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又是绝大部分日本企业和大型外国跨国企业的基地,所以这样的刚性需求刺激了东京等大城市的房价。不过除了东京特别贵以外其他城市都还可以,基本是东京房价的一半。
普通30岁的白领30万/月或450万/年的十年工资能买套房,不过因为按揭消费有税控除的优惠,大部分都按揭。税控除就是你的所有买房、买车、看病等的花费都控除后只有剩下的收入缴税。
日本一幢房子的价格在3000万日元至5000万日元,折算成人民币是在240万至400万,是日本一个中下等收入的人的8年左右的工资。北京的房价三环内是每平方米3万元人民币,一栋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300)~‘元,是一个普通中下层收入人员1000个月的收入,也就是将近90年。我们买一套房子花90年的工资总和,这个数字只相当于日本人花8年左右的收入。但是,日本人住的是有五六个房间、私人停车场和小花园的别墅,而中国人住的是两室或三室一厅的公寓房。当然,北京、上海以外的房价要比较低一些,可是同样他们的工资水平也要低一些,说起来还是扯平了,负担都差不多。
(4)教育费用
从孩子出生前,就向政府申请,政府会发给营养费,同时还每天免费送给你牛奶,不用自己去取,有专人为你送上门来。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可以到市政府领取30万日元,用以支付医院的接生等费用,一般花不完,还能剩下一些。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公办幼儿园最贵的收费是3万日元/月,也就是一个人基本工资的lO%,而且收入少的家庭可以拿着相关证明向政府申请减免。小学至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为零。书本费不用交,学校免费发。没有杂费这样的收费名目。唯一‘的支出是每天的午餐费。午餐费一年的花销是3万日元左右,等于是三天工资。三天工资解决孩子一年的伙食费,未免太便宜了。
高中开始就不是义务教育了,收费就要高得多了,一年的学费“高达”10多万日元甚至是20万,要整整花掉一个人将近一个月的工资。我没有孩子上高中,但有类似情况的可以自己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一个月的工资够不够支付一个高中生一年的学费。还要记住,人家的最高花费是一个月工资,也就是全日本最好的高中,拿这个条件去对比会更清楚。
上大学那就不用说了,公立学校学费约50万日元/年,也就是将近两个月的工资,学校还有各种奖学金、助学贷款。私立大学学费约100万日元/年,相当于三个多月的工资。在这方面中国倒真算是和世界接轨了。这么看来,中国大学的收费倒还真不是最贵的。不过日本不管上幼儿园还是大学,收入不高的家庭都可以申请困难减免,连私立大学也不例外。
(5)医疗卫生
日本医疗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人都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险分三个等级,分别是老板级、普通级和家属级,自己开公司或收入特别高的属老板级,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级,没工作韵家属和儿童从家长的工资里缴,从成年起必须独立缴纳。一个月约几千至几万日元,主要按收入多少缴纳,直接从工资走。看病都得带国民健康保险证,医疗费个人交10%一20%,保险里出80%一90%,太高了还可以申请减免。
不管从收入水平、社会环境指数、国民幸福指数等各方面来看,日本人都走在大多数国家前面。之所以要絮絮叨叨地拉了这么多家长里短,只是想给那些盲目自大者泼一瓢冷水,也给我们自己一个最明确无误的信号,那就是:日本还在我们前面。
3.“抵制日货”的命题
200多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解释这样的理论很麻烦,我们还是用中日两国为例实际做个比较。在经典的贸易理论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暂且就套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好了。
假如中国花5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花5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日本花1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花4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虽然日本无论生产汽车还是衣服,都比中国生产能力强,但是做一个计算,结果居然还是贸易比较合算。
在中国和日本不做贸易的条件下,中国人花505个工时,可以得到一辆汽车和一件衣服,但是在贸易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呢?如果中国把这505个工时都用来生产衣服,很显然可以生产101件衣服,这个时候,在日本市场上是25件衣服换一辆汽车,中国就可以拿101件衣服中的100件,去和日本人做生意。假设中国商人和日本达成共识:“50件衣服换l辆汽车”,中国能换回2辆汽车。在贸易的条件下,中国人花同样的505个工时,得到了2辆汽车和1件衣服。对比下来,显然做贸易对中国有利。
让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情况:
现在日本人有200个工时,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其中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1辆汽车,另外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25件衣服。
在和中国做贸易的条件下,日本决定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生产汽车,于是用所有的200个工时生产了2辆汽车,日本决定出售其中的一辆给中国,在中国的市场上“1辆汽车=1 00件衣服”,日本的条件是“1辆日本汽车换50件中国的衣服”,中国觉得有利可图,答应了。
这样在做贸易的情况下,同样的200个工时,日本得到了1辆汽车和50件衣服,而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25件衣服。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中国之间通过“一辆汽车换50件衣服”这样来交易,都取得了实惠。所以只要是贸易,只要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相对“更”为擅长的生产,就能够提高交易双方的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和人民的福利。所以中日之间这种经济互相依存的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其次,现在的中日经济早已超越简单的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模式。
中国的很多工厂是由日本投资的,也就是说不少看似日本产品的,其实都是由中国工人生产的。另外,许多电子产品的元件,比如随身听的机芯,都是日本生产的,中国厂家即使加上国货的牌子,实际上还是日本货。假如双方发生全面的贸易战,那么所有的日本商品都要退出中国市场,中国的一大批企业就会关门,工人失业,大批人面临生存危机。真到了那时候,恐怕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了,人心浮动、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就变成社会危机了。
以上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合理性,抛开政治因素,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利无害的。不管是中日也好、中美也好,还是和任何别的国家,贸易都只会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现实中政治因素总是会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形成两国交往的杂音。但这种干扰的结果是,双方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最终不得不互相妥协让步,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2010年4月起,中国和日本在贸易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摩擦。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的大葱、香菇和蔺草席实施临时紧急限制进口措施,中国方面出于大局考虑,没有对日方采取实际行动,但日方紧接着又变本加厉,要在筷子、鳗鱼、毛巾、领带、袜子等各个领域对中国采取同样的措施。中国政府再也不能坐视不理,6月,国务院宣布对原产于日本的手持电话和无绳电话、汽车、空调三种商品加征关税,以表示对日本的抗议和反制。从这一刻起,双方的贸易战正式开打。
这场看不见的硝烟结果如何,中国人能在贸易战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吗?日本又如何呢?
首先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这场贸易战损害农民的利益。日本人不进口中国的大葱对中国确实有打击,而且打击很大。稍懂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人会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在中国,农民纯种植粮食是不赢利的,…般的农户真正的收入是种植经济作物。而大葱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市场前景又不错,所以中国很多农民都在种植,尤其以山东、河北一带农村最多。大葱作为一种外销的产品,现在已经是某些乡镇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日本限制中国的大葱后短短一周内,大葱开始挤压严重,价格整体跳水,农民看着自己的收成欲哭无门。问题分析到这边就很清楚了,贸易战伤害的是中国的农民。无农不稳,农民的收入成问题,那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及社会治安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但是赞成贸易战的人又有新论调了,即为了报复,哪怕是自己受到损失,也要让对方受到更大的损失,这就是“谁都别想好过”的指导思想。那么中日贸易战对谁伤害更大呢?关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还真没有统一的结论。不过简单看一下双方贸易战受损的商品名单,还是能得出一些模糊的结论的。
表面上看,中国不进口日本家电和日本不进口中国的大葱是非常对等的事情。但仔细想想总觉得不对头,日本的照相机、汽车放在那里也不会烂,但中国的大葱三个月后基本就剩下一滩水了,谁的损失更大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生产不出来那么好的汽车和相机,但日本人是可以种植出非常不错的大葱的,也就是说日本人不用你的产品还有替代品,而中国人就不行。
那用欧美的怎么样呢?可以啊,可是人家欧美远隔千山万水,光运费就得一大笔银子,老百姓大葱都砸手里了,哪来的这么多钱买?
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是农产品、矿石和初级工业产品,是原料级的;从日本进口的包括成套仪器、特种金属制品、车辆等成品级产品(包括技术转让)。我们出口日本的较容易替代,日本出口我们的很难替代。
还有,日本工人如果失业还有各种保险和社会福利,但中国农民一年没有收入的后果是什么,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清楚。
这么看来,中日发生贸易战,损失更大的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但不要以为日本人就会得到什么多大的好处。“杀敌一万,白损八千”是古已有之的教训,战争无赢家,在获得某些利益的同时,自己的利益也一定会受到损害。贸易战的后果,日本也一样要承受。
日本汽车业老大丰田公司坦陈,中方的反限制措施对丰田“从长远看将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迫切希望两国尽早谈判解决问题。对华出口的日本企业也纷纷向日本驻华使馆反映,“现在愿意购买日本商品的中国企业和顾客在急剧减少,这样是无法做生意的。”对日本12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对日本实行进口限制表示“全面反对”和“希望取消"的占了50.6%。这个曾经的数字放在今天和将来依然有效。
日本目前经济萧条,最大的依靠是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中国的贸易。如果贸易战继续升级,对日本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日本农民确实乐了,可是日本消费者和日本工商界却是平白无故遭受了无妄之灾。所以发动贸易战,日本也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有苦难言。
4.消除仇恨,重铸友好
日本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经常宣称它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心理上的距离又是远隔天涯。
中国、日本这两个国家真的很奇怪,从古代起中日就是邻居了,按照现在的交通情况来看,日本距离我们比绝大多数国家都要近。但说到谁是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相信所有人都会说那就是日本。相同的皮肤、相同的人种、相近的文化传统,但历史上除了唐朝时期,中日就没有真正特别友好过;日本曾经是我们的学生,但如今远远超越了我们;古代日本还多次与中国发生过战争,尽管规模不大;它曾经无情地伤害过我们,而我们的前辈又曾经都渴望去那里学习,想学他们的强国之路;现在的日本已经走上了发展之路,但中日民间的心理隔阂仍然是那么的深。
两国之间为什么就不能真正地友好起来呢?
当然,历史上的日本曾经深深地伤害了中国,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甲午一战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二战导致中国近3000万无辜者死难,中国现代化进程也被中断。因此中国人对日本有仇恨心理倒是完全正常的,也是符合逻辑的行为。
但是,仇恨就那么难以放下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逻辑就不能让位于“和平共存”吗?看看历史上那些曾经是死敌的国家,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战时期,德国闪电战席卷欧洲,很快控制了大片欧洲大陆。德国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逮捕犹太人,宣布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无数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一部分幸运者被安排去为德国企业做苦力,熬过那最不堪的岁月而幸存下来,更多的人惨遭毒气和机枪杀害。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累累白骨见证了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二战后,以色列建国,与德国建立了正常国家关系。
虽然以色列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纳粹分子的全球追缉,但都是具体针对当年那些死硬的纳粹顽固分子,是那些手上沾满了鲜血的刽子手。以色列从来没有针对和平后的德国老百姓。
应该说以色列之于德国的仇恨,比我们要深得多,他们的遭遇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当时的以色列没有自己的国土,无所谓后方抗战,他们是在全世界流浪,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