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智力流动
智力流动主要指知识、技术、技能等的流动,一般不涉及专业技术人才隶属关系的转移和变动。智力流动的形式很多,除前面所说的兼职、借调外,还有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让、提供科技资料和信息、科技培训、科技协作、有偿或无偿输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等等。由于智力流动不涉及专业技术人才隶属关系的转移和变动,所以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也易得到专业技术人才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对智力流动也要加强管理。要坚决取缔非法的智力买卖活动,打击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坑蒙拐骗式的智力输出。对参加智力流动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要有保护和鼓励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有相应的约束和惩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智力流动的开展。
1.引进留学和海外人才
人才流动不仅应包括国内人才流向国外,也应包括国外人才流向国内,特别是在国际科学技术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的今天,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地引进留学和海外人才,对于我国改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状态,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留学人员继续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要以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建立起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进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政策,积极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他们在祖国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本着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在海外智力资源中,华侨华裔人才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目前,国外华裔科技人才约有十几万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精通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很高的水平。他们都是炎黄子孙,多数人有爱国爱乡热情,对我国国情比较了解,语言又相通,这会给科技交流带来很多方便。
引进人才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出发,把重点放在引进高新技术、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紧缺人才上。为此,要广开引进人才的各种渠道,包括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以及各种国际组织的。要充分发挥我国各个学术团体、科技团体等群众组织在联络和团结海外人才方面的作用。各级侨务组织应当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驻外使馆也应该把引进海外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特别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国际人才市场,发展和规范引进海外人才的中介组织。
对于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凡是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一技之长,国内又确实需要的,我们都应该欢迎。他们可以短期工作,也可以长期工作,可来可走,来去自由。对于高级人才还可实行在华长期居住或永久居住的政策。为了有利于同海外专家往来,对于有突出成就的海外专家可以授予我国的荣誉学术称号。因此,我国将制定投资移民法、技术移民法、海外高级人才用管理办法、从事公务工作的办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为了真正发挥引进海外人才的作用,我们要学会一套同国外专家合作共事的领导艺术;要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尤其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他们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引进海外人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以制度加以保证。
2.国外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
《跨世纪人才》等报刊,曾经介绍过国外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责任制。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公开招考、自由竞争、择优录用的(责任)制度。
第二,聘用制。国外科学研究单位对科技人员普遍实行限期聘用制度。
第三,兼职制。许多国家规定,在工作不重叠、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科技人员在外面兼职。
第四,辞职制。科技人员在待遇不公等不利于人才使用的情况下,有权辞职。
第五,交流制。美国政府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团体之间有人员相互交流关系。
第六,借调制。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常采用借调形式。
第七,竞选制。有些国家和地区,在高等院校、科技单位等实行竞选制。
第八,转任制。日本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校际转任制度,规定教师在一个学校只能工作3~5年。
第九,优惠制。有些国家对向边远和困难地区流动的科技人员,采取住房、购物优惠的政策。
第十,轮换制。有些国家规定,科技人员到边远困难地区工作实行轮换制,限制3~5年。
五、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加大,要真正解决人才短缺与人才积压并存的矛盾,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要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
目前,我国各省市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市场,努力推进人才与市场的结合,为人才流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但是,我国人才市场建立的时间毕竟不长,各个方面都不十分完善,作用发挥也不充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探索和解决。
1.我国人才市场的内涵、作用及其特点
人才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按照有些同志的观点,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人才的供求关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与生产资料的最佳组合的一种机制;为实现人才交换提供服务的各种机构及交换场所则是这一机制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才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所以它又可以说是人才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一种经济关系。
人才市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人才(卖方)、人才的需求方(买方)和人才的价格。人才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在人才市场上,人才和人才需求方,要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买卖人才所特有的知识、智力、技能等)。人才供给情况和需求关系的变化,使人才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同时,人才的价格又反过来调节供求关系,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调整人才的供给结构等等。
目前,对我国人才市场的作用,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论。基本的看法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配置人才。人才市场的主体是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用人单位,人才市场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功能,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市场的有效运行真正实现用人和择业的双向选择,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
第二,开展多种交流。发挥人才市场的特点,将人才交流与技术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人才交流带技术交流,以技术交流促人才交流,使人才市场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第三,做好服务工作。在人才市场管理中,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一齐抓,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做好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
第四,提供信息。加强人才供求信息工作,实现地区以至全国的计算机联网,为人才流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第五,进行人才资源的开发。加强国际人才的开发与交流,逐步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加强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努力为这些地区的用人单位服务。
第六,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注意改革不合时宜的人事制度和传统机制,制定、完善有关法规制度,保证人才市场的正常运行。
我国的人才市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相联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人才市场既是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又是人才市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任何市场都有其盲目性、自赞陛和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弊病,人才市场也不例外。如果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只靠市场机制起作用,国家不进行任何干预,人才市场运行的结果,就有可能达不到人才的合理配置,我国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同对其他市场一样,国家要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人才总供给、人才总需求和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控,以保证人才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
——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才市场,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处于平等地位,他们之间是一种以联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契约关系,而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此,他们要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以等量劳动换取等量报酬,并且人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一般都要高于人才自身的再生产费用,即人才的价值或价格。按劳分配原则,调节着人才的择业和流动。
——形式多样。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人才市场不可能是单一的,而一定是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从层次上看,有国家级、省市级、地区级、单位级人才市场;从渠道上看,有公办、民办、集体、个人、独资、合资等不同渠道的人才市场;从形式上看,既有人才市场,又有人才交流中心和职业介绍所,既有有形的人才市场,又有无形的人才市场,既有营利的企业性单位,又有非营利的事业型单位,等等。只有形成这样一种市场网络,才能真正发挥我国人才市场的优势。
2.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994年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印发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2003年党和国家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指导思想、所遵循的原则及实现的目标等。
指导思想是:根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加速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的人才资源,使人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合理使用,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
所遵循的原则是:加大改革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实现现实存在的人才单位、部门所有向社会所有、互通有无、合理流动转变;逐步实现人才流动由单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转变;逐步实现由“统包统配”的人才资源配置模式向人才市场模式转变。在政策上要注意向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单位引导、倾斜,向边远、贫困地区引导、倾斜。
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