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父母的整个人生过程在他们的身上又全部重新演绎了一遍,没什么毛病。终有一天,他们又会觉得这样的人生失去了很多去探索未知的乐趣,觉得遗憾多多。
其实像父母那样四平八稳的过一生似乎也没什么,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嘛。而到了一些重要时刻比如要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之时,脑海里回顾一下自己这一生的整个历程,能让自己非常感觉这一生引以为傲的事,找不到几件,就让会让自己觉得这一世白活了,只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从不敢向外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就会带着太多的遗憾辞世了,不免让自己扼腕叹息,离世的前一秒都无法安心闭眼。光是想到人生的终点是这样的一个情景,就让人感觉到莫名的失落。于是,我们就不甘心活一辈子只去重复父母那样子的整个人生轨迹,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就了无生趣,似乎已经提前进入了坟墓里的生活一样。
在我们这种文化背景长大的人,有很多也还是秉持着到了什么年纪就应该在那个年纪匹配着什么样的生活,像是孩子出生就只是吃喝拉撒,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就去上学,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之后的程序就是工作结婚生子,抚育子女长大成人,退休带孙等死。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标准的人生流程。我们似乎都成为了那个传送带上的待加工的、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工业品一样,等着进入一道又一道的加工程序,最后被制作成标准合格的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实现其使用价值,随着时间消逝使用价值慢慢丧失之后就被丢弃,被按照标准流程销毁的一个过程。
但是每个人的各种感受不是可能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衡量标准,比如我们对自然界冷暖的感知,这是和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是可以设定出一些参数的技术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没办法用某种方法仪器来精准度量。工业产品是标准化产品,而人的各种感觉、感受、情感是非标准品。这也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和机器最重要的区别。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寿命将会延长很多,如今已经30-40岁的我们这一代人活到100岁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比我们的父辈平均要多活20年,等我们这一代人退休之后,就不可能像如今退了休的父母那样去帮忙自己的子女带孙子,洗衣做饭当保姆。社会精细化分工的产业会让人们把家务劳动,诸如:洗衣做饭带小孩全部外包给专业的公司去做。大部分老人都不会像现在这样还要跟子女住一起,而是都进了专业的养老医疗机构,这使得老人们就将可能拥有更多的探索自我可能性的时间,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去读个书,创个业,学一门技艺,环球旅行等等。
人性的进化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现如今人类的大脑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要接收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特别是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要改变在他们年轻时就养成的那些他们自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观念,几乎像是要抹杀掉他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给他们的提供的人生智慧,要他们迎接新的摒弃旧的思想观念几乎不可能。
正如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描述的那样:1.任何在我出生时就有的技术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岁的出现的技术都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背自然规律是要遭到天谴的。
这三大定律真实地反映了人类认知新事物必然会经历的,对于成年人来说改变固有认知是多么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一件事情。而当下科学科技日新月异,产生了大量的新知识,很多以前的旧知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失效了。
以人类的角度来看开极其复杂的事情,如飞机、航母制造、识别上万张脸、驾驶航母、飞机等等,以后的人工智能都可以非常准确地帮我们人类把这些做了或者是协助我们做到。而要人工智能做到,去解读人类一个简单微表情的事情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难以做得到。
一方面旧有知识渐渐不再发挥作用,一方面新的科技消灭掉了旧有的行业,创生了新的行业,迫使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成为一个终生学习的人,把我们从旧行业中拉了来,投身于新的行业,每隔几年就换行业、换职业,成了一种常态。我们也走不了重复不了父母的老路,这是时代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