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曾论大型咏史组诗在纵向上对后世的影响,其实在横向上对当世也有影响,这就是在晚唐时,有以组诗形式咏写某部经书、子书者,且影响深远。咏经、子自有其题材内容,本不可杂厕咏史之间,但所咏毕竟为古代典籍,乃属历史文化性质,与咏史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且古人亦谓“六经皆史”,因此,本篇便以咏经、子作为附录而略事讨论。
咏经、咏子组诗之创作始于何时,古今学人颇有疑误。
宋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二云:“古今咏史之作多矣,以经、子被之声诗者盖鲜。张横渠始为《解诗》十三章。《葛覃》曰:‘葛蔓青长谷鸟迁,女工兴念忆归安。不将贵盛骄门族,容使亲心得尽欢。’……洪忠宣著《春秋纪咏》三十卷,凡六百余篇。《石大义灭亲》曰:‘恶吁及厚笃忠纯,大义无私遂灭亲。后代奸邪残骨肉,屡援斯语陷良臣。’……张无垢亦有《论语绝句》百篇。《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曰:‘既是文章可得闻,不应此外尚云云。如何夫子言天道,肯把文章两处分?’……”案张横渠即张载,洪忠宣即洪皓,张无垢即张九成。
张政先生《讲史与咏史诗》九《咏经子》云:“宋代乡校盛行咏史,风气所被遂有咏经咏子之作。其初大抵皆是教育作品,而末流亦或演为游戏。”
以上引录二家文字,皆以咏经、咏子组诗肇始天水一朝而为之说,此盖未深考耳。
据《崇文总目》卷五别集类著录:“《咏刘子诗》一卷。”《新唐书》卷六〇《艺文志》别集类著录:“陆元皓《咏刘子诗》三卷。”《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著录:“陆元皓《咏刘子诗》三卷。”知咏子组诗当始于唐。
案《刘子》,亦名《刘子新论》,作者为北朝齐人刘昼,抑南朝梁人刘勰,历代聚讼,莫衷一是。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一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〇,《玉海》卷五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七。今人多认定为刘昼撰。傅亚庶《刘子校释》附录四《刘子作者辨证》。是书凡五十五篇,内容庞杂,故历代书目著录于子部杂家类。然又以儒、道二家为主,表现出儒、道互补的思想:“道者,玄化为本;儒者,德化为宗。九流之中,二化为最……儒教虽非得真之说,然兹教可以导物;道家虽为达情之论,而违礼复不可以救弊。今治世之贤,宜以礼教为先,嘉遁之士,应以无为是务,则操业俱遂而身名两全也。”同上书卷一〇《九流章五十五》。颇合唐统治阶层的主导思想及社会主流意识。因此,“是书盛行唐代”,“系当时最通行之书”,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且远及边裔”,罗振玉《刘子校记》。今敦煌遗书中有残卷本数种。《刘子校释·本书所据版本书目》列有“法藏敦煌写本《刘子》残卷”、“罗振玉校敦煌写本《刘子》残卷”。在唐代,即有袁孝政为之作注。那么,唐人陆元皓在创作咏史组诗的风气薰染下,以《刘子》为题材而赋为组诗,便不足为异。观著录之卷帙,所咏当以百计,惜无片纸留存,不得窥豹为憾。然亦由此得知咏子组诗乃于李唐,而非始于赵宋。
咏经之作,早在中唐即有权德舆《读梁传二首》,只是未成规模。至晚唐时,受到咏史组诗的影响,咏经也出现联章组诗。敦煌遗书中有题为《咏孝经十八章》之残卷,为今所知咏经组诗之最早者。据《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卷中(法藏部分下)《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解题云:“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五言十八首,诗题及次序均依《孝经》各章,内容为隐括《孝经》文义。作者杨满川,生平无考……其中《圣治章第九》末二句云:‘从来邦有道,不及大中年。’‘大中年’当即唐宣宗大中年间。宣宗在当时有‘小太宗’的美誉,敦煌地区于大中初回归唐国,对宣宗大中朝有特殊感情。可知此诗应作于宣宗大中年间,又据题记,此卷抄写于天福七年(942),写作年代应在此之前。”可知晚唐时已有以经书为题材而写之以诗者,并不自宋始。
案中国封建社会自汉以下,历代统治者都提倡孝道,要以孝治天下。唐代自不例外,最高统治者十分重视《孝经》,今西安碑林中的“石台孝经”即为玄宗所注所书,“开成石经”也是在文宗支持下刻立,其中有《孝经》一种。而且,唐国子学及州、县学均教授《孝经》,并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由此可见,《孝经》为唐代蒙童、士子必读之书。显然,《咏孝经十八章》就是产生于这种文化教育环境下,以韵文的形式,通俗的语言,概括的描写,将《孝经》转化为整齐划一的诗句,读来上口,容易记诵,是典型的训蒙作品。兹各举两篇对读,即见一般。
孝经咏孝经
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知,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开宗明义章第一
欲得成人子,
先须读《孝经》。
义章恩最重,
莫若发肤轻。
和睦为宗祖,
温柔是弟兄。
立身于此道,
于后乃扬名。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士人章第五
事父兼之母,
资君爱敬同。
早晨长侍省,
夜寐念祗供。
竭立于家孝,
倾心向国忠。
如斯行孝道,
实乃好门风。
诗句既近似口语,又有韵律,节奏感强,较之原文,显然更适合儿童诵读。
而且,为使《咏孝经十八章》更具可读性,趣味性,从而成为受欢迎的儿童读物,诗人在创作时并不尽是“隐括《孝经》文义”,而是加入一些有关孝行的典型故事。如《记孝行章第十》末二句:“若能学董永,万代是风流。”又如《广要道章第十二》末二句:“子游能易俗,实是好门风。”再如《感应章第十六》三、四句:“严冰泉涌出,鱼跃为王祥。”塾师结合这类故事,讲解孝道,生动有趣,感染力强,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此类组诗作品,就艺术性言,实无足观,甚而“鄙俚不成句,既入论宗,复著理障,较之咏史诸家,抑又不如”。《讲史与咏史诗》九《咏经子》。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既有其产生的根柢,又有其存在的环境,故视之为一种诗歌创作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文化型态,而予以研究总结,似亦不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