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现代世界全球通用语言,也才不到1个世纪。在七、八个世纪以前仅仅只是作为英国最底层民众才使用的语言,是历经一个怎样的过程才成为如今全球通用的大众化语言的呢?
几百年以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CarlosI在退位仪式上说过这样一句话:I speak Spanish toGod, Italian to women, French to men, and German to my soldiers.(我用西班牙语与上帝沟通,用意大利语跟女士讲情话,用法语同绅士寒暄,而用德语给士兵下指令。)
“和上帝交流使用西班牙语”,是由于西班牙语的柔和复古被誉为最接近上帝的语言,这也是一个欧洲天主教徒的一个常用比喻。意大利语缠绵悱恻,适合当作情话;而法语以严谨著称,常应用于正式场合;德语的发音需要调动非常多的嘴部肌肉,说德语的时候表情极其丰富,动作夸张;德语词一起诵读的时候爆破音很多,格外有节奏,格外有力,就像机关枪一样,因此有很多人说吵架就要用德语。
这位皇帝当然是不可能会讲英语的,因为即便当时在英国社会上***英阶层的人都不会去讲奴仆、士兵、马车夫、农夫等这些底层社会民众才会讲的语言,这也是用以区分社会阶层的。13世纪以前的几百年里英国的王室和贵族都使用的是拉丁语和法语。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的英国底层民众才是使用英语的最大群体。
从13世纪之后,英语在慢慢往占人口占少数的上层、中层等社会精英阶层中扩展。13-15世纪,随着外来的诺曼王朝在英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封建制度,社会也在稳步发展,社会的语言文化也在发生大的转变。诺曼王朝作为是一个外来征服民族统治英国,只用武力征服远远不够,上层统治者开始学习本土的语言文化,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融合与统治,作为底层民众基础数量庞大使用者的语言--英语,他们当然得好好地学习。英语在英国的地位慢慢地得到了提升,而拉丁语和法语的地位却在慢慢地衰落着。
从14世纪70年代到15世纪中叶英国与法国爆发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这种战争的背景之下,英国普通民众在统治阶级的教化下逐渐萌发了民族主义情结。在这种仇视法国的民族主义情结之下,讲英语成为一种爱国行为,当然就导致法语在英国地位就快速没落。
在那个年代教会通用语言是拉丁语,传教士们的工作语言是拉丁语,因为黑死病的爆发,传教士们的工作要经常与得这种病的人接触,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被感染的机会,因此大批传教士也因此而丧命。伴随着这种病的大规模爆发,会讲拉丁语的人也所剩无几,也是英语的普及提供了机会。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语就已然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了。
作为下层民众使用的语言,语法结构较之拉丁语和法语就要相对简单许多。18世纪-19世纪随着大英帝国在全球的殖民扩张,也把英语带至全球各地,而伴随着全球扩张,英语也大量地吸收了外来语,常用英语约有一半是来自外来语。今天的英语也一样,在随时吸收着外来语,每年《牛津英语词典》几百上千个新词汇,这些词汇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外语,比如我们知道的“中国大妈”、“小鲜肉”等中国的网络流行语都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了。
英国社会经历过这几百年的一系列社会动荡变迁,同时使得语言的使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底层民众也有可以晋升的通道,通过经商平民阶层也可以有机会进入议会。王室贵族们使用的法语渐渐走向衰落,教会使用的拉丁语也慢慢没落。曾是只是贩夫走卒使用的语言,却得到了极大的机会充分发展壮大,社会上层阶级在学习、使用英语的同时也极力推动着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士学习、使用英文,这一系列举措都让英语在英国的地位在节节抬升。
在生活中,有人可能会对拥有最广泛使用群体的一些东西嗤之以鼻,觉得低端不高级。但是这些东西在未来的社会地位的走向我们就不会太清楚了,说不定它们可以走进更为广阔的天地中,成为具有国际化属性的东西。因此,我们也不能轻易地看不起这些看起来现在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