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356年,是魏国最先强盛的时期。在这期间,魏国任用李悝实行变法,从而使其强大起来。但是,魏国的强大,引起了周围赵、韩等国的不安。他们邀集秦国和齐国介入斗争。公元前362年,魏国大败于秦国,丢失了战略要地西河,而且不得不迁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和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中两次败于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从公元前365年至公元前241年,是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的时期。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人物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秦在这一期间基本占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公元前241年,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从公元前241年开始,秦国以绝对优势向东方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春秋时期,铁农具较多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许多荒地被开垦为良田,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精耕细作,农业产量大增。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溃,土地关系向私有化发展。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此外,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也发展起来。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黄金时期。
正文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注释
嬴:秦国君的姓氏。
楚:西楚霸王项羽。
汉:汉王刘邦。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兼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心解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边缘部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才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才开始改变这种情况。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经过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后六代人的努力,秦国拥有了当时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强大的军队。公元前246年,年幼的秦王嬴政登基。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嬴政亲理朝政。八年之后,开始实施筹划已久的统一事业。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于一身;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采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措施;修建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整长期生活在战乱和分裂状态下百姓的思想,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秦与原来六国的尖锐矛盾。而当时极为繁重的赋役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就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政策,更激化了这些矛盾。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他的儿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胡亥采用极为血腥的手段来巩固权位。终于,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率先敲响了秦朝的丧钟。此后,“天下云集响应”。
由前楚国贵族后裔项羽率领的楚军和由平民出生的刘邦率领的汉军,是众多起义队伍中实力最强的两支。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而展开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12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队。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嬴子婴,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公元前205年4月年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5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自立为齐王。
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秦朝降将,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就心满意足,不会东进。项羽放心东去,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10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名为义帝发丧,暗中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经过彭城、成皋之战后,项羽屯兵于今河南荥阳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9月,项羽引兵东归。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同年10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省和县),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秦国以十年的时间横扫六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全面的郡县制中央集权,为随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典范。但是这个被梁启超定义为“亚洲之中国”由此开端的朝代,仅仅经历了十五年的短暂经营就从中国的版图上永远地消失了。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的道理。他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诈力”;统一以后,仍然迷信法家重赏刑罚的统治方术,不了解“取与攻守不同术”,即不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政策,结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正文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注释
高祖:西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之君。
业:基业。
孝平:孝平帝,西汉最后一位皇帝。
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之君。
献: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二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光武帝建立了东汉,汉朝延续了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心解
两汉
汉代是由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分为西汉(公元前206—8年)和东汉(25—220年)。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第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刘邦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虽然刘邦称帝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但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史学家们将汉朝的历史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算起。刘邦登基后,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并立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为汉朝盛世奠定了基础。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即位,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刘邦的“无为而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公元前183年,刘恒即位,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于公元前156—前143年在位)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为“文景之治”。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41—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强皇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变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将财政权集于中央。在文化上,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在外交上,武帝派张骞前往西域联络大月氏,开通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中国开始以高度文明和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争,汉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汉武帝在执政后期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于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汉朝的经济继续发展。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经过昭帝、宣帝两代三十八年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地影响了皇权的统治。自元帝起,至成帝、哀帝、平帝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以前。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