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校笺·补正》卷八《胡曾传》条云:“笺云:‘今《全唐诗》六七四存其《咏史诗》一百四十九首,《外编·续补遗》据《四部丛刊》本补入《缑山》一首,共一百五十首,合[胡]曾序文所述之数,足见其《咏史诗》一无散佚。’按《全唐诗》收《咏史诗》,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五三、五四,共一百五十首,并非一百四十九首。《四部丛刊》本多出《缑山》一首,而《全唐诗》中《广武城》一首,则为《四部丛刊》本所无。故所存为一百五十一首,其中疑有一首为后人补作。”案《外编·续补遗》指《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全唐诗续补遗》,《四部丛刊》本指其三编所收影宋抄本。《胡曾点滴》一文云:“《全唐诗》收胡曾咏史七绝一百五十首,《东周列国志》引用胡曾的咏史诗二十五首,除一首七律外,全是七绝,其中有二十二首是《全唐诗》中没有的。胡曾现存于《全唐诗》的十首七律中,也有两首是咏史诗。故胡曾现存的咏史诗至少有一百七十四首。”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排印本《新列国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排印本《东周列国志》重新检阅,冠名胡曾之作有二十三首,还有一首未冠名而实为胡曾所作,举凡二十四首。详参《胡曾咏史伪作拨迷》一节。案所谓“广武城”,《全唐诗》实作《广武山》。据《统签》卷六四五胡曾小传云:“曾《咏史诗》,洪氏《万首绝句》载一百首,内府注释本载一百四十九首。今考陈氏《书录》云一百五十首,查有《广武山》一首失载,补入。”知《全唐诗》即据此收入。因《统签》未注据何而补,故此诗来历不明,但可确信所据者必非胡曾《咏史诗》。若疑二首中“有一首为后人补作”,则当为此首无疑。又检《万首唐人绝句》,无论宋人洪迈原编百卷本,抑或明人赵光等重编四十卷本,均只节收一百首,前者见卷五三,后者见卷三五。而此却谓“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五三、五四,共一百五十首”,不知据何本云尔?
《讲史与咏史诗》四《胡曾咏史诗》云:“《唐人万首绝句》、《唐诗类苑》所录仅一百首,乃据上列第一种本节出,次第相合。《全唐诗》即据此节本,更用第三种本补出五十首以附于末,次第颠倒错乱,最无足观。”案此谓“上列第一种本”,即指《四部丛刊三编》所收影宋抄本。其实,《全唐诗》前一百首是录自季振宜《(全)唐诗》稿本,而此稿本又录自《万首唐人绝句》,而《万首唐人绝句》确实由影宋抄本之底本或同源本节出,但只是前八十五首“次第相合”,后十五首则不尽然。盖洪迈编辑《万首唐人绝句》,其例以百首为卷,当辑录胡曾《咏史诗》时,并未事先预计,抄至最后一首《荥阳》,一数才八十五首,于是从其余六十五首中再按顺序抄出十五首,以足百首之数。观下表所列,即可了然。又所谓《全唐诗》“用第三种本补出五十首以附于末”,就是从《统签》中补出,又据以补录《广武山》一首,观表甚明了。
兹将各本诗题依次列为对照表如下:案《统签》及《四库》底本均在《全唐诗》之前,而此处列于《全唐诗》之后,盖以其与它本编次不同,故置后以便观照。又案《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三《初步的读写训练》(二)《读诗》节注曰:“《四部丛刊》影印的宋抄本有一百五十首,与胡曾自序所说相合。《全唐诗》《全唐诗话》都作百首。”此注有疏误之处,“宋抄本”当为“影宋抄本”,《全唐诗》实收一百五十首,参表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