通,一部分人将“少生快富”奖励的资金用于搞副业、搞特色产业,走经济创收的路子。全村出现了“少生育,快发展,多增收”的良好局面,河湾村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上升到了1600元,家家有了电视机、电话、摩托车,就连城里人用的手机,也成了河湾村人走向现代生活的标志之一。
河湾村计划生育信息员:对河湾大队来说,在计划生育上确确实实做了工作,如果不是支书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让自己的亲属带头,我们村上的计划生育工作不会像现在这样容易。
韦州镇副镇长苏国歧:随着河湾村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河湾村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只想多生子女,现在,群众都已转变了观念,都把心思用在了怎样发展经济,发家致富上,因此,河湾村出现了好多富裕户,过去好多家庭连电视机都没有,现在家家有了电视机、摩托车。甚至,有些家庭还买了小轿车、大汽车。
十七年,河湾村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先进。十七年,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为民服务的难舍情结,一个情系计划生育工作的老支书,走过了艰难坎坷的岁月,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片贫瘠的土壤里,收获的是一串累累的硕果。2000年,河湾村被韦州镇党委、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县计生局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马文俊也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一张张载满荣誉的奖励证书,是对马文俊工作成绩的肯定。面对现实,他认为河湾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他的心中正勾画着河湾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