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昙《咏史诗》有多种版本,卷帙颇见分合,兹据古今公私书目叙录如后,间亦辨正。
《崇文总目》卷五别集类四著录:“周昙《咏史诗》八卷。”
宋郑樵《通志略·艺文略》第八别集五诗集类著录:“周昙《咏史诗》八卷”。
明焦《国史经籍志》卷五别集著录:“周昙《咏史诗》八卷。”
案以上所著录之八卷本,盖原编卷帙。许总《唐诗史》第六编第三章第二节《淡漠情境的表现及其平庸化趋向》谓:“周昙有《咏诗史》八卷,分门别类”。案今传周昙《咏诗史》最早板本为宋刻重编三卷本,分作十门,但原编八卷本是否也分门类,既无传本,又无著录,不得而知。不过,惟《崇文总目》著录者当为实有,后二种仅据目过录,并非其时仍有此本。
明祁承《澹生堂藏书目》卷一三集类第六别集类《三唐百名家诗集》本下子目有“周昙《咏史诗》三卷”一种。
明佚名氏《近古堂书目》卷下唐诗类《百家唐诗·晚唐四十二家》下子目仅列诗人姓名,其中有“周昙”一目。
明赵琦美《脉望馆书目》收字号唐人诗集类《旧版百家唐诗》十四本下子目仅列诗人姓名,其中有“周昙”一目。
明高儒《百川书志》卷一四集志三唐诗类著录:“《经进周昙咏史诗》三卷,守国子直讲周昙撰进。自唐虞历隋,君臣上下,政治贤否,各咏绝句,以昭明鉴,进上时君,用心勤且忠矣,有关世教。凡百九十五首。”案高氏在《李君虞集》二卷的解题中有云:“予所收唐诗,率多别本,出入不同,鲜卷数者,多从《唐百家集》。”而检同类中著录的其它唐诗集,大多与《唐百家诗》集本合。又此条著录之书名、卷帙、题衔及诗篇数目,均与《唐百家诗》集合。据此,可知此本与上三条著录者,均为明朱警辑刻《唐百家诗》所收《经进周昙咏史诗》无疑,乃丛刊本,而非单行本。
明徐《徐氏家藏书目》卷六集部文集类(唐代)著录:“周昙《咏史诗》三卷”。案此类所著录唐诗小集与《唐百家诗》吻合,可知周昙《咏史诗》即收在《唐百家诗》中的《经进周昙咏史诗》。
清王士《带经堂诗话》卷六总集门三题识类:“唐周昙《咏史诗》绝句上、下二卷,起唐虞讫隋,凡二百首,每首有论断缀诗后,词旨陈腐,亦胡曾之流也……此集乃禾中项药师写本。”案项药师名靖,字药师,清初藏书家。此谓上、下二卷,其为抄藏者重编卷次欤?案乾嘉时人彭元瑞藏有一部周昙《咏史诗》,“从项药师、朱锡鬯旧抄本录得”。且彭氏曾参预《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的编撰,著录原为季振宜所藏之宋本,并用此“宋本再校”抄本,大叹二本文字讹误之多。但彭氏并未指出二本之间有卷数、篇目之异,可见抄本当由宋本出。而宋本乃上、中、下三卷,则王氏谓“上、下二卷”者,或有讹文脱文乎?又宋本有诗一百九十五首,而王氏谓“凡二百首”,不知是计数有误?抑或约举整数?
清朱彝尊《潜采堂竹行笈书目》发字号著录:“周昙《咏史诗》一本”。案此为抄本,见后《知圣道斋读书跋》著录周昙《咏史诗》条。
清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卷二诗集类著录:“周昙《咏史集》三卷。”
清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延令宋板书目》著录:“周昙《咏史诗》三卷,一本。”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六《宋版集部》著录:“《经进周昙咏史诗》,一函一册。唐周昙撰。书三卷。揭衔‘守国子直讲臣周昙撰进’。分八门,自唐虞至隋,以人系题,得七言绝句二百三首。每首题下注大意,诗下引史而以己意论断之,谓之讲语。当时进讲体式如此。椠式与《书仪》相似,宋本之最佳者。”案此本今有天津古籍书店影印本,详参下节考证。据影印本,全书分十门为唐尧、三代、春秋战国、秦、前汉、后汉、三国、晋、六朝、隋,而诗篇总为一百九十五首,可详参后表。案此本虽有少许文字残损,但绝无缺页,故所谓“分八门”、“计七言绝句二百三首”,与著录之本,实不相符。何以如此?久思其因,终有所悟。原来,《后编》撰者承应皇命,敷衍塞责,粗粗翻检书页,依题记数,连同所谓八门之目合计,恰为二百零三。自此书目作如是著录,后多有从其误者。
清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卷五集部别集著录:“周昙《咏史诗》三卷,每题下注大意,诗下引史,加以论断,题唐国子直讲周昙撰……周诗自唐虞至隋,七言绝句二百三首。”
清莫友芝《亭知见传本书目》(上)卷一二集部二别集类一著录:“《咏史诗》三卷,周昙撰。亦自唐虞之隋,以人系题,七言绝二百三首。每首题下注大意,诗下引史,而以己意论断之,当时进讲体式如此。揭衔守国子直讲周昙撰,椠式与《书仪》相似,乃宋本之最佳者。《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所载。”
张政先生谓《经进周昙咏史诗》“三卷本,存诗二百三首,有讲语。清代流传有宋刊本及景宋抄本……今日有传本,惜未见。”又周叔先生说:“《经进周昙咏史诗》三卷,揭衔守国子直讲臣周昙撰进。分八门,自唐虞至隋,以人系题,得诗七言绝句二百三首。每首题下注大意,诗下引史事,而向以己意论断之,谓之讲语。此当时体式也。”《讲史与咏史诗》三《唐经进周昙咏史诗》;《周昙咏史诗》影印宋本《跋》。案以上几条著录,即承《后编》之误。
清彭元瑞《知圣道斋读书跋》卷二《周昙咏史诗》条云:“此书晁氏、陈氏俱不著录,惟焦氏《经籍志》载云八卷。此从项药师、朱锡鬯旧抄本录得。唐人文字,单行者甚少。《全唐诗》仅采其诗,而无讲语。观此,亦可见当时体格也。续得宋本再校,究多不可通,奈何奈何。本乃季沧苇所藏,极工雅。”案此谓《周昙咏史诗》八卷本,“惟焦氏《经籍志》载”,盖未深考,参见前文。又《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集部二别集类一谓:“《天禄书目》有宋刊周昙《咏史诗》三卷……又彭文勤有季沧苇所藏旧抄本,亦云工雅。”此盖误会彭氏语意。彭氏谓“极工雅”者,乃指季振宜曾收藏过的宋本,而非指旧抄本。
清吴焯《绣谷亭薰习录》集部一:“《咏史诗》三卷,唐守国子直讲周昙著,自唐虞迄隋,并举人名,凡一百九十五篇,题具官某撰进。《全唐诗》称旧编八卷者误。”案此谓“旧编八卷”不知何指?然周昙《咏史诗》原编确为八卷,见前著录。又案《唐音统签》卷七五〇周昙小传云:“周昙,唐末守国子直讲,尝撰进《咏史》绝句八卷,今为三卷。”《全唐诗》卷七二八周昙小传云:“周昙,唐末守国子直讲,《咏史诗》八卷,今编为二卷。”比而观之,《全唐诗》小传显然是由《统签》小传改作而成,但因增删文字不当,致以为其时尚存八卷本,并由此合编为二卷。其实,《全唐诗》所收乃由三卷本合编者,详参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