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时,京城九座城门楼,每天都会在一定的时辰打点报时。例如,早晨打点报时开城门,晚上打点报时关城门。这种古钟又分为“圆钟”和“扁钟”。除了崇文门城楼上悬挂的是圆钟外,其他八大门城楼上悬挂的都是扁钟。采用扁钟进行敲打报时,称之为打敛,俗称“打点”。所谓打点,其原意为收拾准备。如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三回里写到: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显然这是准备的意思。但是,随着钟表的出现,计时钟点的俗称为一点、两点、三点、四点……。所以,人们根据生活中的习惯和需要,将城门楼上的打錪和指收拾、准备意思的打点,逐渐发展演变成为生活中报时一种音响现象了。
为什么京城的九大城门楼上,除了崇文门城楼上悬挂钟外,其他八大城门楼上,均悬挂的都是碘呢?因为京城中的八大城门,每天启闭都是很准时的。例如,每天早晨天亮“寅”时,一打錪,就准时开城门;晚上,一到日落“酉”时,天黑之前,就准时关闭城门。并且京城中除了崇文门外,其他八大城门,年年、月月、天天如此,都是非常准时打錪启闭城门,所以,从前老北京渐渐就出现了这样俗语,叫做:“城门响錪不等人,出城进城要紧跟。”其意就是说,人们不论是进城出城,錪一响,会使人们知道:早晨,来早了,镇不响,城门不开;晚上,如果你是慢了,錪一响,城门准时就关上了。
总而言之,从前老北京时,封建朝廷对“京城” (亦称“内城”)八大城门的管理和控制都是很严格的,除非官方有事,命令开城门,否则任何人亦不能随意启闭八大城门的。
但是,京城九大城门中的崇文门却例外,此门却通宵达旦地敞开着。那么,为什么京城九门中的崇文门却这样特殊呢?其原因就是:京师的收税总的领导机关,其官署设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所以,崇文门就成为京师收税的总关口,故通宵有官员同役守卫,与别的八大城门格外不同,因此,勿需启闭城门。京城的九大城门楼上,只有崇文门城楼上悬挂的是钟,有事则以钟鸣之。所以,老北京渐渐随就出现了这样俗话,叫做“京城有九门八碘一口钟”。
崇文铁龟老北京时,崇文门又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的镇海铁龟著名。铁龟的直径有一米多,造型古朴独特。据说,因护城河桥下有一海眼,为保百姓平安,设铁龟镇之。
宣武门趣闻轶事
宣武门又称顺承门。明永乐年间大规模修建北京城时,此门才被改名为宣武门。据刘若愚《明宫史》记载:“宣武门,掌门官一员,管事官百余员,逆贤时则几二百员。带管外罗城西南之右安门、正西之广宁门、西北之西便门。宣武门俗称“顺承门”,广宁门俗称为“彰义门”。
《明宫史》里有记载“凡在京大小丧柩,得于安定、西直、东直、阜成、崇文门发引,余四门(指正阳门、宣武门、德胜门、朝阳门)不许丧柩出也。”宣武门为什么会称之为“死门”呢?
老北京时,被宣布死刑的犯人,经宣武门赴菜市口刑场去执行。如《北京史》里记载的,1898年9月28日,清政府未经审讯,就将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六人经宣武门出,押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刑场行刑了。
不仅如此,在宣武门外,还出现了承办停灵暂厝业务的寺院。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法源寺前街,很有声望的方丈为应酬斋主就承办停灵暂厝业务。清末民初,在此治丧者极多,仅次于北城的嘉兴寺。
再例如,在宣武门外,下斜街的长椿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寺的主持为深慈和尚,在佛教界来说,亦享有盛名。因此,该寺停灵、办丧事业务相当繁多。如清末状元刘春霖、日伪华北政务委员长朱深等人之死皆在长椿寺举行治丧仪式。
后悔迟在宣武门外箭楼下,其两侧原立有石碑一通,石碑上镌有“后悔迟”三个大字。此碣石为清代刑部而立。清代处决犯人皆赴菜市口刑场执行,途经宣武门,立石碣让犯人见此石方知后悔迟,也用于提醒人们注意别触及刑法。
宣武门午炮 据老北京人的回忆,京城九大城门中的宣武门,在瓮城箭楼的台基上,原配置有五尊高大的铁炮。炮身上铸有铁炮工匠的姓名。这五尊高大的古铁炮不仅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铸造工艺的高超,还表现出宣武门威武的形象,以示意不允许外敌入侵,否则就要往外射箭、放炮了。田蕴绵在《最新北平指南》一书里写到,“午炮有两处,一处在宣武门以东的城墙上,一处在德胜门以东的城墙上,每日午时燃火药炮一声,声振遐尔,用于城中人们对时之用。人称‘宣武午炮’”。
宣武水平据说在宣武门的瓮城内,原有用砖彻成的“五火神台”。此地低洼,雨季时城内的水多从此经过,流向城外。天长日久,看城门的士兵以此砖台为记,以水淹砖台的位置判断城内积水的状况,适时开门宣泄城中雨水,果然奏效。因此,出现“宣武水平”的美称。
朝阳门趣闻轶事
朝阳谷穗朝阳门为重要的运粮进京之门。故在瓮城门洞内的左侧墙上,镌刻有谷穗一束,象征此门为进京粮道。旧俗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每当此节前后,经朝阳门的粮车络绎不绝。因居住京师的居民不事耕种,储存粮食不多,日常所需的粮食和其他物品多靠市面交易,正月,正是家中粮仓空虚之时,需购置较多的粮食,名曰填仓,以供日后食用。所以每年正月,进城的运粮车最多。
东直门趣闻轶事
东直铁塔原东直门外小街塔园附近有一铁塔,被人们称为东直铁塔,塔内供的神像,据说是明代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之身。
东直雕像 东直门为京城九门中最贫穷之门。在东直门的瓮城里,以郊外盆窑小贩和日用杂品商人居多。因做这种买卖的都是小本生意,所以只能维持人们最低的生活需求。因此,东直门聚集的都是贫穷之人。然而,东直门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故被人们誉为“东直雕像”。
阜成门趣闻轶事
阜成门梅花与三多 阜成门是九大城门之一。元代时,此门称平则门。明永乐年间,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平则门被改名为阜成门。
对这座城门,《明宫史》里作了这样的记载,其原文为:
西面则阜成门,俗称“平则门”也。圣驾秋分躬诣月坛,则由阜成门出。再北则西直门也。并且此门,与其他八大城门一样,也有:
各掌门官一员,管事官十余员或三四十员,与前三门亦同。稽查出入,交纳课程。
已上俱听正副提督、掌司节制,而且礼监钤辖之。凡在京大小丧枢,得于安定、西直、东直、阜成、崇文门发引、余四门不许丧枢出也。
阜成梅花植物花卉中的梅花历来被人们所喜爱。老北京时,京城九大城门中的阜成门,其瓮城门洞的左壁上嵌有汉白玉石塑的梅花,叫做阜成梅花。
据老北京人回忆:昔日,阜成门是进京运煤时需要通过的一座城门。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燃烧的煤炭多由阜成门运进京城供人们生活上的需要。特别是京西门头沟、斋堂、坟里等矿上的煤炭均由经营煤炭的商人从阜成门贩运进京城。贩运煤炭进京城的煤商为了发财致富,求得精神生活的顺利吉祥,取梅花之“梅”字,与煤字谐音,也是为了讲究避讳“倒煤”(指贩运“煤炭”)不吉祥之意。所以,贩运煤炭进京城的商人们,集资刻石将汉白玉石塑的一朵梅花给嵌在阜成门瓮城门洞的左壁上,以此示意祝愿往来出入阜成门的运煤商天天顺利吉祥,财源茂盛。阜成门的玉石塑雕梅花,其雕塑工艺是很细腻的,石质精良。所以人们说,亦可称得上京都城门趣闻掌故之一绝。
所谓三多是指由阜成门往京城里运煤靠骆驼驮煤的多;阜城门内外,煤栈多;还有就是煤黑子多(老北京生活中,人们,习惯将煤矿工人俗称为煤黑子)。
西直门趣闻轶事
西直门折柳这是人们对西直门外长河沿岸垂柳成行、山清水秀美丽风光的描写。每年清明过后,柳树吐绿,百花盛开,亲朋好友相邀互携到西直门外的长河春游,临别时依依不舍,折柳相赠。久之,形成了西直门折柳的说法。
西直水纹西直门是京城九门中惟一的运水进城之门。连从西郊玉泉山来的为紫禁城运水的插着特殊标记——小黄旗的毛驴御水车都要经过西直门,所以,在西直门的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这就是西直水纹。
安定门和德胜门趣闻轶事
京城北面的两座门,元代时分别称为安贞门和健德门,后来被改为今名安定门和德胜门。《日下旧闻考·城市》里记载:“北之东曰安贞”;“永乐七年六月,修安定门城池。”“北之西曰健德门”,“德胜门城上,镌赵子昂出德胜门三字。”“至正统十年”,“始改名德胜门”。
安定真武 安定门是出兵征战取胜而归的收兵之门。京城九门中,其他八大城门瓮城内皆修建的是关帝庙,惟有安定门的瓮城内修建的是真武庙,故名为安定真武。
德胜祈雪 德胜门是从老北京通往塞北重要门户。它与城南的正阳门一样皆属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城门。因此,被称之为军门。《明宫史》记载:“北面居西者曰德胜门。圣驾谒陵及大行帝后发引,则出此门。北面居东者曰安定门。凡遏遇夏圣驾躬诣方泽坛祭地,即由安定门出也。”
传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遇干旱,到处可见因饥荒而迁徙、逃亡的人们。但是,谁也没料到就在这年的年末,乾隆皇帝圣驾出宫,当銮驾行至德胜门时,喜逢瑞雪满天飞,象征着瑞雪兆丰年,这使乾隆皇帝极为高兴,立即下令銮驾暂停,撰赋祈雪诗三首,并通谕刻石立之,以慰天公。德胜石碣雪碑立于当时德胜门瓮城同兴德煤栈的西侧。德胜祈雪由此而来。
五座城门的更名由来
据史书记载,明英宗朱祁镇皇帝,不满8岁登基。按照正统四年四月,京城九大城门楼落成的时间来推算,此时英宗朱祁镇竟是12岁的顽童,所知甚微。此时,朝廷中的大宦官王振亦乘机作威作福,秉权专政,危害朝廷。在这种局面下,太皇太后不得不下旨令让先朝重臣名宰入朝辅政,以巩固统治。为了增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权力,有的大臣就献计献策,并趁京城九大城门楼落成的机会,以英宗朱祁镇的名义,下圣旨将京城九大城门中的五座城门进行改称。为此,朝廷中有才能的大臣们纷纷跃跃欲试。例如:取“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日者众阳之宗”的综合性的意思,加之《左传》里记载:“天子当阳”,故将帝王出入京城南面的正门,更其原名“丽正”为“正阳门”。帝王执政是离不开“左辅右弼”,治理天下是离不开“文治武安”,故更名“文明”、 “顺承”为“崇文门”、“宣武门”;取朝阳之“朝”字,其意为朝廷中的文武百大臣,天天要朝拜皇帝;取“阜成兆民”(《书·周官》)之意,寓意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要以身作则,社会才会有良好的道德,才会国泰民安,故更名“齐化”、“平则”为“朝阳门”、“阜成门”。其他四座城门— 东直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其门之名则仍照旧。
老北京城门风景
老北京城外城有城门7座,内城有城门9座。这些古城门,或因地理特色,或因功能独到,或因历史事件,都有一些历代相传的典故和别具一格的景色。
永定石幢永定门为老北京外城南面的正门。所谓永定石幢,是指“燕墩乾隆御碑”,位于今日北京崇文区永定门外大街路西铁道南侧。这座燕墩乾隆御碑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碑文记述了幽燕地区的历史沿革、山川名胜及民俗等。
燕墩,又名烟墩。相传元、明两朝,京师有五镇。东方之镇为黄木厂;西方之镇为大钟寺;南方之镇为燕墩;北方之镇昆明湖;中方之镇为景山。而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即烟墩以应之。但它却没有烽火台的功能。
据《北京文物报》介绍:
“燕墩乃元初建都之旧物,有载:‘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烟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燕墩原为土台,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外城时,将燕墩始包砌以砖。”
永定门的燕墩,平面呈正方形,高9米,上窄下宽,台基底部每边长14.87米,台面每边长13.7米。台顶原设0.5米高的女儿墙,今已不存在。西北角辟石门2扇,内设石阶45级,可循级而上登临台顶。台顶正中有方形台基,上立巨碑1座,高8米,巍峨壮观。这就是乾隆御碑。
燕墩乾隆御碑碑首雕四角方形攒尖顶,四条垂脊各为龙,腾身跃起聚向宝顶中心。碑身南、北两面分别以汉、满两种文字对照形式镌刻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高宗弘历亲撰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两篇碑记。碑基部为束腰须弥座,座四周各雕云、龙、菩提珠、菩提叶等图案5层,束腰部位精雕水神像24尊,以高浮雕技法表现24尊水神袒胸跣足、悠然自如坐驭惊涛骇浪之上的种种生动神态。
老北京永定门这一胜景燕墩乾隆御碑,造型伟岸高雅,雕饰精美至极,所记幽燕史地名胜、风物民情对于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该碑于1958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左安架松老北京时,在左安门东南的碑楼与东西朝房之间,有6棵松树,虽不高,但偃蹇盘礴,横荫10亩。这在当时的左安门附近地区,不但装点环境独树一帜,而且炎热的夏季,可使途径左安门的人们在松树下乘凉歇息,令人心旷神怡。久之被人们誉为胜景,叫做左安架松。
右安花畦植物中的花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老北京时的右安花畦,就是赞美右安门外花乡的。此处春秋之季,百花盛开,艳丽夺目,五彩纷呈,实乃绝妙美景。当时,这里尤以春天的芍药、秋天的菊花最为驰名。
沙窝黄木沙窝是沙窝门的简称,也就是现在的广渠门。“黄木”是指广渠门的皇木厂(其地址就是现在的“北京钢琴厂”)。明代永乐年间,因大规模修建北京城,这里成了贮存木料的地方。广渠门的沙窝黄木也就因此而闻名了。
东便游船东便门在老北京外城的东北隅,这里距通惠河较近。东便游船是人们对乘篷船在通惠河上消夏、游玩活动的一种描述。当时东便门通惠河上,每年端阳节前后,尤为热闹,笙歌夹岸,碧浪如鳞,画舫澜桡,衣香人影,城堞咫尺,乘舟而游,野趣盎然。因此,东便游船成为东便门之游览胜景。
西便群羊早年在西便门外,护城河旁,有数十块白色石头,远远望去如同一群绵羊在那里吃草,故得名为西便群羊。人们将它视为西便门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