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农村,收入水平普遍低下。一个普通农户,如果单纯种植粮食,那是根本混不上温饱的,所以农民大都种植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就是农民一年的希望所在。中国农村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的,如果遇上个天灾人祸什么的,那就保不齐了。家里有个孩子上学,这个家庭就注定好不到哪去,有两个孩子上学……菩萨保佑吧!
所以农村的义务教育辍学率是相当高的。
中国农民更是怕生病,昂贵的医药费用让生了重病的农村人根本不敢进医院。即使少数宽裕一点的农民,也感觉不到生活的安定感,有钱就拼命存起来,一个子不敢花,就怕自己或家人哪一天摊上个大病小灾的。
中国农村的这些问题,日本人有没有,他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凋敝,一片惨淡。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城市工人普遍失业,找不到工作。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较惨。有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在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是高于日本人的。不少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后代不愿意返回日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城市都这样了,农村更是差到极点。但日本人却能在短短二十年间,将农村面貌换了个模样。他们的做法有一个专有名称,叫做“新农村建设”。
1956年是第一次开始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口号。1955年,农林大臣的河野一郎针对当时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农村青年对未来的农业和农村失去信心等诸多难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构想”,并得到国会众参两院议员的普遍赞同。日本政府在确定1956年国家预算基本方针时,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林渔业的重要政策纳入国家计划。
第一次新农村建设做的工作很多,具体就不详说了,但这次建设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下,最大限度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放开手让农民去自主经营。在强化农业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农民合作,提高经营水平。政府只负责为农民提供大量的无偿的基础设施的支持。自1956年至1962年的7年间,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补贴总额高达480亿日元,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农村通电、发展畜牧业、建立公共使用设施、农村广播等。第一次新农村建设用了7年,农村土地小块变大块,灌溉用的沟渠遍布田间地头,方便了后来的农业机械化。第一次新农村建设后农业总产值增幅高达46.7%,平均每个农户的年纯收入也增长了47%,相当于增加了一半。此时的农业和农村已经今非昔比,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活稳定下来,相比城市人,他们的生活更优越、更有保障,城市反而成了农村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很多城市人来到农村寻找工作机会。
此后,池田内阁提出国民经济倍增计划,日本工业开始了黄金十年,一举站在了最发达国家的行列。但由于片面追求发展工业,引发了工农收入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日本农业和农村面临劳动力不足、经营规模过小、机械化程度偏低的毛病,而且农民的住宅居住条件比较差,农村医疗体系也是残缺不全,看个感冒都得跑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地到城里去。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基本是没有的,农民基本上是早起干活,熄灯睡觉。
工业化还带来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差,河流污染严重。
为了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日本政府于1967年3月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出“把农村建成具有魅力的舒畅生活空间”作为下一阶段政府的目标。具体做法包括:大力推进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实施改建和新建农民住宅,提高自来水及下水道普及水平,为农民建立集会活动场所,充实学校、医疗单位,建立农村保障制度并加大扶持强度。政府还在1971年制定了《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鼓励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为农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这种做法堪称绝妙,既不影响工业发展,还抑制了大量农民流向城市,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变了农村面貌。这一点中国政府是完全可以借鉴过来的。现在中国的工业化就是大城市化,所有的企业都往大城市挤,就业的人口也不得不跟着往大城市跑,农村的劳动力急剧减少。而且因为农村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这些人在城市赚到了足够的钱,也不愿意回家乡来投资发展。
投入一定有回报的,第二次新农村建设就让日本农村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第二次新农村建设用了13年时间,农业生产总值由1967年的41661亿日元增至1979年的115640亿日元,增幅高达177.6%。真个差不多翻了两番。1979年的农户平均纯收入已达533.3万日元,合现在的人民币是40多万,比城市工薪家庭高出12.7%。农村人的收入一举超过城市。中国农民如果年收入达到40万人民币,没说的,我第一个跑回农村去,打死不进城。
日本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能走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前面,不在于日本有什么先天的条件,相反日本的农村先天条件之差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关键是国家建立并不断健全了各类保障机制,从而确保了农业和农村有一个十分安定的环境。说到保障,这正是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
中国经济这几年一直在高喊转型,要从外向型经济转型为消费拉动的内需经济。内需是什么?就是老百姓的需求。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但多年来都没有被释放出来,原因为何?一是收入跟不上,二是没有基本保障。收入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麻烦比较多。但是保障问题却是目前的中国可以做到的。
农民怕花钱,就是因为在他们遇到什么突发问题时,没有基本保障。生病了就在医院外躺着,因为没钱。孩子上学的花费相当不菲,为了孩子的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忍了!
解决农民问题,就要解决他们的基本保障问题。过去的中国穷,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家徒四壁,拿不出钱来可以理解,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有消息说2010年季度GDP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了。国家财政储备应该是很宽裕的,现在的外汇储备应该已经超过三万亿了吧。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用于社会保障计划。看看这方面,我们的日本老师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
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步到基本完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保障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也是边做边调整,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才正式形成完备的体系。
第一阶段是国民年金制度。1959年4月16日,日本政府颁布了《国民年金法》,建立国民年金制度,把被排除在工薪阶层之外的农民、个体营业者等强制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经过两年的适应期后,日本社会全民都有年金的制度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