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焕和桥公山在前往庆州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味儿:与其兵败被杀,不如明哲保身。半路上,两人一拐弯,奔李渊而来。见了皇帝,说明实情。
李渊一听,这还了得,这不是谋反吗!
他马上命人:把杨文干给我抓来!老子亲自审问他!
然后命令:让龟儿子建成来见我!
他这一发火,元吉先吓坏了。可这小子经常供电不足导致大脑死机,做事不思考。火烧眉毛了,还保杨文干干什么?不就是个小卒子吗?他倒好,偷着让前往庆州宣旨的官员传话,告诉杨文干:千万别来送死!
杨文干一听,大脑顿时供氧不足,傻了。这时候,明智的做法,是负荆请罪,毕竟太子的计划尚未实施,武器也没送到自己这里,没有谋反。坦白从宽,说不定还有活路。
可他担心,太子会把自己当成替罪羊,一冲动,道:“去见皇帝老儿,死;不见,抗旨不遵,也是死。索性反了吧!”
胆子不小。也不看看自己和大唐的实力对比,居然反了。从庆州起兵,直攻宁州。
这边反了不说,那边李建成也差点吓尿了裤子。可惜建成还不够狠,如果够狠,索性就和杨文干里应外合,大闹京城,可他不敢。
手下谋士赵弘智建议:“事已至此,负荆请罪吧!”
建成默默点头,又摇头:“负荆请罪,爹能饶了我?”
赵弘智冷笑:“自己的老爹,你还不清楚?耳朵根子多软?负荆请罪是第一步,第二步,开门,放美女,咬你老爹;第三步,找几个能说会道的大臣给您美言,应能涉险过关。”
太子暗想,若不造反,恐怕只有这条路可走了。
于是找到老爹,负荆请罪。李渊憋足了老脸,痛骂一顿,把建成关了黑屋子,让他面壁思过。
杨文干已经造反,战报雪片般飞来。不久,宁州也被杨文干给“干”了。
李渊着急起来,这种形势,还得靠老二。于是把李世民叫来商量。
李世民心中冷笑:“老爹真沉不住气,小小一个杨文干,就紧张成这样。”表面可不能表现出来啊,唯唯诺诺,谦虚谨慎:
“老爹,您就放心吧,甭怕他。地方上如果灭不了他,稍微派个将领,立马完蛋!”
李渊沉吟了一会儿,说:“杨文干是不行,我担心的是,这件事牵扯到老大建成,万一其他地方有响应的,就麻烦了。还是你去吧。”
李世民听罢,正要回去准备,李渊叫住他,沉默了一会儿,道:“你去讨杨文干,杀鸡用牛刀,我不担心。等你平定贼寇回来,就把你立为太子,建成呢……改当蜀王吧。四川这个地方,兵力较弱,他如果将来有异图,平叛也不困难。”
世民有些伤感,看来,在老爹眼中,不管谁当太子,都免不了血战。
后面的战争,就不叫战争了。
在唐朝历史中,亮出名字,就能把敌军吓个屁滚尿流、不战而胜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另一个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还没到宁州,叛军先吓破了胆,主动把杨文干的脑袋交出来了。
不费吹灰之力,得胜回朝。唐高祖李渊也已从仁智宫回到朝中。李世民就眼巴巴地等,等老爹立自己为太子,把李建成贬为蜀王。
等啊等,等到外婆桥,老爹还是没消息。咋啦?——又变卦啦。
前面说了,李建成东窗事发,手下谋士建议负荆请罪,同时还有两条:一是在后宫发动“美女攻势”,李渊好色,最爱这一口儿;二是在朝堂之上,找了一个口蜜腹剑、油腔滑调的奸佞之臣,名叫封德彝的,去说好话。
封德彝是什么人?打个比方说,这人就好比清乾隆帝的宠臣和珅。
哪朝哪代,都少不了这种人,特会说话,让主子听了,心里舒坦。
这个封德彝,是前朝遗老,在隋朝就是有名的奸臣。李渊忠奸不辨,听他巧舌如簧,居然也让他做了臣子。
一面是美女肉弹,一面是糖衣炮弹,李渊早把换太子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外。见到世民,打打哈哈:“嗯,老二,干得不错,继续努力哈!”
就这样,太子之位的争夺战,本来形势急转直下,有利世民,不料建成集团瞅准了老爹的弱点,点对点进攻、注射疗法,终于有惊无险。天平重新向建成这边倾斜。
太子争夺战进入白热化之际,突厥出事了。那时候,突厥已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
东突厥的首领,先后是处罗可汗和弟弟颉利可汗。他俩的老婆,都是多次嫁人的大隋一号和二号超女萧后、义成公主。
萧后投奔小姑子义成公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孙子,也是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处罗可汗就动了心思,说,隋朝对我爹有恩啊,我要以恩报恩,帮助隋朝复国,让杨政道当皇帝。
这当然只是一个政治把戏,目的是让自己师出有名。倘若真帮隋朝复了国,可以想见,杨政道也只能成为傀儡政权。
可惜,处罗可汗折腾了没几天,死了。实权在握的义成公主,把处罗的弟弟立为可汗,即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兵强马壮且贪得无厌、变化无常,从621年到624年,屡次南侵,骚扰不断,双方互有胜负。
李渊对此十分头痛。
这时候,有个昏庸的大臣来劝平庸的皇帝:
“陛下啊,您想想,突厥贼寇为什么老来骚扰?无非是因为咱们长安,太繁华了,太壮丽了,美女太多了,五星级娱乐场所太多了,他眼馋呗!长安越好,贼寇的欲望就越大。所以呢,想灭掉贼寇的欲望,就要毁掉长安的繁华。我们把长安给烧了——当然,美女留着,不能烧。长安烧了,肯定也就不繁华了,贼寇进来一看,说不定作诗一首:西北望长安,可怜一阵烟,失望极了——长安,就这么个破样儿啊。他一失望,以后就不会再来了。”
“烧长安以拒突厥”的建议,是有确切记载的。可以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是,提出这一建议的大臣,具有和赵本山一样丰富的幽默细胞。
这么一个现在看来极富喜剧色彩的建议,李渊郑重接受,正儿八经派人“踩点”,给新都城找址去了。看来,李渊确实被突厥折磨得够呛。
这事儿和太子争夺战不搭边,可双方认定了一点:敌人反对的,就是我方支持的;敌人支持的,就是我方反对的。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双方交手的导火索。
迁都也好,营造新都也罢,可是件大事。建成、元吉这俩高干子弟,巴不得有新地方让他们花花,趁机挥霍一番,快活一番,极力怂恿,劝老爹早下决心,迁都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李世民听说要迁都,越想越气,来劝老爹:
“您这不是让人笑话吗?历朝历代,哪朝没有戎狄之害?大唐精兵百万,居然因为北方蟊贼迁都,不但会让邻国笑掉大牙,还会贻笑千秋啊!您给我几万兵马,宽限点时间,我保证把颉利的脑袋给您送来。如果儿子真的无能,灭不了突厥,您再迁都不迟。”
李渊岂能不眷恋长安?迁都,绝非心甘情愿。儿子一番话,气壮山河,把他的底气又给折腾起来了:“好儿子,就这么办!”当即把寻找新址的人召回,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老爹听了世民的,建成、元吉急了,又来忽悠老爹:
“老爸啊,您可别上老二的当!突厥骚扰,无非是为了东西,给他点财物,他就撤了,何必动兵?老二表面上是为您巩固边防,实际是为掌握兵权,好夺太子之位!老爸您是聪明人,这都看不出来吗?”
俩人一忽悠,李渊的心,又瓦凉瓦凉的了。出兵突厥一事,也就搁置下了。
第二天,李渊依然郁闷。郁闷,就得发泄。一想,得了,到城南玩玩,巡一把猎,散散心吧。仨儿子,都给我跟着。
仨儿子明争暗斗,李渊看在眼里,急在肚子里,按马大哈们的说法,是急得“吃不下觉、睡不下饭,吃不下筷子、咽不下碗”。
这次让他们一块来,目的是增进阶级感情,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别搞成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老爷子一声令下:仨儿子,都表现表现,上马射箭,看谁能夺冠。
老爷子让他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增进感情,儿子们呢,恰恰相反,明争暗斗,处处是战场。比赛也是机会。
建成有一匹北方骏马,身形肥壮,性格暴烈,尥蹶子是它最爱。建成牵过来,缰绳递给世民,道:“二弟啊,这可是匹好马,进口的!好几丈的深沟,也能跳过去。你擅长骑马,过来试试?”
世民嘴角一丝冷笑,飞身上马,追赶前方一头鹿。果然良马,快如闪电,不多会儿,就追上鹿尾巴了。关键时刻,骏马突然蹄子一闪,扑倒在地。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世民,脸不变色心不跳,没等马倒,飞身跃出,毫发无损。马奋蹄而起,世民身形一侧,飞身上马。
马三次扑倒,世民三次跃出,毫发无伤,趾高气扬,顾盼左右:“死生有命,岂是暗算就能算死的?”
建成听罢,暗自心惊。
从猎场回来,建成找到老搭档尹张二妃,施以小恩小惠,如此这般这般。
两美女点头答应,去找李渊。
美女找李渊,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献媚,第二是嚼舌头。献媚需要年轻作资本;嚼舌头也需要资本——皇上得听啊,他不听,或者你没机会说,如何嚼舌头?
献媚,两人没多少资本了,只好在建成元吉那儿搞点“循环经济”、“资源再利用”。嚼舌头的资本,还是有的,毕竟,当年晋阳宫的资历,足够她们吃一辈子。
两人嚼上了:“哎呀老公,秦王李世民,越来越不得了哦!”
李渊问:“此话怎讲?”
二妃道:“秦王居然放出话来,说自己是真命天子,断不可能白白死去哩!”
李渊一听,勃然大怒,叫来世民,痛骂一顿:“龟儿子,走火入魔了,啊?想当皇帝想痴呆了是不?”
世民被训得满头雾水,连忙表示,自己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可以调查嘛!纪委、法院、检察院,都可以来,身正不怕影子歪!
李渊余怒未消,正考虑如何处置李世民,麻烦事又来了。
找麻烦的不是别人,还是老对头突厥。太监报告:“皇上啊,不得了了,突厥又打过来啦!前锋已经到达豳州(今陕西境内)了!”
李渊吃了一惊,怒气也吓没了。脸色一变,宽慰几句,便和世民商量应对之策。
建成和元吉也在旁边,眼见世民化险为夷,干瞪眼没办法。
世民对李渊道:“老爸别急,突厥虽然厉害,有世民挡着,你放宽心。世民愿出兵迎敌。”
李渊转忧为喜,忙道:“元吉,你跟着你二哥,到前线锻炼锻炼吧!世民啊,突厥实力强大,不可小觑,能战就战,能和就和,见机行事,别硬碰硬。”
世民领命,带了元吉,挥师北进。
那时候的李世民,在中原,可谓如日中天,威震敌胆。但是,面对突厥,就不一样了。当时的突厥,兵强马壮,气势正旺。李世民也没想到,这次征程会如此困难。
即便如此,世民还是给元吉狠狠地上了一课。李世民的军事风格是:困难越多越来劲,没点困难多寂寞。有时候打仗,他是磨,把敌人的锐气磨尽了,突然袭击;有时候他是猛,敌人还没站稳脚跟,就被他打迷糊了。他不仅战略思维一流,战术打法更是复杂多变,在他面前,敌方往往未战先怯。
这次再度和突厥交手,李世民决定“不走寻常路”,来点鲜的:反间计。利用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之间的猜忌,巧妙地制造矛盾,让对手无法齐心协力,随后,奇兵突袭,突厥军队兵败如山,只好讲和。
没成想,颉利反复无常,没多久,老毛病又犯了,重新骚扰边境。李渊十分恼怒。
无奈之下,李渊再次派出李世民。这一次,李世民连反间计都用不上了。为什么?原来,“李世民”这仨字的品牌效应,逐步升华,无形资产带来了有形效益。颉利一听,啥?李世民带兵来了?老天,还是求和吧。
双方再次签订和约,突厥这才消停下来。
李世民的“偶像效应”更加扩大,朝野上下,无不佩服。然而,谁能想到,如日中天的李世民,却因此遭受飞来横祸,差点没命。
两次兵不血刃,解决了突厥问题,李渊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他高兴、欣慰,毕竟问题初步解决了;另一方面,他不安,担心。
——自己是不是太依赖世民了?派别人出兵,和突厥基本都是拉锯战;派出世民,两次兵不血刃。万一世民有个三长两短,突厥没了顾忌,大唐岂不危险?
更要命的是,按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一旦自己呜呼、建成继位,建成能容得下世民、世民能容得下建成吗?俗话说,一山容不下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两虎相争,若是建成死了,自己死不瞑目;若是世民死了,突厥趁虚而入,大唐岌岌可危,自己更难瞑目!
真是怕啥来啥,正在剪不断理还乱、长吁短叹之际,自己的堂兄弟、淮安王李神通,神色慌张地前来拜见:
“皇上老哥啊,大事不好,世民死啦!”
李渊打了个激灵,冷汗当时就冒出来了:“你说什么?!”
李神通咽了口唾沫:“没、没……臣一着急,说、说错了,没死,没死!不过——也差不多了,半死、不活,您快去看看吧!”
李渊急匆匆奔往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