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带孩子一起当义工,服务学校、社区或慈善团体。
许多家庭对儿童采取放任的态度,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大人也乐得清闲。尤其连家事都不做的父母,更容易造就缺乏现实生活经验的孩子。
父母应多关心孩子现实生活的能力,指导孩子如何分析、整理和运用信息,而不是让孩子泡在虚拟的世界里,造成适应上的困难。
发掘孩子值得称许之处,并建设性地指正孩子的不足。
班级家长会时,一位家长告诉老师说:“我的孩子写了一篇日记,字迹相当潦草——因为当时就寝的时间已到,没来得及叫他重写,只教训他说:‘像你这样不认真,态度一旦养成,会有苦头受。看看老师会不会教训你。’隔了一天,日记簿发回来,您却在作业簿上批着: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感情、很动人,是一篇好文章,请你继续保持努力。”
老师找出孩子的日记簿,摊给父母亲看,并解释说:“我夸奖的是感人的内容,你不觉得这篇文章很生动吗?这是我夸奖他的原因。我要他继续保持努力,就是希望他能写得工整一些。”
老师连翻了以后几篇文章,指着它说:“你看,这几篇是不是写得工整许多。”老师笑了笑,很自信地继续说:“夸奖具有神奇效果,批评容易造成打击。”
当然,夸奖固然能给孩子带来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无故称赞,或者灌迷汤式的夸奖,那样对孩子绝无好处。比如说,孩子的钢琴弹得并不好,你硬夸奖他有音乐家的气势:文章刻板,文意不清,却说他有作家的笔触,这会使孩子觉得你言不由衷,而失去意义,甚至造成反效果。
夸奖要真实,针对值得你赞美的部分称许:批评不能贬抑或严苛,只能做建设性的指正。孩子所写的功课、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只要你分成几个部分去看,必然有值得你称赞之处,也有该叮咛指正的地方。要不吝于对好处赞美,对于指正的部分,则要适当巧妙的点出来。
过度使用赞美,会使人不敢冒险尝试——怕得不到别人的赞许;频频的夸奖,会使你对特殊表现的赞美,显得并不重要。看来,夸奖孩子真是一门学问。
贬抑、冷漠、过度夸奖及威吓只会破坏关系。
父母亲每天都对孩子说话,孩子听你说的,看你的表情,把你当榜样学习。如果大人的用词粗鲁无礼,心情浮躁而任意批评,强词夺理而缺乏理性思考,这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必然有负面影响。
父母若能心平气和的说话,实事求是的表达,从语言交流中,孩子自然学会沟通、有礼貌地表示意见。父母亲说话的内容,能传输正确的知识、思考历程和判断。因此,父母亲要多阅读一般科学知识,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懂得与孩子一起观察、讨论、描述和分享结果。能如此,则日常生活经验,触目所及,待人接物,都会成为学习的好题材。我相信这种学习最活泼、最具启发性,能为孩子奠定良好的心智发展基础。
父母与孩子说话必须有技巧,能引发孩子乐意与你谈话,有兴致一起追根究底,才有机会持续帮助他成长。许多孩子不喜欢与父母说话,或是只做简单的沟通即告中断,其主要原因是父母有了以下行为:
1、气急败坏贬斥孩子。稍有闪失或成绩表现欠佳,父母就气急败坏的说:“你这白痴,说一百次还是老样子,我看你这辈子是完蛋了”、“你这大懒虫,没出息。我看得出来。”这是在轰炸孩子的信心、贬抑他的自尊,令他抬不起头来,并逃避跟你说话。孩子长大之后,也会用贬抑的态度对人说话。
2,冷漠的浇冷水。孩子主动想帮你一点忙,也许能力上还未及做得好,你应该协助他,让他有尝试的机会才对。但你却说“你?有几分本事我清楚得很”、“这你不会,到一边去,别坏了我的工作”……有时孩子会兴高采烈的说些在学校得意的事,不免也有夸张的地方,父母就说“嗯!你吹牛”等一些言语。其实,孩子偶有言过其实之处,只要保持客观冷静,他会有一套自我检审改正的系统,无需冷漠的浇冷水,破坏其全部兴致。
3、灌迷汤。孩子帮你做家事,只要表示他做得好,欣赏他做得整洁,就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和恭维。但是,说“你真伶俐、真聪明,你是最能干的孩子”、“你像爱迪生一样是天才”、“你美得像明星”的话就不要了——赞美孩子必须真实,否则连孩子都不相信。
4、恐吓孩子。“如果你不把玩具收好,我就揍你”、“你讨打是不是,乱来”……这种说话态度,无异毁坏亲子沟通的通路。你应该说明清楚,坚持你的原则,但不可采取恐吓策略。
以上这几种说话方式,不但是不良的示范和身教,而且是阻碍亲子沟通,破坏亲密互动的元凶,这四项禁忌,一定要避免触犯。
不是言说的内容,而是行为态度。
常听到父母亲对孩子说:
“不好好读书,将来只好去当工人。”
“看你的数学成绩考得那么烂,你完蛋了!”
“你这副模样,谁会喜欢你!”
这些话不但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动怒和起冲突。一般人对于这类亲子沟通,只留意到它的冲突性,甚少留意到它的消极性所引发的严重后果。
当父母对孩子说“不好好读书,将来只好去当工人”时,它潜意识里意味着“工人”是不好的。孩子一旦吸收这个观念,问题就严重了;他本来书就读不来,去学一技之长当“工人”又被认为不好,那么孩子要往哪条路走呢?他无路可走。因此不少青少年在学业上表现不好时,继之则铤而走险。
其次,再想想数学成绩不好,真的就“完蛋”了吗?数学只是诸多学科中的一科,一科考坏就推论出前途完蛋,这种思考模式,往往使孩子的脑筋当机。孩子从这类言谈中学到的错误观念是:只要有一样缺失或挫败,就是全部的失败。
一科成绩不好,还有别的科目可以发挥,从中找到自尊和前途。孩子的“模样”也许不好,但他的个性好、待人好、肯帮助别人、擅长处理家事等,有着许多的优点,何必因为模样长得不好而否定他呢?
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所学到的东西,往往令人意想不到。比如带孩子去购物,你出手大方;为他买玩具,而未考虑花钱的顺序,孩子很容易从你的行为中,学会挥霍的态度。
孩子们的消极态度和情绪,也是从父母亲那儿学来的。天下没有父母亲愿意教孩子错误的行为,但在亲子互动中,孩子们却意外地拷贝了某些负面的片段,而影响其一生。
父母的眼光,如果常常着眼于孩子的缺点,而忽略欣赏孩子的优点,亲子间的谈话就会限于纠正错误,以偏概全,为孩子的未来忧虑。这些互动内容,除了容易招致冲突,破坏亲子感情之外,更会教给孩子消极的思想和态度。
孩子的自我观念,是从父母和师长对他的态度或评价中,慢慢凝聚形成的。如果父母爱之深,责之切,不断指正缺点,改正错误,而疏于欣赏和赞美他的优点,孩子会从你的教育方式中学到“我是不好的”或“我是不聪明的”自我评价,从而产生自卑和自尊不健康的现象。
孩子的学习是全方位的,你教给他一件事,他会从智、情、意等各方面去领会和学习。因此,建议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或交谈时,要先提醒自己,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