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容忍自己有任何的不洁之处,也看不得家里和办公桌上有丝毫的凌乱不整,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洗手、整理东西;同事借用他的东西归还后,他都要不停地擦洗;在外面用餐,他对公用碗筷很反感,每次都是亲自洗上三遍以上才放心;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每晚睡觉之前都要一遍遍的清洗双脚,并且洗过后是绝不可以再落地的,如果半夜里要去厕所,他还得再反复地把脚洗上几次。他的爱洁举动,让同事都不敢和他接触了,甚至说话都怕张华嫌弃他们脏?
渐渐地,张华就很少出门了,总是觉得外面脏不可耐,他自己也知道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在搞怪,可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洗完手后他就会很焦虑,如果不再多洗几遍他会更焦虑。
原来,在他很小的时候,奶奶得了重病瘫痪在床,由于奶奶长期卧病在床,洗澡不方便,所以总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妈妈每次从奶奶的房间出来都要反复地洗手,恐怕被传染上病,慢慢地她习惯了不论摸家里的什么东西都要洗手,并且每次洗手的时候都要给小张华洗,还告诉他,不论在家里摸到什么都要洗手,这样才不会得传染病。受妈妈的影响,小张华开始迷上了洗手,只是后来的张华又将干净的范围扩大了。
其实,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生活和健康还是有益处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会给那些适应性、侵害性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从而破坏人体以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事实证明,过分讲究干净的人,反而更容易得病,例如他们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的概率就比一般人高。
洁癖之人,大多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例如,大多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们通常是顺从、办事认真、严肃的;一般时间观念比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生活习惯较刻板,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不少人可能还很迷信。这些人在过分强大的压力下很容易患上神经症。
心理自助术洁癖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简单的认知疗法等来纠正;较严重的洁癖则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这时就应该求助心理医生,借助药物来治疗。在进行心理自助时,必须先认清自身洁癖的特点,然后有选择地采取如下的措施:
1.找出原因,消除误解
这是认知疗法的基础,首先找出洁癖的原因,然后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这主要是从思想上来改变自我对过份洁净的认识,中国的那句俗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其实不无道理。事实证明,那些卫生条件不如城里孩子的农村孩子,他们的身体更健康,因为适度的“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绝,而环境中致病的病原体又是始终存在的。研究表明,频繁地洗手、洗衣对预防疾病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大多数的病原体是肥皂等洗涤用品不能彻底杀死的。
2.由简入难,逐步深入
这一步要在亲密的人的帮助下进行。先把自己害怕的东西或场景,或者习惯性做的事情,由轻到重地写出来,然后每天坚持从最容易控制的事情入手,让亲人监督自己的日常生活,逐渐减少清洗的次数和时间等。这是一种较为方便,使用范围较广的方法。
3.刺激思维,焦虑起伏
这一个步骤也要借助亲友或者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完成。先准备好各种液体,例如清水、墨水、染料等,然后坐在房间内,闭上双眼,等全身放松后,请求助手在自己手上涂上随机抽取的液体,在涂时,不论助手怎样描述手有多脏,自己都要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再睁开双眼。当自己看到的情景比想象的要干净得多时,自然会给自己的思维形成一种冲击:“其实脏更多的是来自自己的想象。”若发现自己的手确实很脏,然后有去洗的冲动时,一定要听助手的劝阻,努力坚持住。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怕脏的心理会有所改观。为了避免更大的情绪波动,这一步最好请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来帮助。
4.借助药物,提高效率
对于较强强迫心理支配下的洁癖行为,仅仅靠上述步骤可能很难有所改善,所以,在自我救助的过程中,借助药物的辅助治疗,定会提高治疗的效率。
洁癖并不可怕,只要能从认知角度完全意识到过分洁净的弊端,加之克服它需要的坚强意志,洁癖定会远离我们。
六、按需消费,勿狂购物
疯狂消费能够使人获得精神上短暂性放松,使物欲得到暂时性满足,但是冲动消费带来的财政赤字,则会使人陷入一种经济不稳定的恶性状态之中。
——佚名
《天生购物狂》中的方芳芳,《老爸老妈浪漫史》中的莉莉,《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的吕贝卡等,虽然她们的表面称呼不同,但是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嗜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购物狂。
从心理角度分析,购物狂和暴食症、偷窃癖一样,都属于冲动疾病的范畴,有这种病态性购物行为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买的行为。疯狂购物者总喜欢陶醉于对物品的占有和满足中,商场里日新月异的商品就会像磁石一般把他们吸引,让他们难以逃脱。信用卡以及电视购物的诞生犹如塞给一个酒鬼一瓶威士忌,使购物狂们更加疯狂。
购物狂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疯狂地购物一次,如果对其控制硬是不买,他们就会焦虑不安、心情烦躁,控制一次只会导致下次购物的更加疯狂。而面对冲击眼球的色彩缤纷的商品,购物狂们就像是受到了无形的强制似的,把一些自己平时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放进购物篮中,然而从付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后悔不迭,看到家里一堆一堆连标签都没有撕掉的货品更加沮丧。如此一来,这种购物的冲动常常演变为内心的罪恶感和焦虑不安,自然会影响心情和工作。
最近某商场里的售货员每次聚到一起都要谈论一个“富婆”,说她如何有钱,如何舍得花钱,她的举动,着实让人羡慕,可是近几天商场里却看不到了“富婆”的身影,这又让她们心生疑惑,其实,这些售货员说的“富婆”就是一公司的普通职员,名叫乐乐。
28岁的乐乐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文员,一个月的薪水只够购买一套奢华高档的服装,但是她却是个典型的购物狂。每有时间她就喜欢逛街,然后把大包小包的衣服、饰品拎回家,虽然衣柜已经塞得满满的,但她还是忍不住地去挑去选。心情好,她喜欢购物,因为此时她看到什么东西都很漂亮,都会用到,所以大开买戒;心情不好,她也会肆无忌惮地出去逛街购物,平时由于理智没有吃到的东西放心地吃,平时想买的东西放心地买,即使是现在不使用的东西,只要自己看上的也统统买下,直到银行卡刷爆,信用卡透支。由于经常去那家商场购物,售货员几乎都认识她了。
乐乐曾数次刷爆信用卡,欠下的卡债,让人感到恐慌,所以,亲朋好友都劝她,特别是与她交往长达四年的男友,因为乐乐的疯狂购物他们屡生分歧。其实乐乐在享受疯狂购物的欣喜之时也在忍受着别样的痛苦:看着那些买来的无用或者多余的东西,看着一张张刷爆的信用卡,她也会心疼,也会后悔,但是她就是难以制止自己的购物欲,现在男友主动提出分手,朋友也很少劝说她了,乐乐非常郁闷,所以她开始反思,开始与商场说再见。
生活中不乏像乐乐这样的人,每当心情有变化,他们就喜欢跑进商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他们会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占有欲,看到商品后就会不假思索的掏腰包,购买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占有的满足感。
很大一部分购物狂,起初只是为了平衡一下内心的情绪,而后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强迫行为。还有些人认为赚的钱就是用来享受的,所以,在有了条件后,就很难控制欲望,这是形成购物狂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
购物狂的过度购物、非理性消费的内在根源也来自于外在的压力。面对工作中无法控制的压力、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一些女性常会陷入无助的状态,这种无助感使得一些女性内心极其渴望能控制和把握一些东西。而购物则很好地契合了这一心理需求。
在购物过程中,商场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服务员的关注和重视,买单时可以自我控制的快感,这一切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加剧了购物的冲动。大部分购物狂,都会因为沉溺恶习而痛苦,他们的家人也会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煎熬。
心理自助术
有疯狂购物习惯的人,往往心理比较脆弱,他们容易激动,容易情绪化,当情绪失衡或者压力变大之时,他们就会通过购物来发泄,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一旦这些东西据为己有时,又会产生新的失落感,再次购买,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心情也会更加郁闷。所以,一定要走出购物狂的误区。专家的建议是:
1.现实观察,感受其弊
有购物狂心理的人,他们如果看见了东西不买,心里就会堵得慌,但如果买了,往往又非常后悔,如果是透支消费,更会有罪恶感,变得焦虑不安。病态的购物行为,不但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和亲朋好友的关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韩国和台湾的很大一部分青年因为透支信用卡而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
2.选择时间,出去逛街
应该避免在百货公司或商场搞活动、特价、周年庆等时段去逛街,如果非去不可,就带很少的现金或者让家人或朋友陪同一块去逛,必要时让他们提醒自己。
3.情绪不稳,不去购物
不要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去购物,比如生气的时候和悲伤的时候,情绪的波动会抑制自己的判断力。也不要把购物当成一种消遣,空闲时间可以和朋友聊天或者陪陪父母,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4.每次购物,列出清单
购物前要考虑好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列出清单。购物时严格按照清单上所列出的计划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一时冲动而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如果自己有超出清单进行购物的冲动,就应该尽快离开。
5.携带卡钱,够用即可
如果不是急需什么物品,坚持不去逛街,即使去买也要先根据列出的清单,写出大致的消费档次,然后携带仅够购买必需品的现金,一定要避免携带银行卡或信用卡,养成用现金消费的习惯。平时上街带的钱或卡够急用即可,如果无法自制,可以将全部信用卡交给家人,或者将其剪断停办。
6.购物归来,记录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