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新空是一家年轻人扎堆的公司,有一半中层管理者是“80后”。“我希望为员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更准确地说,我希望做一家有人情味的公司。”走过许多国家,李晋吉还是对硅谷高科技公司的管理模式情有独钟。时至今日,他还是习惯用“哥们儿”来称呼当年的创业伙伴。有人说善于与员工交流的李晋吉像“班主任”,但事实上,他更希望能与员工像“哥们儿”般相处。
和李晋吉一样,陈曦也是80后创业的典范。陈曦出生于1981年,是畅网科技合伙人、CEO,14岁就考入天津大学少年班。2005年,从1万多名竞争的创业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东方卫视《创智赢家》冠军,名声鹊起。
2004年,陈曦和两名从英国回来的MBA联合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创立畅网科技,他选择的项目是手机网络游戏,通过类似于WAP的技术让任意两个手机用户可以进行互动游戏,现在已经排名行业前三。2009年年底,一旦获得第二轮融资,市值就将达到3000万美元。
陈曦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也是管理核心。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一颗流星,“倘若没有为社会贡献价值,‘名’就是一种巨大的讽刺。柳传志一代的企业家基本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明天或许陈天桥、江南春也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不知道能否成为一个经典的英雄,但治国平天下,会是我一直的追求。”稍一停顿,陈曦又坚定地补充说:“当然,我始终相信我会是个名人。”
在外人眼里,陈曦或许更应该理所当然地选择一条学术研究的道路,成为科学家。但外表沉静的陈曦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虽然他渴望能安静地坐在研究室里研究理论,或是周末的下午给别人讲课,也喜欢经济理论和哲学,崇拜尼采、萨特、叔本华和黑格尔,但他却选择了退学,走上通往企业家的道路。
对于这个决定,陈曦的解释是,“我希望能成为对社会、对别人有贡献的人,能为更多人承担责任,但自知天赋不够,很难用科学理论造福社会。而企业家是个不错的角色,我想用商道改变社会。另外,我从小就对经济敏感,有成为创业者的特质。”
的确,他比一般人更早地展现了创业天赋。在少年班上学期间,陈曦就开始赚钱了。1997年初,当很多人对互联网还很陌生的时候,他已经利用B2C的模式赢利,“比马云的阿里巴巴要早几年。”一家香港的风险投资公司一下子投了400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陈曦毅然离开了学校,和伙伴们在天津、北京、杭州等地开设了公司,他的身价也一下子涨到了几千万。
1999年,他在北京创办了第二家公司,做行业管理软件开发。年轻的陈曦早就听过许多IPO的故事,上市的愿望异常强烈。他并入了一个据称即将上市的公司,最终该公司并没上市,陈曦的公司股权却在并购后异常复杂,局面难以操控。买壳上市的失败让他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惨败,身价一下子从几千万直落到50元。
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一个人坐在已经破产的公司的办公室,看工人们一点点把家具搬空,守着一盏小黄灯看天一点点亮起来。但他没有被失败击倒,“失败的教训是很好的财富,给了我更多思考的机会,让我不断去完善自己。真正伟大的斗士不仅仅是把对手击倒,而是被失败击倒后再勇敢地站起来。”
“今天我选择一件事情会非常专注、有耐心,尽管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我,我还是会坚持。”他也时常会想,或许今天所做的一切明天就都没有了。“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残酷地循环往复,但我不怕,能够成功的人必须明白‘大赌大输’的道理。”
而另一个80后创业者对于创业有着另一番理解。赵宁,生于1982年,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2000年注册域名“中关村男孩”,2003年注册成立华宁志远公司,后将网站更名为“非常在线”。
赵宁天生就是个商人,当童年玩伴还做着“警察梦”、“科学家梦”时,他却说:“长大后,我要开公司当老板!”也许是一种缘分,赵宁与互联网结缘很早。初一那年,家里的电脑升级为586,赵宁开始学着上网,学着建个人主页。也是从那时起,他将自己的创业方向定在了互联网。
赵宁是那种典型的北京男孩,说话够冲、够爽直。面对笔者,他毫不隐瞒:“我从小就淘气,初中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好,物理考试还得过20多分。”但突然有一天,这个让老师头疼的差生却开始发奋学习了。问起原因,赵宁的回答很简单:“我的创业目标促进了我的学业。”那段做个人主页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创业,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想通了,赵宁行动得很快——他让爸爸买了一张汉语拼音表,贴在墙上天天看,他甚至将小学数学书、语文书统统买回了家。
2000年,还在上高三的赵宁用“中关村男孩”的名字注册了域名,而这也成了非常在线的前身。赵宁是个恋旧的人,比如他至今还在用着一个神州行号码,那是他的第一个手机号码。再比如他的MSN上至今还保留着“中关村男孩”的拼音缩写,那是他事业的起点。2003年6月,一直用业余时间“倒腾”网站的赵宁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休学创业,“和我一块创业的有5个人,他们已经提前租好房子开始办公了,而我却还被‘关’在大学城里。如果因为做得不好而失败的话,我心服口服。但如果因为毫无发挥空间而失败的话,我不甘心。”等待学校审批的过程很熬人,也正因如此,赵宁至今都记得接到学校批准通知的日期——2003年12月14日。第二天一早,赵宁骑车出了家门,但这次他的目的地不再是学校,而是中关村。从学生到老板,赵宁的角色转变只在一夕之间。
创业之前,不少亲戚都在给赵宁泼冷水。“一件事能否成功跟其他人怎么说没有关系。能创业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样,那大家就都成老板了。”赵宁有自己的判别标准。为积累人脉,赵宁在创业前专门跑了一年的发布会,认识不少圈里人。正是这些圈里人给了他最中肯的意见。
“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正是因为这份平和的心态,赵宁可以在王府饭店吃大餐,也可以在地摊吃五毛钱的馅饼;因为这份平和的心态,他可以开车去公司,也可以坐公交车去上班;因为这份平和的心态,他可以在听到“非常在线做得不错”的评价时谦虚道谢,也可以在听到“非常在线毫无特色”的评价时欣然接受。
为了创业,赵宁自掏腰包,将攒下的10万元钱全部投了进去。创业是艰苦的。为了省钱,他们在每月租金1660元、冬冷夏热的铁皮房里办公。为了省钱,他们将服务器放在成本较低的天津……最开始,非常在线的内容很少,知名度很低,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那时即使是免费给厂商做产品评测,都没有人愿意与我们合作。”问赵宁创业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竟然是“用一周的时间为公司拉来第一个客户”。那是一个专做电视卡的客户,牌子不大,当时的广告费是每月400元。万事开头难,但赵宁还是做到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挺过那段日子。想要创业,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创业就是一条走不完的路,如果选择这条路的80后不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那么这条路永远就是一条不成功之路;相反,如果付出了努力,坚持走了下去,这条路或许将是一条走向成功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