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挨批评。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明白,批评是提高业绩,了解实情并避免灾难性决定的关键所在,但这是件痛苦的事。提出批评需要勇气,而接受批评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能在事后感谢批评者的人,就是非常伟大的了。
那么面对批评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在职场中如果有人议论、攻击、诽谤你,你要把这看成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可能有四种情况:一是你有错,伤害了别人,别人做出反应是正常的。二是你没错,别人误会你。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事。三是你很优秀,别人嫉妒你。这也很正常。四是有人昧着良心,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甚至恩将仇报。这也很正常,人到一百必有一歹,人上一万必有坏蛋。
如果领导因为心情不好而批评你。对于这样的批评,你大可不必在意,因为批完了就过去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不要生气,不能情绪化应对,不要轻易选择对抗、报复等极端手段。这样只能让你敌人更多,朋友更少,后院起火,难以招架。对于第一种情况,你要有错就改,诚恳道歉、给予补偿,并借以完善自身。对于第二种情况,你要大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交流,消除误会,增进感情。对于第三种情况,你要有宽容心,你成功了占尽了名利,难道不许别人嫉妒。如果别人嫉妒你当官,你要放下身段;如果别人嫉妒你有才,你要更谦虚,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多夸奖;如果别人嫉妒你有钱,你可以给予别人必要的资助和扶持。对于第四种情况,你不要计较。因为不值得,你怎么也改变不了他。以德报怨是上策。这种人是最容易掌握导向的,就像一把米就可唤回的鸡,一棍子可以打跑的狗。
如果领导在大众场合批评你,你也不要觉得面子上过不去。领导不是为了羞辱你而批评你,而是为了鞭策更多的人。
如果领导批评错了,不要辩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辩解的结果往往与你辩解的目的相反。领导会认为你听不进批评,难以进步。领导批评错了,事后自己会知道。有风度的领导会主动给你道歉。不辩解,领导对你印象更好。
付出终有回报。以德报怨,你可化解对立面,赢得广泛支持,赢得持续的成功。包括自我的成功和事业的成功。无论你从政还是经商,一次成功,可能是偶然的,持续的成功,一定是有道理的。
作为职场中人,不要重复受相同的批评。因为领导会认为你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你没有改正缺点,没有进步。记住:君子不二过。
点睛妙语
西方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只有虚心接受领导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才会大有所为。
领导面前甘当“小学生”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让多少下属臣子招致杀身之祸。与领导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不分时机不分场合的纠正对方的错误。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吧。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当今职场,此理亦然,与领导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傻”。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愚者和装愚者是截然相异的两种人。装愚的,是“吵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宗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他的处世哲学。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在现实生活中,“难得糊涂”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还要追求“难得糊涂”的境界。糊涂是职场中游刃有余的最高境界。在一些场合,你不一定很聪明,但一定要清醒。不清醒就不可能糊涂,不糊涂你可能要身受其害。糊涂要的是“装”出来的假糊涂,不能是真糊涂。假糊涂才是真聪明,能糊涂才是有修养。
正事聪明些,小事糊涂些。正事有两种:一种是单位的正事,如本职工作、领导交办、工作重心等;一种是自己的正事,如品行、人格、薪水、职称、待遇等等,对这些事都要清楚些;除此之外的事,可算是些小事,可以糊涂些。
会上聪明些,会下糊涂些。开会属于正式场合,每个人的言论都要有记录,所以要清醒些,一些重大问题的表态一定要头脑清醒,一定要想好了再说,表态要明确,说话要负责;会下属于自由言论,言论可糊涂些,调侃的话不怕多,表态的话不怕少;玩笑的话可以多,议论的话可以少;被别人忽悠了甭着急,吃亏就是大便宜。不怀好意的奚落别计较;莫须有的造谣不攻自灭。
工作聪明些,关系糊涂些。对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事先有计划,计划要周密,实施要审慎,力争每事不办则已,办则必成。要钉是钉,卯是卯,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的话尽可能不要说。“差不多”、“下不为例”、“半途而废”的事坚决不做;处理人际关系上,变数很大,非常微妙,还是做和事佬、模棱两可少表态,不在背后议论人,稀里糊涂些好了。
班上聪明些,班下糊涂些。上班多办正事,尽可能保持清醒头脑;别人托付的事,坚决不要拖拉遗忘;自己答应的事时刻放在心上;领导安排的事,速办速决;“不在状态”的事,班上不做。下班言论放开,同事小酌话语偏多,稀里糊涂些为好。
认定的聪明些,未决的糊涂些。职场上会遇到许多事,对已经深思熟虑、想好的事,可表现得聪明些,提出自己的、有独特见解的意见和建议来,放开手脚落实。对突发的事件、自己拿捏不准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同事、领导切身利益的事,要表现得糊涂些,不要轻易表态,等想好了后或者看看大家的意向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来。
男女间聪明些,同性间糊涂些。男女糊涂,职场大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想要在单位有所发展,要注意男女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因小失大。
点睛妙语
职场上的所谓聪明人,往往没有好果子吃,甚至会增添他人对他们的厌恶。在职场要有领导面前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和姿态,再加上你的踏实肯干,这些才是晋升的王道。
多从领导的角度考虑
多从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事实上说的是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非常好的员工自我激励的方法,员工只有站在老板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是一个企业进步的象征,“主人翁精神”是我国一直在企业中提倡的,但是却执行得很不好,而国外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在这方面作很不错。
员工主人翁地位,是指劳动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权益、作用和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有机统一,它是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的物质基础。主人翁意识并不是说员工有老板一样的意识,而是说在工作时就像是给自己干一样,有主人的心态而不是打工者的心态,具有敬业意识,发挥出对工作的热情,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去思考与企业发展的每一件事。在职场中如果多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话,那么你会较容易地洞察领导的心理和一些决策的缘由。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发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员工与企业经营者齐心协力、生死与共,并肩朝着企业目标前进。一个由劳动者主人翁意识很强的群体形成的企业,职工视企业为自己终身的依赖,视企业的荣辱为自己的荣辱,当企业面临困难时,能够和企业患难与共,共思良策,使企业走出困境。企业一旦达到这样一种精神境界,便获得了一种精神支撑,它将成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源泉,自我创新、积极参与的精神动力。
在日本企业的发展中,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最基本的特点是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制,人们将其称为日本企业制度的‘三大法宝’。这三个特点的核心是培育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把企业的兴衰同职工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以厂为家’,与企业管理层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这是日本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小王在单位里坐的位置是正对着门口的,每天在做些什么,领导进进出出都能看得到。因为他比较麻利,执行力也不错,所以即使很多事情他在一两个小时内也可以做完。所以领导经常会问:“没事情做吗?”开始小王都是笑着说:“事情都做好了,休息一下。”结果,就看到领导的脸色晴转多云了。其实,这也很正常,只要小王换个角度、换个立场考虑问题,一切就显得理所当然了。一个企业聘用员工当然不是让他来经常性的休息一下的。
从组织的角度看,企业期望其员工为了达成企业的目标,能自动自发地和同事建立彼此合作关系,高效快速地完成企业必须完成的各种各样的任务,赢得客户满意度和合理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的人际关系,就是赢得合作的关系。
从个人的角度看,善于处理职场中的棘手问题、维护并保持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是职场成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是自我管理和双赢思维。自我管理包括牢记自己的职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双赢思维则要求能够随时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量事情,以协调合作的态度完成既定的目标。从具体的方法上看,用建言代替直言,用提问题代替批评,顾及他人自尊,诉求共同利益往往在实践中比较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