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婚姻是座围城
张爱玲说,最怕的是,一个有才的女子突然结了婚;朱德庸说,恋爱是两个人散打,结婚是两家人群殴。可见,对婚姻的恐惧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恐婚”更像流行病一样,“传染”给不少都市男女。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看城里边,风景独好!没进去的想进去,在里边的想出来。也有人徘徊在围城门口举棋不定的,到底进还是出呢?
80后“恐婚族”有N个最怕:最怕去恋爱对象父母家,最怕遇到“先走一步”的朋友怀里抱着孩子问“还没结哪”?最怕过生日,吹蜡烛时父母兄妹的话意味深长“又大了一岁啊!”……男人惧怕系上这根叫“围城”的领带,女人怕套上那枚叫“婚姻”的戒指。周杰伦在接受某杂志访问时透露自己就是“恐婚男”,他甚至感慨道:“有时候我会庆幸结婚的那个人不是我,看到他们步入礼堂,有老婆小孩,反而会成为一面镜子,叫自己不要那么早结婚,心里会呐喊单身真好。”
据调查,近年来全国登记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显著推迟。尤其在广大80后群体中,平均的初婚年龄已经大大延后。早已到结婚年龄的80后如今却以恐婚的状态迈入剩男剩女的行列。面对父母的唠叨,年龄的增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恐婚族”非要狠狠地拽着青春的尾巴不结婚呢?前不久,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对湖南40名已达适婚年龄的80后发出了问卷调查,据统计结果,有18人表示自己恐婚,有15人表示自己身边有朋友存在恐婚。
有人总结“恐婚族”的六大特征:
1.神采奕奕掩盖内心恐惧
恐婚者总是神采奕奕,风度翩翩,面带轻松的笑容,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其他恐惧症患者那种眼神惊悚、身材消瘦、肌肉紧张的病态特征。
2.往往具备优秀个人条件
恐婚者拥有令人羡慕的择偶条件:思想前卫,个性率真,收入不菲,生活惬意,娱乐丰富,从不为无谓的事发愁;人缘不错,朋友众多。
3.周围总有人劝其结婚
恐婚者身边总围绕着许多人喋喋不休:年纪不小了,该结婚了。每到此刻,恐婚者就习惯性地咧咧嘴,把这些话置于脑后。在充实快乐的单身日子里,结婚是个枯燥而公式化的概念,人生,还没有教会他未雨绸缪。
4.社交尽量避开诱惑眼光
恐婚男士总在一切社交场合,小心翼翼避开25岁以上的女孩投过来的诱惑眼光,他们自作多情地担心,如果在交往问题上态度暧昧,一年半载后这些处于敏感年龄的小姐就会以分房之类的借口提出结婚,故作轻描淡写地将他骗进家庭的牢笼。
5.常感到婚姻事关重大
恐婚者以各种理由徘徊于围城外,怕失去自由,怕被老婆孩子套牢,怕婚姻毁了现如今的快乐。也许有一天,他们能咬牙切齿说服自己克服婚姻恐惧症,但心理上的巨大障碍可能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6.难以揣度未来是否幸福
在恐婚者内心里,未来幸福与否实在难以揣度。也许,婚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可责任和沉闷似一条危险的绳索,仍让他们感觉压力和恐怖。
出生于1983年的何佳佳在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太原,一个人来到北京打工,并且在北京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在相恋了两年之后,男朋友向何佳佳求婚,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场就答应了。
于是,两个人就开始准备结婚的事情。定彩礼、定婚期,拍婚纱照、订酒席、预约婚庆、通知亲朋好友,结婚之前的一切步骤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婚期定在了2010年2月10日。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何佳佳经常会想象自己结婚时候的情景,“一个人常常会发呆、傻笑,想到结婚当天的情景就会感觉很幸福。”
但是,眼看幸福一天天临近,“意外”却发生了,何佳佳突然通知家人和男朋友要推迟婚期,“我们当时一听就傻了,还有半个多月日子就到了,酒席定好了,亲戚朋友们也都通知了,新娘子突然不结婚了。”和男朋友感情没有发生问题,何佳佳就这样选择了“推迟”婚期,这样“意外”决定让家人和男朋友顿时没了主意,“别人是想结婚都没有合适的对象,你有个这么好的男朋友,而且连结婚日期都订好了,却突然不结婚了,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但无论谁来劝她,何佳佳都坚决不改变自己的决定,“不是不结婚,只是推迟时间,具体推迟到什么时候,等我想好了再说。”
说起决定推迟婚期的原因,何佳佳说自己绝对不是一时冲动,只是随着临近婚期,她心里慢慢对婚姻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决定结婚的时候,心里只有一种感觉就是幸福,但慢慢地,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开始对自己结婚的决定产生了怀疑,感觉自己还没有做好结婚、成为别人妻子的心理准备。”同时,何佳佳也承认,她害怕结婚之后,原本浪漫的爱情因为婚姻而变质。“我仿佛可以看到结婚10年以后自己那黄脸婆的样子。一切都归于平平淡淡,晚上和丈夫静静地坐在客厅中,整天忙着柴米油盐,做家务。和其他人的交流话题也会流于孩子和丈夫。”
“不是都说嘛,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害怕自己进入围城后就出不来了。”其实,何佳佳也知道自己这样临时决定推迟婚期的“危害”有多大,“我清楚自己这样会伤害很多人,而且受伤最深的是我男朋友,我爱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也很内疚,可能这就是人们说的‘恐婚症’吧。”让何佳佳感到安慰的是,尽管很难接受,但是男朋友还是对她表示了理解,“他说他会等到我对婚姻不再恐惧,真的很感谢他的理解。”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婚姻使每个人在家庭甚至社会中的角色有所转换。一旦结婚就意味着成为某人的丈夫或妻子,必须要承担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堆的家庭琐事,包括复杂的婆媳关系,想想这些还不如做个自由的单身者,于是众多的80后止步于婚姻的殿堂前,逃避了婚姻的责任。
孙小平,出生于1984年,在杭州一家外资银行做金融投资工作。两年前,他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不远千里地来到了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两人都属于浪漫派,于是在西湖边的老洋房里过着租房的日子,打开大门面前就是西湖,景色煞是醉人。去做过客的朋友们都羡慕得一塌糊涂。可是,一向悠哉悠哉的孙小平,如今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遇到熟人就打听买房子的事。“丈母娘发话了,说我们两个是时候结婚了,不过得先买房,还不能是二手的。”平时收入还不错的他,立即感到压力不小。现在女友每次从她爸妈家回来,都要传达“上级”的最新意见,孙小平觉得心里十分厌烦,眼前美丽的西湖似乎也黯淡了。
房子、车子、票子、奶粉钱,物质生活的飞速提升,压得80后们喘息不已。恋爱的时候有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可以不考虑,但一到结婚,有很多物质条件就成了摆在夫妻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开始一段婚姻需要成本,经营一段婚姻同样也需要成本。就算想结婚,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现在是否有能力承担一个家庭的重担。这成为了当下80后恐婚的最大理由。
其实,“恐婚”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社会现象。80后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一直以来都是习惯接受别人的关怀,自己并不擅长照顾别人和承担一些责任。而80后恐婚的“病源”主要是放大了生活的压力,在考虑婚后的经济责任、家庭琐事等之后,他们对婚姻显得诚惶诚恐。
通常,婚前不适症状第一次出现是在谈婚论嫁阶段,主要是对婚姻持久性的怀疑和恐惧。这种恐惧一是来源于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宣传”,以及一些媒体对各种婚姻问题剖析过多地“暴露”了婚姻的阴暗面,使有“结婚意向”的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以致产生对婚后生活“走向”过分忧虑和对婚姻失败的恐惧;另一个原因是,一方对另一方某方面不是很满意,或对对方某些缺点在成家后能否改变、自己能不能适应等心存疑虑。
第二个阶段是结婚的前一个月或前一个星期出现的恐惧、紧张、焦虑等“症状”。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这时产生“恐婚”的原因是对婚后生活困难程度的“扩大”。
有一个古老的外国民间故事:一天,一个少女去地窖取酒,上楼梯时不慎摔了一跤,摔碎了酒瓶,扎破了手。她忽然想到,如果将来自己的孩子去地窖取酒的时候也摔了一跤并扎破了手,那有多可怕啊!想到这里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母亲闻声赶来,一听说将来自己的外孙可能受伤,也哭了起来。随后来的外祖母也听说了“将来的不幸”,三个人哭成一团。这个故事可笑吗?现代的“恐婚一族”不也是这样吗?
“都市恐婚症”是很多80后的通病,对婚后可能有的平淡生活的恐惧、对婚后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恐惧,是他们害怕步入婚姻殿堂的最关键因素。这种“将来的不幸”让他们望而却步!可是,婚姻难道不是对爱情在法律和社会上的一种保障和认可吗?其实,婚姻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人人都渴望在婚姻中永远能够得到爱,然而,永远的付出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有人指出,男性对婚姻的焦虑,是对自己能不能承担起家庭重担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主要考虑的是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恐婚的女人普遍是理想主义者,她们所期待的是一种完美的生活。对于婚姻她们根本没有想过是怎么回事,对“嫁”这种仪式的向往,远远超过对嫁的结果和对婚姻的向往。也就是说她们所谓的想结婚,只是想得到“嫁”这样一种仪式,而不是嫁过之后的婚姻生活。一旦提到婚姻生活,她们往往会呈现出恐慌的表情。一般情况下女性担心的是婚后最初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公公、婆婆、小姑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因为不会做家务,而担心别人挑剔自己。
“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穿了才知道”。拒绝穿鞋,也许避免了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恐婚族”应放宽心享受二人世界,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婚姻中的双方要多了解和理解对方,这样爱情才会甜蜜、婚姻才能长久。
剩男剩女时代的爱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一路拼搏努力,一路寻寻觅觅,阴差阳错地竟然蹉跎了下来,很多人蓦然间发现,比自己岁数大的、岁数小的纷纷进了围城,自己却成了被剩下的那一小撮人。于是他们就有了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剩男剩女。“剩男剩女”指的是现代都市中的男性女性,他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他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大龄青年,被贴上“剩男剩女”的标签。
圣斗士、必胜客、斗战胜佛、齐天大圣,这些再熟悉不过的词,已经被冠名给了“情剩”们:在网上,“剩女”们被按照年龄划分为不同级别:25~27岁为初级剩客,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28~30岁为中级剩客,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31~35岁为高级剩客,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斗战剩佛”;到了35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
剩女,不是剩下没人要的女人,而是自己把自己挑剩下的一群“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比她们年纪小的也在挑三拣四之后喜气洋洋地嫁人了;比她们聪明的没她们漂亮,比她们漂亮的没她们聪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们。有人说,剩女是被男人制造出来的。因为她们独立,有工作,有房子,有车子,普通的男人不敢往旁边站,至于优秀的男人,他们更不急。
剩女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生活环境舒适幽雅,却在爱情上迟迟停留不下来。出类拔萃的男人是不会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要做好她们背后的男人,压力太大。这样导致长时间感情生活不协调,迟迟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随着年龄增长,也就在社会上剩了下来,所以成为了剩女。
剩女方兴未艾,剩男又出现了。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进入剩男时代,2007年中国男性已比女性多出3700万,其中0岁至15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1800万。
专家认为,3700万缺口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在现在至未来许多年内,由于社会可供应的婚育年龄的女性人数无法匹配适婚男性人数的需要,婚姻的挤压问题将异常突出。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口在达到婚龄时,将会有10%的男性不能成婚。当社会进入“剩男时代”,一些男性由于诸多方面的相对弱势,将要“将单身进行到底”。
王心楠出生于1980年,是80后的第一代,然而30岁的她,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她是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宁缺毋滥”,在寻寻觅觅中,恍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列入到“剩女”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