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阅过许先生的小小说,可以说我既曾经是一位编者也是一位忠实的读者,许先生与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澳门独特的生活空间,给他小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同于别人的生活素材。他的许多小小说皆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体验。他的小小说很有生活味,就创作的本质而言,素朴之美体现了小小说一种内在的本色的美。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有句警语:“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我想,对于小说来说,任何语言和手法只有当它符合形象塑造的需要时,才能引起美感。许先生的小小说大都取材于平凡小事,却极注重细节的展示,仿佛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生活的场景。
一篇成功的小小说,它既要有其独特的视角更需要有生活经验,从人生的角度而言,小小说无疑是人们生活片断的浓缩,它体现出作家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与世界观。小小说需要篇小达意,故创作手法更多要借鉴艺术的对白来实现。许均铨先生的小小说通篇的写作融合着对生活的体验,并用生活化的对白或叙述展示着小小说的魅力。故就我的个人认识而言,许均铨先生的小小说虽篇幅短小,谋篇布局却常体现着一种看似无意,其实却暗念着的“弦外之音”,具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
我们知道,成功的小小说作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的基础,而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小小说创作内容别有洞天。毫无疑问,许先生是具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生活背景的,这决定了他的小小说多半还是有其不同的创作风格,并在他的作品中滋生出一种稳定性的反复出现的独创质量。卡夫卡作为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常以象征的手法表示抽象的真理,用现实的手法描写非现实的事件。小小说好比是人生的“微雕”,因其篇幅局限,故讲究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许先生创作了许多很有生活味的小小说并见诸在《澳门日报》副刊上,而且在国内的许多报刊他也会常常不吝赐稿,与不同地方的文友建立了一种感情。他还常常把自己作为一个桥梁,热心地把全国各地的小小说作家的作品推荐到澳门报刊。
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有人说,做文首先是做人。在我印象中,许先生的古道热肠着实令人感佩。由此,在许先生的小小说集即将出版之际,我由衷祝愿许先生的小小说创作取得丰收。
澳门作家许均铨与他的微型小说
林承璜
澳门作家许均铨是我于2006年10月在文莱首都文莱镇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微型小说研讨会上认识的文友。会后,我们彼此通过几次电子邮件,使我深深感受到这位文友有两大特点。其一,许均铨对文学有强烈的喜爱与追求。他对微型小说情有独钟,他撰写了大量的微型小说,已结集出版的《澳门许均铨微型小说选》,受到许多文友与广大读者的赞赏与好评。他有很大的潜力,我想今后他再经过一番努力,势必写出更多更好的微型小说。这是毫无疑义的。其二,许均铨对文友充满着关爱与热情。从许多文友所写的评文来看,许均铨热情地帮助过不少文友,他们写的微型小说,他积极推荐给《澳门日报》,刊发后,掏腰包购买样报寄给了他们。在文莱盛会期间,我告诉他,我有一篇文章刊发于《澳门日报》,尚未得到样报。许均铨回澳门后,买不到样报,便不辞辛苦,到图书馆复印一份寄来,这使我深受感动,他真够朋友。
现在我拜读了他的微型小说集,感到它题材广泛,思想深刻,文笔流畅,朴实自然。它采用的是写实手法,但却有浓烈的思想感情色彩,作品能感动人。
下面列举许均铨的几篇微型小说,作个剖析,与同好共赏。
《独树》颇富内涵,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对一次旅游,到了一座山上,团队成员,包括‘‘我”的太太,被导游赶入山边小庙里,而“我”躲开,跑到观景台上观赏自然景致的描述,反映出了“我”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我”看到一棵独树,生长在一块光溜溜的岩石缝上,它处在险峻、恶劣、艰难的环境中,但它长势十分好。想来它不知经历了几多雨打霜侵,经历了几多风吹日晒,在干锤百炼下,它生命力变得无比顽强,能高度耐寒,能高度耐热,能经受得起外力的侵袭。它伟岸壮大,巍然屹立,呈现出了独树的英姿、独树的风采、独树的品格。它使“我”浮想联翩,它向“我”昭示该如何走那条漫长又曲折,却是走向那文学艺术殿堂的人生路。显然,要在文学艺术道路上取得成功,就得像独树那样坚如磐石、矢志不移、战斗不息。这时“我”发现了树底石上刻有一首苍劲有力的楷书的诗:“青山绿水映独树/立根生长岩石中/林群丛里比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很好地概括了独树的背景、处境与其韧性。
这篇微型小说不以此为止,而是紧接着用几个感人的细节点染作品,给人有曲径通幽之感。一是女儿小晶跑到“我”身边,指着独树对我说:
“多顽强的生命力,我爬上去浇一点水。”“我”回答道:“它的成长并非靠人们的浇水,它的可贵之处就是不需要这恩赐。”这简短的对话,犹如金子般闪闪发光。它既表现了小晶对独树的羡慕与关爱,也彰显了“我”对独树的钦佩与礼赞。二是“我”那读小学的儿子小磊对“我”说,他喜欢这棵树,要爬上去,叫“我”为他照个相;但他很快折回说:“攀登景点,罚款50元。”这一细节,折射出了人们多么热爱这棵独树。保护古树,人人有责。小磊在此上了一堂热爱古迹古物的课。三是“我”太太从小庙出来,对“我”说:“我求得上签!”“我”回答她说:“我也一样求得上签!”这弄得“我”太太莫名其妙,但对聪明的读者来说,心知肚明。
“我”意味深长的回答,真令人感到有奇峰突起之妙。这些感人细节的描写,不仅深化了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情趣,大大加强了其艺术感染力。
作品的结尾是在大家离开时,“我回头再看一眼:在石头缝上生长的独树!”最后一笔——豹尾一扫,那样有力,它让重要的意象又一次重现,它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我”心中,也飘扬在读者心中!
《助》是通过具象化的场景——陆修女对一个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女工,帮助其调换工作单位,改善其生活环境,让她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干活的描述,反映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善良的陆修女是个有心人,她在校门口发现一个女工总是汗流浃背地急匆匆来到学校接她的儿子,这引起了她的关注。一打听,原来这个女工丈夫已去世一年了,留下一子一女,都在上学。这个女工接了儿子,又得赶去另一学校接女儿,这样做够紧张的,让她疲于奔命。陆修女十分同情她,于是在她儿子就读的学校为她弄到一个校工当。这样不但免除了这个女工的后顾之忧,而且也免受了奔波之苦。
这篇微型小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一,它宣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生活在群体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携手前进。这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当一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其他人就应该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让落难的人渡过难关。陆修女对女工的帮助,解决了她生活上一大难题。当女工听到陆修女对她的单位与工作安排时,她“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仿佛见到一位天使的出现,一股从内心发出的喜悦笼罩着她的脸……”助人为乐的精神宏扬起来,天使越来越多,我们社会就变得愈来愈和谐,愈来愈美好。其二,助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给钱给物,这种输血式的帮助只能暂时缓解一下受助人的困难,但不能彻底解决其问题。当然,这种帮助,它毕竟是缔造和谐社会的元素,为社会所需要,也值得提倡的。另一种是造血式的帮助。不少人在生活和生存上遇到困难,但他们自身有潜力,只要有人帮助他们调个位置,换个方向,他们自身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彻底克服困难、消除困难。陆修女对女工的帮助,就是这种造血式的帮助。
这种帮助,更是我们社会所需要,也更是我们所应该提倡的。
这篇微型小说所展示“助”的场景,十分感人,原因就在于陆修女给女工输了血,让她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从而使她生活变得顺畅、惬意、称心。读这样的作品,也让读者舒心。
《活在梦中女人》是一篇描写爱情悲剧的微型小说。当年在内地云贵高原农场同学、后移居香港的何惠玲今日到达珠海,“我”应约从澳门前来,餐叙于一酒家。她已成为半老徐娘,仍然小姑独处。当年她单恋秦小春,曾通过其表姐请表姐夫向秦小春传达其爱慕之情,竟被秦小春婉拒;
而何惠玲不明就理,却怪罪其表姐夫,是他没传达好,而坏了美事。今日何惠玲谈起此事,还念念不忘,悲愤交加。这篇微型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思想感情充沛,颇有感染力,能给人以启迪与教化作用。
其一,爱情是男女双方的事,彼此必须情投意合;双方在此基础上发展感情,发展关系,增进了解,趋向成熟。终于有一天,彼此自然而然地携手走向红地毯,白头偕老。这正如俗话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一样,但有人不能遵循爱情的游戏规则办事,落入单恋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自讨苦吃。更可悲的是,“活在梦里女人”,到头来不醒悟,永远处在沉睡之中,浪费青春,给自己生命涂上了一层灰色,这何苦呢?记住,在爱情问题上,男女相识后,到一定时候,如果有一方不愿意维持关系,提出分手,另一方就应该干脆离开,另觅知音。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应该知道“孤掌难鸣”,“一支筷子夹不起菜来”的道理。要是单恋,继续表现出多情,倾以全力追求都会无济于事的。退一步说,即使双方勉强凑合一起,也不会获得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正如俗话所说:“强扭的瓜不甜!”
许均铨笔下的何惠玲,不就是被单恋害得好惨吗?人们应该从她身上吸取沉重的教训!
其二,在恋爱中男女双方都是唱主角的,特别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都应该亲自出马,“交锋”一番。若有一方,请第三者作传声简,这种做法是十分不明智的。思想感情的事,非常纯真、细腻,只能出自当事人之口,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如果通过第三者传声筒,能保证不变色变味吗?
不走板变调吗?这一切都很难说的。充当第三者传声简也是不可为而为之,干了蠢事。因为干成了,没话说;干砸了,被怪罪,十分划不来。何惠玲表姐夫在何惠玲指派下,充当谈判代表,“单刀赴会”,“越俎代庖”,结果招来何惠玲的不满与埋怨,这真是倒霉透顶。说来,何惠玲也是犯了忌的,恋爱的事,怎能请人代办啊?对自己的失策,还能不负责任吗?
显然这篇微型小说颇有思想深度。
从以上几篇许均铨微型小说的剖析来看。他的作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许均铨的微型小说主题鲜明,思想开掘得较深,能给人以启示,从中得到教益。这是它的特点之一。写小说,特别写微型小说,应该突显主题、注意思想。古话说“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许均铨深谙此理,因此他写微型小说,十分注意主题的提炼与思想的开掘,尽量让作品富有现实意义。
二、注意故事情节的编排,捕捉细节的描写。这是许均铨微型小说又一特点。故事只是框架,只是骨骼,情节和细节是血与肉。微型小说有了前者,显然是不够的,若后者越丰富,作品就会越丰满。许均铨的微型小说,在这方面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
三、许均铨的微型小说在语言上的锤炼,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这是它的另一个特点。文学语言是写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应简洁、形象、生动。读他的微型小说,会让读者感受到它的光彩。
许均铨在澳门文坛上写微型小说算是一位高手,他的努力、他的成果,我赞赏之余,在此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