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照片连同“解说”刚贴上墙的时候,同学们的高兴劲别提有多大了。大家挤在一起,齐读“解说”词,每读到一个学生的姓名,全班同学就把目光投向他。被读到的同学便将自豪写在脸上。
一个星期后,有一道数学题,要求把“右边的几种动物圈起来”,有同学做错了,这时有嘴巴快的同学说:“墙上都有‘右’字,还注了拼音的,我都认得,你还做错了。”做错的同学极不好意思,我对他说:“你也去那儿看看吧,看能不能找到‘右’字?”他就自己去寻找,“自学”去了。
自从照片上墙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自觉性也有很大提高。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拼音,学汉字,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他们逐步形成了自觉读书和认真观察的习惯。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队、自己的班。更喜人的是,他们明白了,遵规守纪,提高修养,并不是为了一句表扬,而是为了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让别人开心,自己更加愉快。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自信心不断提升,对老师、对同学更加友善。
在没有精心打点的行为的情况下促进了学生多方面地向上发展,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当然,还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也可将创新成果记录下来,恕不赘述。
四、创新范例推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开动脑筋,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创新之花就开在我们周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班级管理创新
魏书生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他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
(二)评价手段创新熊开明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介绍的“评价展示台”很有创意:
(1)“过红绿灯”:设计一张表格,每个学生一栏,栏中列出主要的评价项目和月评结果,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表示“过关”情况。
(2)“夺星擂台”:每个学生一个立柱,每个月每个项目五颗星,每个学期评五次,连续记星,比比谁的“星柱”长得高。
(3)“闪烁的圣诞树”:每个同学画一棵圣诞树,用各种颜色的星表示不同的评价项目,在教学过程或展示活动中获得了星星,就贴到圣诞树上,比比哪棵圣诞树上星星的种类齐全、数量多。
(三)教学方法创新
一位语文教师进行了“文改诗”的尝试。即把篇幅较长、难于抓住要点和理清线索的课文,改写成短小精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诗歌,便于学生概括全文内容,了解写作思路,帮助划分段落和复述课文,复习巩固所学课文。具体有三种做法:
1.教师备课时将课文改成诗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景阳冈》,教师钻研教材后依据文意改成:
武松来到阳谷县,饥渴难耐进酒店。
吃饱喝足提哨棒,不怕天晚把路赶。
店家好心来相劝,冈中有虎把人伤。
武松不信店家言,单身一人闯上山。
大青石下来歇息,忽有猛虎扑向前。
武松连连相躲闪,老虎招招皆失算。
英雄赤手斗猛虎,景阳冈上美名传。
2.阅读教学中相机板书,最后成为一首诗歌
如《鸡毛信》全文以“信”为线索,叙述了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海娃与信之间发生的联系。教学中适时板书,自然成了下面一诗:
傍晚接信,遇敌藏信,
搜身无信,宰羊摸信,
夜里解信,逃跑丢信,
回去找信,带路送信。
——多亏这信!
3.课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行写作
如一位学生写《燕子》的“文改诗”是:
小小燕子真可爱,翅膀俊俏又轻快;
羽毛乌黑而光滑,尾似剪刀随身带。
微风阳光斜飞好,伶俐活泼从南来;
倦了停歇电线上,悠闲安适多自在。
(四)课堂教学创新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刘懿老师在《我的第一堂德育研究课》一文中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几个方面,极其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她投入课改,如何实现观念转变、能力提高的过程。告诉我们备课到底备什么?是不是只注意课本和教参?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不要关注?她还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孩子做一做,让大家评一评,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交流自己经验、体会、感受的学堂。面对学生的争议,老师不要忙着下结论,要给学生一个空间,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深思。这些,都是课堂教学创新的表现。请你读一读这篇文章:
上课:接下一个难题
2002年9月初我们的新德育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不久,我接到这样一个任务,10月下旬,在我区举办的全国性的课程教学改革现场会中,要我上一节课小学一年级的新德育课。
能行吗?作为一名从未上过小学一年级课,仅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要在全国的教育行家面前展示一堂正在改革中、还不很成熟的新德育课,我不由得担心起来。但“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于是带着些许担忧、些许紧张、些许自信,我接下了这个任务。
备课:孩子到底想些什么?
围绕“我们爱劳动”的教育专题,教研组的讨论真热烈。
“小刘,介绍一下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
“10%的孩子在家里做一点小家务,绝大部分的家长们也认为现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但还是出于种种原因不让自己的孩子做。”
“孩子们在学校的劳动表现怎样?”
“班主任反映小学生非常喜欢劳动,争着扫地、擦桌子。”
“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怎样?”
“经过幼儿园的培养,孩子们穿衣、叠被、洗杯子基本能行。”
学生的现状逐渐明朗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就迎刃而解了。
课堂:这个我会做!
“上课!”当套上手套,喊出这一句话,我就已经变成了“巧手姐姐”,孩子们喜欢交的一个朋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小朋友知道了要养成怎样的好习惯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孩子们响亮地回答着。
“那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哪些家里的事情我们又可以学着做,帮着做呢?”
“唰”地一下,小朋友把手都举得高高的。
“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洗碗。”
“可以扫地。”
“帮妈妈洗衣服,洗自己的衣服。”
“扔垃圾。”
“擦地板。”
“妈妈买菜回来,我帮她刨瓜皮。”
“吃饭的时候端端菜。”
“帮家里浇花。”
“早上起来叠被子。”
“自己穿衣服。”
“书包要自己整理。”小朋友说起来滔滔不绝。随着大家接二连三的发言,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几乎都贴到了黑板上。
“那么谁能告诉巧手姐姐和大家,你现在会做哪些事情了呢?”
一个架着眼镜的男孩子站了起来,“我现在会叠被子!”“那好呀!你来试试吧。”就像变魔术一样,我翻出了一床真正的小被子,将它放在由桌子搭成的演示台上。小朋友们的眼睛全都聚焦在了那床被子和那个男孩子的身上。只见小家伙不慌不忙,“哗哗”,小手抖了几下,就把小被子铺平了,接着左一折,右一折,当中一对折,一床小被子就叠好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把眼睛转到我这里,似乎等待着老师的评价。“大家说说,你觉得这床小被子叠得怎么样呢?”“很好!”“真不错!很整齐!”听见同班同学的大声表扬,男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喜滋滋的笑容。“大家都在夸奖你呢!的确不错,巧手姐姐也奖你一颗小奖章!”看来“叠被子”难不到小朋友。不要紧,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巧手姐姐我至少也能变上几变。好戏才刚刚开了个头呢!
“你们还会做什么呢?”
“我会扫地。”
“那好呀,角落里有些小纸屑,你来试试把它们扫干净吧。”只见这个女孩子上来,三下五除二,“嗖嗖嗖”地扫了起来。
“除了这些,你们还会做什么呢?”
“我还会叠衣服!”
这里有件小衣服,你来试试吧!”又一个小男孩连蹦带跳地走了上来。
不一会儿就把小衣服变成了一块“小豆腐干”。小朋友们“啧啧”地赞许着。
另一个小女孩走了上来,“老师,我看家里的阿姨是这样做的呢!”她边说边把衣服先对折,再折袖子,短短的几秒钟,衣服又被叠得整整齐齐了!
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实践:妈妈,请让我试一试!
“看来大家都是愿意参加劳动的好孩子呢!巧手姐姐认识一个小朋友,他也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是他遇到了一些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当然愿意!”
于是我开始讲起贝贝的烦恼来。孩子们在听故事、看照片的时候,还会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像贝贝这样的烦恼,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呀?”
“有。”
“有次我也是偷偷地帮妈妈洗杯子,后来被妈妈发现了,她不让我洗了,说怕我把杯子打碎了。”
“上次我要洗碗,外婆不让我洗,说是碗太油了,后来还是她自己洗的。”
“我到外婆家里去的时候想帮外婆扫地,结果她说我做不来,反而会把家里弄得都是灰呢。”
“看来我们在生活中的确会碰到像贝贝这样的烦恼。那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讨论,下次再遇上类似的情况,我们怎么和爸爸妈妈、爷爷外婆说,来争取他们对我们参加劳动的支持呢?”
在经过了一阵热烈的小组讨论后,孩子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爸爸妈妈上班很累,但是回到家还要做家务,如果这时候你和爸爸妈妈说你来帮她们做点事情的话,他们一定听了很高兴的,就会让你做了。”
“可以在爸爸妈妈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们悄悄地把事情做好。”
“如果我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我会对爸爸妈妈说,这次是我不小心,请你们原谅我。”
“我还可以让妈妈先给我个塑料做的杯子,让我试一试。”
“我有不会做的事情,我就会对妈妈说:这个我不会做,请你教教我吧!”
“妈妈,您辛苦啦,我来帮你做吧!”小男孩笑嘻嘻地说。
我这个小妈妈可不吃这一套,把脸一板,功课是最最要紧的事。“功课做好了吗?古诗背好了吗?”小男孩一个劲地点着头。
“看来你真的要做?那你就试试吧。”
“这么容易就过关了?!”小男孩心中是大喜过望,在桌子上撸起袖子卖力地擦起来。
“我想试一试。”声音还是轻轻的。
“试什么呀?”
“擦桌子。”
“咦,今天倒是奇怪了。你平时不做事情的,怎么今天想到要擦桌子了呢?”出乎我的意料,我居然顺口就接上了。
“我功课做好了。”
“真的吗?那好,你就试试吧。”
小女孩认真地干了起来,我发现她擦起桌子来居然挺像模像样的!
“咦?你怎么知道擦桌子时,擦过的地方不能再用脏抹布擦第二遍的呢?你怎么学会的呢?”
“我看妈妈在擦桌子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我看着看着就学会了!”小女孩的声音渐渐地响了起来。
“你就这样学会啦?!哎哟,真是我的乖女儿呀!”随着小朋友们的笑声和掌声,我情不自禁地把她拥入了怀中……后记
这些情景对我来说至今还是记忆犹新,不仅仅因为这是我的第一堂大范围的新德育研究课,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通过这堂课,我对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对如何体现新德育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体性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这堂课对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
五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多少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基本内容,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过去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教师的知识水平,现在则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提示教师丰富自身的知识。对于一个骨干教师来说,知识面要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历史、地理,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并且要致力于多元而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一、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一)美国对教师的知识要求
美国教育学院协会认为教师必须拥有下列专门的知识:
(1)有关任教学科方面的知识:如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等。
(2)有关教学理念方面的知识:如教学是文化的传递,教学是技能的训练,教学是培养自然的发展,教学是促进概念的改变。
(3)有关学生与学习方面的知识。
(4)有关班级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5)有关教学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6)有关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
(7)有关课程论方面的知识。
(8)有关评价方面的知识。
(9)有关各学科教育方面的知识。
(10)有关阅读和写作教学方面的知识。
(11)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
(12)有关人际沟通和协调合作方面的知识。
(13)有关教师的法定权利与义务方面的知识。
(14)有关教学的道德与伦理层面方面的知识。
(二)国内对教师的知识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认为,从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
1.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其职业要求他们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呈现系统深入、组织良好的状态。一般教师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而骨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则整合得较完整、系统。这一完整系统状态的获得,来自于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但是,一个教师即使获得了高学历,其本体知识的广度、深度远不及时代发展的脚步,还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分析、学科横向联系的研究等等。
2.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实践性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行为,带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体现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教育特点和教学风格。有经验的教师,他们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时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解释和决定,能在思考以后采取适宜于各种特殊情境的行为。
3.条件性知识
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必备知识,即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平时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如何把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用教育科学和心理学规律对本体性知识进行重组和表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建立自身的内在知识体系。没有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的传授便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外已愈来愈重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并将它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知识
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促进者,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二、骨干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
(一)具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艺即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所教的每一门学科,都是由一系列特殊的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构成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掌握每个概念、每个原理的内涵,熟悉每个概念、原理在本书本章中的地位作用,弄清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所了解,并能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研究成果有所掌握。要勤看别人的教学案例,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实践智慧,这样有利于自身的迅速成长。友情提示如下:
名师教学法
一、靳家彦的“导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