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因此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史称东汉。刘秀在位期间,以文治国,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他还亲自到太学讲论经学,对于东汉一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秀在政治上改革的重要一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提高皇权。他加强了对地方行政机构和官员监察,使中央更好地控制和监督地方行政系统。他精简官僚机构,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出,间接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经过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为东汉的衰落埋下伏笔。
公元88年,三十一岁的汉章帝突然驾崩。年仅十岁的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但是实际上都是窦太后操纵朝政,国家政治日益腐败。窦氏的跋扈引发和帝的不满,不久,十四岁的和帝成功抓捕外戚窦宪,外戚势力开始衰弱。但是之后和帝信用宦官,形成东汉王朝后期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名存实亡。后来,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东汉的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商贸等方面的交流。东汉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人们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东汉在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汉高祖至汉文景时期,国家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是当时与西罗马并称的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使我国在此后一千多年都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此外,汉代还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从此成为华夏民族永远的名字。
正文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注释
魏: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取代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又称曹魏。
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又称蜀汉。
吴: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国号吴,又称东吴或孙吴。
迄:至、到。
宋:公元420年,刘裕以禅让方式取代东晋称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建都建康(今南京)。
齐:公元479年,萧道成以禅让方式取代刘宋称帝,国号齐,史称萧齐,建都建康。
梁:公元502年,萧衍以禅让方式取代萧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建都建康。
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以禅让方式取代萧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
金陵:南京的古称。
北:北朝。
元魏: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因拓跋氏后来仿效汉族改姓元而得名。
东西: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宇文周:宇文氏后来取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又称宇文周。
高齐:高氏后来取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又称高齐。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均建在今天的南京。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氏取代,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氏取代,建立了北齐。
心解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严格应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公元220年曹丕强迫汉献帝禅位开始,到公元589年杨坚灭南朝陈重新统一而结束,共369年。其间,西晋皇朝曾短暂统一,但八王之乱后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政局再度混乱。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江南的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中国自此进入南北朝时期。581年,杨坚改北周国号为隋,并于589年灭南朝的陈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
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终于公元265年,统治范围包括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蜀汉是刘备建立的政权,统治区域有今四州、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孙吴是孙权建立的政权,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在三国中,曹魏的势力最强,因此蜀吴两国经常采取联合的政策对抗曹魏,以达到均势。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南至南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晋武帝死后不久,爆发“八王之乱”。公元311年,匈奴贵族趁机攻进洛阳,俘虏晋怀帝,并将洛阳洗劫一空。西晋王朝元气大伤。五年之后,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这时,曹魏以来迁居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除汉族之外,先后有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羌、羯)的十六七个割据者建立了政权,分裂的局面持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史称“五胡十六国”时代。公元316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黄河流域以南直到大海的一大片地区。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元魏。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北魏国力颇为强盛,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并进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东汉末年,北方大规模的战乱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几经洗劫,黄河中下游的高度文明一再遭到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长江流域此时却获得了发展经济的一些便利条件:
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大批北方人口迁居南方,为南方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的经济逐渐和北方趋于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为国家实现政治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也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准备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治黑暗而混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人们思想活跃的时代。生活在这样动荡的社会中,人们经常感到生死无常,生命如海中孤舟,随时有覆灭的危险,因此人的个体生存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个体生命呈现为多姿多彩的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又多有创新。
正文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注释
土宇:天下。
再传:第三代。
统绪:皇位的传承。
杨坚重新统一了南北,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心解
隋朝
这一节介绍的是隋朝(581—618年)的历史。因为杨坚原为随州刺史,但“随”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稳定之意,于是他便弃了“辶”,创了“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的名称。
北周宣帝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给杨坚为首的汉人将领夺取政权提供了良机。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即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的杨坚,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公元581年,杨坚在消灭北周残余势力后,以“受禅”为名,废周静帝自立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定都大兴(今陕西西安)。隋朝的历史就从这一年开始。公元588年,隋文帝以其次子杨广和大臣杨素为统帅,率兵50余万,大举伐陈。次年,隋兵攻入建康,陈亡。于是从东晋十六国以来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至此结束。
隋文帝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长时间的统一,使北方民族进一步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的局面,杨坚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的同时,稳定民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一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经过隋文帝二十多年的刻苦经营,社会安定、人民富足,史称“开皇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