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朝华易逝、结集“文存”,颇有些对自己人生盘点的昧道——虽然这还不是时候。
这里集中刊出的是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主要写作成果。已经出版过的、都还有些积极反响,这次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从未出版过的,酝酿时间很久,算是新作。其所以有勇气拿出来,是觉得这些选题尚有意义。
《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和《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是从198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时就开始做的课题,后来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时断时续,延续了20多年。前者主要探讨中国文学价值体系重建,意在从价值论的角度对这个世纪文学作宏观整体的思考和深度剖析,解释文学现象背后人的主观动机和价值追求;但这种研究却似乎犯了后现代主义的大忌,其论点在今天好像有隔世之感。然而,窃以为价值问题是文学创作和研究不能绕过的命题,现在非但不过时,反倒值得特别关注,有待于继续深人探讨。后者对20世纪文学思潮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文学思潮中的重要问题的研究,试图突破对思潮一般勾勒的研究模式,探讨的是历史责任与生命本真的对峙,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的消长,价值与真理的冲突,生命过程解释与历史变迁叙事,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影响,人类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等等这样一些文学思潮中的深层问题;下篇是对中国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探讨,在与徐行言教授合着的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发表过,可以看作是对具体思潮的个案研究。
《原型批判与重释》和《中国文学原型论》,是1992年在复旦大学读文艺学博士前后的成果。它们原是博士学位论文的两个部分,但在答辩后、有专家建议将理论部分单独分出、后经重写成书出版、命之为《原型批判与重释》。顾名思义,一为原型理论批判,辨析有关疑点难点;一为重新阐释,发表自己的看法,力图具有原创性。此次再版做了较大修订补充。中国文学原型论则是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有些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以单篇论文形式发表过,但整体还是第一次面世、尝试将自己重释的原型理论运用于中国文学现象的研究。这两本书的写作、思维较为活跃和自由、行文比较大胆和放肆。
《中国西部艺术论》《中国彩陶艺术论》和《中国陶瓷美学》是“正业”之外的“副业”,介人其中都有些随意和偶然、主要是看中它们潜在的意义和价值。《中国西部艺术论》对西部独特艺术做了初步而较为全面的介绍论述,包括岩画艺术、彩陶艺术、歌舞艺术、佛教艺术、青铜艺术、服饰艺术等等。对西部艺术作整体的观照是本着的起点,而深度阐释并“触类旁通”则是继续努力的方向。《中国彩陶艺术论》,力图建立起关于彩陶艺术研究的初步框架,提出中国彩陶艺术研究的思路,从艺术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彩陶做了系统探讨。进人彩陶领域得益于林少雄博士的组织,而涉足陶瓷领域则得益于程孟辉先生的策划。《中国陶瓷美学》是在《中国陶瓷艺术论》基础上改写的;因考虑陶器和瓷器全貌,其中涉及彩陶的部分,与《中国彩陶艺术论》有些难以避免的重叠,特予说明。这些探讨,在学科壁垒森严的情况下,似乎杂而不专,甚至有些不务正业,旁门左道。不过,我是怀着敬畏之情去接近这些人文领域的,况且歪打正着的事也是常有的,或许肤浅,却很认真。探讨这些艺术门类感觉比“纯”理论的思辨踏实,因为这其中潜藏着许多艺术和美学的理论问题,对它们的深人研究和概括抽象也许是理论原创性的别一种路径。
文稿付梓时,常会发现许多来不及弥补的遗憾和缺陷,此次更是如此。所幸选题本身并未失去价值,都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和深人研究的余地,若能抛砖引玉引起同仁的兴趣,也聊以自慰。
读者明鉴,期待批评指正。
程金城2008年、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