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种“自然”,在老子看来,是道的基本的属性。道成就了天地万物,但不是为了别的,不是为了成就天地万物而成就天地万物,它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老子》第三十二章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二气相合,从而下降甘露,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有谁命令它,没有谁制约它。这样一个过程,不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者不成就什么。
道化生为天地万物,也是如此。它不是因为要成就天地万物才化生天地万物,它什么都不想做,即使做了也没有任何想法,也没有任何索求。
《老子》第五十一章讲: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没有遵从什么样的命令,而保持一种自然的状态。所以,“自然”是“道”的属性,是“道”做事的基本的原则。
“自然”既然是道的属性,是道做事的基本原则,那么由道化育而来的,由道化生而来的每一个人,以及我们人类,以及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有这一切,做事也应当像道一样,也应当遵从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自然”的原则。
《老子》第二十三章讲:“希言自然”。希,就是稀少;言,就是政令。作为一个统治者,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少发政令,少发这样那样一些指示。少发政令、少发指示,那么,其他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运行,才可以做到“自然”,国家、社会机制才能正常运转。“希言”才能“自然”,才会“自然”。
《老子》第六十四章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什么不敢为?因为要“辅万物之自然”。辅万物之自然,也就是顺应万事万物固有的本性。顺应事物固有的本性,就是自然,就是“道法自然”。
所以,老子讲“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这四个字,甚至可以说是《老子》五千言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四个字,是老子哲学、老子思想的根本和核心。
在老子哲学中,“自然”并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存在,也不是一个事实上的存在,而是对某一状态或结果的说明。“道法自然”,不是说道之外更有一个自然。
元代吴澄说:“道之所以大,以其自然,故曰法自然,非道之外别有自然也。自然者,无有无名是也。”“自然”不过是对道的状态与作为的形容,而不是说道之外更有一实体的自然。
王弼解释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是“方”就以“方”为法,而不乞求圆;是“圆”就以“圆”为法,而不乞求方,这就是“自然”。相反,如果“方”不想“方”而想“圆”,“圆”不想“圆”而想“方”,那就是不自然。所以,所谓“道法自然”即道以自己为法。“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道性自然”。
所以,河上公讲:“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法自然”,也就是道以顺乎自然为法,以自然为法,以自己为法。
自然的原则,就是没有外在强迫,也没有内在求索。我们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遵守自然的原则。你到底是这样吗?你想这样做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我们一个人想着要去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可能有一个欲求,有一个想法,有一个愿望:因为我做了这件事,我可以得到什么,我可以避免什么。当我们有这些想法的时候,其实就不自然了。
老子推崇自然。在老子看来,人类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清楚、最为直接。所以老子对于婴儿、对于赤子,给予由衷的赞美。《老子》第五十五章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二十八章讲:“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他觉得小孩没有受到利欲观念的约束,没有受到利欲观念的诱惑,所以他们做事才是最自然的,他的德行才是最完足的。他提倡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像小孩那样,保持一种自然的状态。
老子也推崇“朴”,讲到返璞归真。《老子》第二十八章讲“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第十九章又讲:“见素抱朴”。在老子哲学中,“朴”就是不加雕琢,就是不加修饰。所以中国古代,对于事物的追求,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对于“自然”的追求,就是对于“朴”的追求。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境界是什么?最高的境界,不是别的,就是“自然”。
唐代画家与画论家张彦远作《历代名画记》,将历代绘画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等级就是“自然”。五个等级依次是: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而成谨细。”
绘画应当是什么?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讲到,应当是“同自然之妙有”。自然界本来是什么,你就把自然界本有的东西,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通过你的手,通过你的笔,把自然界本有的那种状态,写出来,画出来。
比如中国人写字,那样一个点,它不叫点,它叫“侧”。为什么叫“侧”?是说这一点应当像一个巨石在悬崖边上那样独立着。那样一个横,不叫横,它叫“勒”,为什么叫“勒”?那一横是要有力度的,就像马的缰绳,是用了力以后所出现的那种状态。还有那一折,它不叫折而叫“努”,为什么叫“努”?因为它要如“百钧弩发”。
这样一些思想,这样一些观念,其实最早的根源都是来自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3. 老子的社会理想
宋代的经学大师邵雍,对中国的历史做了一个分析,做了一个说明。他说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代。哪四个时代呢?他把它叫做:皇的时代、帝的时代、王的时代和霸的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皇的时代。他说皇的时代就是“以道化民”的时代。“以道化民”的时代就是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时代。“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无为、无事之谓也。”“以道化民”的时代就是自然的时代,这是最好的历史时代。这正好应对了老子所讲到的“太上,下知有之”这样的话。
第二个时代是帝的时代。帝的时代是“以德教民”的时代。道与德之间是有区别的。德者,得也,得于道也。德不是别的,德就是自得,就是得道。老子讲道、讲德。道是什么?道就是自然。德是什么?德就是没有失去这种自然。“以德教民”的时代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的“五帝”时代。“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故尚让。夫让也者,先人后己之谓也。”以德教民的时代的特点是“尚让”。
第三个时代是王的时代。王的时代是“以功劝民”的时代。“以功劝民”,就是你做了好事,我对你有奖赏;你做了坏事,我对你有惩罚。鼓励大家做好事,不做坏事。“以功劝民”的时代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的“三王”时代。“以功劝民者,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夫政也者,正也,以正正夫不正之谓也。” “以功劝民”的特点是崇功尚正。
第四个时代是伯的时代。伯的时代,是“以力率民”的时代。这是一种充满强权政治、尔虞我诈的时代。“以力率民”的时代就是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宋襄公、秦穆公为代表的春秋“五霸”的时代。“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夫争也者,争夫利者也。取以利不以义,然后谓之争。”“以力率民”的特点是争夺,是利益的争夺。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邵雍讲中国的历史,他所遵从的原则是什么?他所敬仰的,他所赞赏的时代是什么?就是一个道的时代,一个皇的时代,一个遵从自然的时代。
老子不是不讲政治,老子也讲政治,但是他讲的是社会政治,是社会状态。那么,理想社会应当是一种什么状态?老子给我们指出,应当是这样一种政治:作为统治者来讲,不做事少做事,而百姓自己,只做自己的事。这就是老子为我们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根本。“自然”是对“道”的说明,是对道的属性的说明。老子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除了“道”之外,就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