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诗人创作大型咏史组诗颇为丰富,除前几篇所论,可惜多已散佚,今所能见,仅存于书目著录之中。尽管如此,仍有助于窥一代之风气,故移录于下,间亦辨说。
五代后唐人李雄有咏史之作九十首,编为《鼎国集》。《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别集类:“《鼎国集》二卷。”案“二”当字画之误,观后条著录即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别集类:“《鼎国集》三卷。右后唐李雄撰。雄,洛巩人,庄宗同光甲申岁游金陵、成都、邺下,各为咏古诗三十章,以三国鼎峙,故曰《鼎国》。”《讲史与咏史诗》六《孙玄晏及晚唐咏史诸家》:“此当是《三国咏史诗》,盖以地名为题,晁公武遂以为客游咏古之作。一年之内游金陵成都邺下三地非绝不可能之事,然当五代挠乱之世,东西南北果何为者,故疑是晁氏出于误会也。”案晁氏《郡斋读书志》所著录之书,皆为其所实有,而解题文字,多撮抄原始材料而成。细味此条解题,当节自《鼎国集》序之类文字,否则,何以准确知道“庄宗同光甲申岁”出游此三地?若仅依靠诗写三国古地,即推测出游历之时间地点,恐不可能。袁本《郡斋读书志后志》同。案“同光甲申岁”即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李稹《鼎国集》三卷。”案作“稹”误。又:“《李雄诗》三卷。”案当为同集之重出。李氏咏史无存,难窥其作若何。
五代南唐人朱存有咏史绝句二百首,盖今所知唐五代时一家之作为数最丰者。据《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下之上《人物志·耆旧》:“朱存,金陵人。尝读吴大帝而下六朝书,具详历代兴亡成败之迹。南唐时,作《览古诗》二百章,章四句。”《崇文总目》卷五别集类:“《金陵古迹诗》四卷,李存撰。”案“李”乃“朱”之形讹。《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别集类:“《朱存诗》三卷。又:“宋存《古迹诗》二卷。”叶德辉案曰:“前有《朱存诗》二卷,《宋志》有朱存《金陵览古诗》二卷,此疑朱存之误。”所疑甚是。《通志略·艺文略》第八别集类:“李存《金陵古迹诗》四卷(伪唐)。”案此作“李存”,盖袭《崇文》之误。《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朱存《金陵览古诗》二卷。”又:“朱存《金陵诗》一卷。”案此当为同一诗集,惟不详为合编本?抑删节本?
据《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儒雅传》:“杨备字之,建平人也。庆历中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上轻车都尉。往复道出江上,赋百篇二韵,命曰《金陵览古百题诗》,各注其事于题之下,与南唐朱存诗并传于时。”案“景定”为宋理宗年号,时距宋亡不足二十年。可知朱存《览古诗》于南宋末尚存,其佚当在元明之后。
朱存《览古诗》今存十六首,皆由地志中辑出,分别见《全唐诗》卷七五七,一首;《全唐诗续补遗》卷一一,九首;《全唐诗续拾》卷四四,六首。
案以上二家,皆专咏一城一地之故事及古迹,开咏史与地志相结合之风气,影响甚巨,宋以后各代均有大量制作。仅有宋一代,略举如杨备《姑苏百题》、《金陵览古百题诗》,华镇《会稽览古诗》,方信孺《南海百咏》,曾极《金陵百咏》等,乃较著者。又据《至正金陵新志·新旧志引用古今书目》,尚开列有宋人陈轩、马之纯《金陵览古诗》,陈《金陵百题》等。再观宋元公私书目之著录,此类诗集,为数尚多。前所举已足见一般,故不再备录。
由于李、朱二氏开创以联章组诗形式纪咏地理古迹之新体,以地系史事,不专注寄兴,形似怀古,实为咏史,故一并附论如上。
尚有咏史多家,其生平及作品已无考,然观著录之题,亦属大型组诗,故备列如次。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别集类:“《六朝咏史诗》六卷。”案此或为阎承琬作而偶佚其名,参见下条。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阎承琬《咏史》三卷,《六朝咏史》六卷。”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别集类:“《咏十三代史》一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冀防《咏史》十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赵容一作谷《刺贤诗》一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童汝为《咏史》一卷。”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别集类:“《唐史杂咏诗》三卷。”
《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杜辇《咏唐诗》十卷。”案以上二集,观其题即知为五代之后人所作。十一咏经子附论唐代咏史组诗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