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的历代名砚虽然很多,但多为各地博物馆所收藏,在古玩市上,古旧佳砚颇难得到。为了给砚的爱好者提供某些实物资料,现介绍几方传世名砚珍品作为古砚鉴赏的例证。
十二峰陶砚——此砚质料为细泥灰陶,通高17厘米,圆周约65厘米,有12座山峰环绕于此砚的左、右、后三面。作内外两层排列,外层九峰,内层三峰。砚面下,有宽扁形三只砚足,12峰都雕有纹痕,山峰呈锥状,风格古朴,气势宏伟。传世名砚中,陶观相对较少,而这座规模巨大的陶砚更是少有,经鉴定,是西汉所制,更显出它的珍贵,被人们赞誉为“砚中之孤品,文房之至宝”。
鎏金喜形盒砚——我国很早就对文房必备的砚进行艺术装饰了,这件在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砚充分表明,早在汉代,我国的制砚水平就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此砚由盒身、石砚、盒盖三部分组成。盒身与盒盖均为钢质鎏金,上下盖严,即是一只完整的、形似蟾蜍的神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还有一件六朝漆器,独角有翼,伏卧于地,与此砚造型相像。这种鎏金兽形盒砚,光洁明亮,虽经千年以上但面不褪色,完整如新,而兽身所嵌各色宝石更使此砚色泽辉煌,代表了我国汉代的制砚艺术造型水平种高超的鎏金工艺技术。此砚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唐端石凳形砚——此方砚,一端窄,一端宽,底部一端落地,底部一端有两足。其型制为唐代砚典型样式簸箕型。砚石质细密坚实,中有绞理,其色黝黑,后经鉴定为端溪石。唐代时期,端溪石料发现不久,刚刚开采,端石砚在当时就极为难得,传世的更少。这方唐端石砚,石质虽称不上后世端溪名坑,但作为端砚早期实物,仍为砚中珍品,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洮河石抄手砚——洮河石是甘肃临洮的优质砚石,最早发现于宋代,宋代洮河石砚存世极少,但这件抄手式砚却是宋代洮河石真品。砚石质细润、色泽黄绿,砚池面有图样纹理。砚侧边有“北宋洮河产砚”款,现底也有民国周肇祥所题铭文,是上方宋代洮河石砚的珍贵实物。
下岩砚——此方端砚采用端滨名品下岩石雕琢而成,石质细润,造型古朴端庄,做工精良。砚背有清代文人王士祯的铭文,由著名书法家陈奕禧书写,被誉为“双美”。此砚后来为爱砚成癖的黄任所得,他在砚侧又题“十研轩神品”款,及“华盟黄氏珍藏方卞款。此砚后来为近代著名收藏家朱文钧先生收藏,他遗嘱献给国家,现藏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这方流传有序的古砚是端溪名坑不可多得的珍品。
朱砂澄泥寿鱼砚——此砚为澄泥陶质,形状为一只红色金鱼,侧卧在荷叶之上,砚面朱色,鱼腹为明池,四周为黑色,色彩和谐丰富,造型别致,线条流畅,刻工极精。从质地及造型上看,应是明代产物。此砚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制作水平,理应是澄泥传世古砚中的难得珍品。
顾二娘制端砚——顾二娘是清代著名琢砚家。她曾给黄任制砚,黄任作诗回谢,诗云:“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传世的顾二娘砚颇多赝品,其上多刻有上边那首诗,有的旧砚实是明代的风格,也被古玩商刻上这首诗,而清代的砚石也有被伪制成顾二娘的。如遇有称顾二娘所制的砚,一定要仔细注意。真正顾二娘砚,做工并不过分雕琢,即使有精雕细琢之品,也是浑成一体、巧夺天工。一般是依材下刀,构思奇巧,出奇制胜。
(第五节)岳飞爱端砚
在历代名人所用过的端砚中,民族英雄岳飞的端砚恐怕最富传奇性了。
据清人梁绍壬所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岳飞使用的端砚:“砚色紫,体方而长,背镌‘"持坚、安白、不磷、不淄’八字,无款。”没有题款,怎见得是岳飞的砚呢?原来在岳飞遇害一百年之后,宋末爱国诗人谢枋得不知从哪里买到了这方砚。他一看砚铭,发觉砚铭的字体很熟悉,于是找出了家藏的岳武穆(岳飞)的墨迹,一对照,证实砚铭是岳飞所书。岳飞的砚铭显示他抗敌卫国的意志,绝不动摇,操守清白,表明他在对敌斗争中坚忍不拔,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心迹。
谢枋得是个有心人,他为了使后人能认识和妥善保藏岳飞这方砚,在砚背刻上一行字,“枋得家藏岳武穆墨迹,和铭字相若,此盖武穆故物也,枋得记。”
谢枋得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同榜进士,两人意气相投,交情甚笃。谢枋得对文天祥的品德深为敬重,就在文天祥起兵抗敌的前两年,他不惜割爱,把珍藏的岳飞砚赠给文天祥,文天祥在砚背上镌铭以记此事:“岳武穆端州石砚,向为君直(即谢枋得)同年所藏,咸淳九年(1273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文天祥还写了一首砚铭同时刻在砚背以明其志:“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岳飞那八个字是行书;谢枋得写的是真书;文天祥的是草书。三人的书法“皆遒古”。
一方端砚在一百多年间先后为三位历史名人所用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巧合,而最有意义的是先后使用这方砚的岳飞、谢枋得、文天祥都能用“持坚、安白、不磷(薄义)、不淄(黑义)”的信守来严格要求自己。岳飞抗金,矢志不渝,英勇善战,最后为秦桧所害。文天祥也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砚铭和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给后人以深刻的教育和鼓舞。谢枋得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也保持了凛然不拔的气节。谢是宋末江西省弋阳人,宋理宗时的进士,乃爱国直臣,忠义自任。宋帝显德祐年间(1275年),他守卫信州(今江西上饶县境)。元兵来犯,战败城陷。1279年,宋亡。谢枋得遁隐山野,誓不降元,后为元世祖访得,强令其出仕北行,结果他绝食而亡。谢枋得与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完全实践了岳飞在端砚铭中所制定的做人准则。
后来岳飞砚的命运又如何呢?它在清代仍为私人珍藏,其中的曲折难以查明,但砚背的铭记印记载着它的经历。清代所见的岳飞砚背面刻有小印:“宋氏珍藏”。还有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所书的题识,全文是:“康熙壬子二月四日,朱彝尊观于西坡立斋中。”
(第六节)砚的选择方法
要以石质为主——砚材很多,铜、玉、砖、瓦、陶、石都有,还有富贵的人以玉为砚,堪称上品。但富贵的人少,其切合实用且兼具各种特别者当推石砚,而其他都不合用一些。
要润泽有光——砚石最贵润泽,端、歙俱以此著称,因若不润则墨中水分易被吸收,导致浓度太高,滞笔难运。端、歙石长年浸于溪中,因此润泽有光。有无润泽与否可以目光辨之。
要肌理细腻——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亦匀细可佳;这种砚不但发墨,且不损笔亳,端、歙两种砚皆为此中之最。若表面不平,磨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可以视觉、触觉、观察得知,并不难明白。
要质坚而差软——石质以坚硬为尚,而石若过坚,扣之声响者亦较坚而差软,扣之声低者为差。故砚石宜润,润则无刚硬之性,即所谓“差软”,石坚而差软,便有温润之性,因此能存墨持久。选砚时扣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第七节)砚的使用及保养
砚既是文房用具,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美术品。有不少石质佳美,雕琢精致的砚,是艺术殿堂里的珍宝;有的古砚具有久远的流传经历,更具有历史文物的价值。根据砚的自身特点,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从使用、养护、配匣等几个方面,进行养护。
砚的使用,主要就是磨墨。磨墨时对砚面、砚堂的保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新置的墨锭也应注意其使用方法。明代杨升庵说:“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得磨,恐伤砚面。”《砚笺》云:“在使用新墨时,应在砚池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经浸泡稍软后再逐渐的加力研磨。”佳砚不可用劣墨,如松烟墨杂质较多,质地不纯,用时易划伤砚面。用油烟墨研磨完毕后,应将墨锭置于墨床之上,或者搁置到别的地方去,不能放于砚面而不取,否则墨干结于砚面,拔墨时则易剥去砚面,造成砚面损伤。新墨胶重,用时尤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