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指出,宇宙间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是以系统形式存在和发展的,“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发挥最佳效应。系统论给我们提供了决策和处理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小学语文作为一个系统,设计教学时也要把对象、目标、内容、方法等始终放在整体的、系统的形式中加以综合考虑。同时,语文教学要对外开放,坚持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校内外联系的道路,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功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大语文观”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这便是:
1.“生活即教育”的本体论。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联系方能发生作用,没有生活谈不上教育。
2.“社会即学校”的场所论。即学校教育的范围不是在书本,而要伸张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联。
3.“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就告诉我们要树立现代大教育观,坚持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将语文教学与社会、自然、人生联系起来,注意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应注意实践的作用,理论要联系实际,语文教学要多开展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实行“开放式”教学,把课内外、校内外结合起来,这样,学习活语文,才有所作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以三(3)班和四(1)班为实验班,三(1)班、三(2)班和四(2)班、四(3)班分别为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采用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对照组实验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在具体实验和操作中,坚持: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②研究集体与研究个体相结合;③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相结合;④定性分析与数量分析相结合;⑤特定情境研究与自然情境研究相结合。
四、研究过程
(一)组建课题小组,培训小组成员
由我本人担任课题组组长,教科员陈德兵、教研组长郑长青、语文老师王冬梅、袁玲、伍启华、胡晶作为组员,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规划和操作方法,保证实验顺利正常进行。
(二)进行实验前测,收集整理资料
将三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做好实验前测工作,定期召开深化实验的专题研讨会,每周举办一次信息交流活动,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工作,注意资料的保存和数据的积累。
(三)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有关预测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口语交际
(1)开展“课前五分钟读讲活动”。每天上课前拿出五分钟让一个学生“读”课外自选的文章,或“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
(2)开设“口语交际”课。每周两次,课内进行,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教学方法。
2.改进阅读教学
(1)开办“小小图书馆”。开学时每生出两本图书,写上姓名,登记在册,一学期更换一次。定期竞选产生图书管理员,负责借还登记图书、修补破书和清理图书。每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一节自由阅读,一节读书交流。周末进行“课外阅读小结”。老师、读者、图书管理员共同评比,看书认真和护书有方者均有奖励。
(2)重视比较阅读。即教学一篇课文时引出内容相关或写法相似的其他几篇文章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可以是不同作家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某位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可以是文题、人称、语言的比较,也可以是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描写手法的比较。
3.改革写作教学
(1)成立写作小组。动态平衡,人数固定,但人员不定,不合要求则出,达到要求则进。成员每周星期四下午到指定的地点参加活动,作品由指导老师修改,优先推荐发表;有资格听写作讲座,可参加野炊、郊游等活动。
(2)自办手抄小报。一种是个人办报,从报纸名称,主题确定,材料收集、筛选及修改,到标题制作,排版书写,色彩搭配,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另一种是几个人组织一个报社,先进行分工:谁当主编,谁来排版,谁干校对,谁任美工,都各有其人;再确定文章来源:报社工作人员作品占多少,改编其他文章占多少,摘录占多少,一一落实;最后评报:根据栏目设置、版面设计、标题插图、文章内容等评出好报,张榜鼓励。
(3)坚持开放原则。在时间上开放:或写日记,或写周记,或写旬记;在空间上开放:或在家庭,或在社会,或在学校;在篇幅上开放:或三百字,或五百字,或一千字;在体裁上开放:或童话,或诗歌,或散文;在评比上开放:或自评,或互评,或师评。
4.开展实践活动
本着在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的思想,我们开展演课本剧、上街消灭错别字、宣传市民公约、参加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野炊或郊游。
5.优化语文环境
保持家校联系,设计家校联系簿,举办教学开放日,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动员、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支持、协助我们的教学。
以上五个方面既有每天进行的“课前五分钟读讲活动”,又有每周的课外阅读课、写作小组活动和口语交际课,还有每学期的“教学开放日”;既有课内的比较阅读,又有课外的自办手抄小报、开办的小小图书馆和课外实践活动,它们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操作性强。
五、结果分析
(一)成果呈现
1.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2.养成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验班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创新精神强,知识面宽,反应敏捷,接受快,表达准,效率高,知书达理,学会了做人。各科老师都愿意到实验班上课,在各种比赛活动中,实验班学生获奖最多。
5.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实验中我们认识到,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学习者,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这是“开放式”语文教学的保证;其次,教师要做一个研究者,以研究的心态从事教学,经常反思教学,这是“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前提;再次,教师要做一个促进者,要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形成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既当传道者、引路者、交流者、倾听者,又当长辈、导师、兄长、朋友,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这是“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基础。
(二)结论分析
通过一年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语文教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
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也不是只发生在语文课堂上,很大一部分发生在课外。语文教学需两条腿走路,应当做到课内与课外密切配合,要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学环境,全方位开展语文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学得生动活泼,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而丰厚的天地。
2.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学生无论是性格、气质和能力,还是需要、兴趣和理想,抑或是认知风格都不一样,而这些差异对教学是有影响的,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对学业成绩有影响,性格差异对文、理科学习有影响。我们在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差异,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不管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或者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以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差异教学。
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评价制度需改革
现在的评价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重书本轻口头,重结果轻过程,重客观轻主观,重分数轻能力,这种评价方法是不太科学也不全面的,不利于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利于考查“过程与方法”。语文考试与考查要听说读写全面进行,多种方式共同运用,应淡化选拔、甄别功能,要在观念的现代化、目标的全面化、标准的科学化、方法的先进化、类型的多元化和程序的完整化等方面下功夫。
(二)语文环境待改善
校园的建筑与设施,教室的安排与布置,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是语文环境。进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必须有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目前,大街上店牌的错别字成灾,滥用简称让人哭笑不得,成语新用五花八门,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录像厅、网吧直逼校园;在家庭里,高档家具一应俱全,写字台却没有一张;学校呢,图书馆和阅览室或作为摆设,或只对教师开放,很少添置学生供阅览的书籍。语文环境亟待改善。
(三)教学时间要重组
现行教材容量较大,难度不小,考试制度又改革不彻底或没有改革,语文教师自然压力很大,教学时间是一个恒量,家长的期望值很高,“开放式”语文教学耗时相对较多,这是一个矛盾,怎么办?这个问题也很值得探讨。
注释
(1)李祖贵:《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方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7期(2)吴甸起:《李元昌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3、4期(3)张庆:《苏教版小语教材与“大语文观”》《江苏教育》1999年(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5)]宋祥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二)学习日记
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很多,经常在外面参加培训研修,可将学习的体会与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下面是我参加培训时写的一则日记。
佳词共分享,新意相与析
2001年12月9日
在北师大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不管是白天上课,还是晚上听讲座,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和启迪。特别是那些大师们充满魔力的新词汇常常令我兴奋不已,于是一次次不由自主地记录下来。几个月的积攒,数量已相当可观。我愿抄录如下,与同行分享、品析。
“全人”终极关怀自主建构主体参与情商探究自主“育德”
“全语文”师生互动以生为本“内圣外王”性别歧视儿童中心经验共享生活世界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科学主义视听教学有效教学非指导性教学问题教学情知教学异步教学暗示教学小班化教学新教育远程教育体验教育和谐教育无为教育未来教育闲暇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愉快教育双脑教育社区教育女童教育挫折教育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e时代网络大学智能网络教育成本教育情境教育产业化教育“四大支柱”
内隐学习终身学习掌握学习元教育学元学习状态多元智能全脑开发质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差异性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优点单”“绿色证书”“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习化社会底线回归价值预设价值引导价值取向内化人文建构发展性阅读超文本阅读智力工程“学案”“问题树”三级课程管理潜在课程发展性课程学习型组织“缄默知识”文化生态古典心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乌申斯基马卡连柯凯洛夫赞可夫皮亚杰布鲁纳布卢姆陶行知陈鹤琴
以上词汇,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尽管视角不一,参照各异,但均有见地,颇具解读价值。完全可以说,每一个词都闪耀着一种思想的光辉,每一个词都传达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每一个词都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思考问题的窗口,每一个词都是一篇极好的教研文章。我们从这些新词中可以感悟教育的真谛,思索教师的责任,关注教学的艺术。让我们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为使学生具有创造的精神,为使教育走向辉煌的明天,一起不懈地努力吧!
(三)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点评。与撰写论文相比,它更适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它的内容贴近一线教学,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下面的案例极具可读性。
无心插柳柳成荫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小学部万宪凤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特别喜欢玩照相机。给谁照相呢?我想到了我的学生。现在,我教的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小不点,他们刚进校园,对周围的环境还很陌生,他们愿意照相吗?
“嗨!给你们照相吧?”我说。
“好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了,开始照了!”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已经坐得端端正正的了。
我心里窃喜:这可是个组织教学的好方法啊。
“咔嚓”、“咔嚓”……我一连照了好几张,然后对他们说:“来,看看你们有多漂亮!”
“哇!我还要照!”“老师,再给我照吧!”同学们兴致特浓。
“好啊,只要你们表现好,我天天给你们照。”我见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从此,他们的表现,真的比先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你们个个都表现得好,我给谁照呢?”我故意提出疑难。
“给我照!”“给我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教室里热闹极了。
我灵机一动:“哪个队表现得好,我就给哪个队照合影。”(开学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取名为“红队”、“黄队”、“蓝队”、“绿队”,规定无论座位怎样调换,他们的队名不变)“‘绿队’表现得最好,绿队的同学出来吧!”我当场兑现我的许诺。绿队的同学蹦蹦跳跳地出来了,他们在那里排队形、摆姿势。教室里,其他队的同学也自觉地坐好了,等待老师的召唤。这时,我看到每个队里都有了主动维持秩序的“学生干部”。
“咔嚓”、“咔嚓”……我又一连给“绿队”照了好多张。接着,“蓝队”的同学也因表现好而走出教室照合影了,“黄队”、“红队”也不甘落后。最后的结果是全班同学都拍照了,全班同学都很开心,我也开心极了。
我更开心的时候,是晚上在电脑上欣赏照片:五六岁的孩子,个个天真烂漫,可爱之极。特别是那个杜显,平日里寡言少语,整天闷声不啊;同桌碰他一下,他半天不吱声,整天苦着脸;老师热切询问,他爱理不理地说:“我不想和‘×××’坐。”照合影的前一天中午,他还扒着门框不肯进教室,说:“我不喜欢‘×××’同学,我不喜欢‘×××’老师。”而拍照的时候,他完全变了。他和同学们紧贴在一起,拍了好几张。每张照片,他都在不同的位置,摆着不同的姿势;每张照片,他都笑容可掬。那时候我才想起,整个拍照过程中,他是拍一次换一个地点、变一种姿势。从头至尾,他冲谁都是眉开眼笑。
我要把这份“开心”永远地送给他,让他永远“笑逐颜开”,我决定去洗印照片。我不可能把每张照片都洗出来,也不想让学生独自欣赏。我想到了“同喜同乐”。于是我把他们的合影照片放大,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致,我还给照片加上“解说”。因为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我又顺便给“解说”注了拼音。如“绿队”的解说是:“后排最右边,笑得最灿烂的是杜显,从右边数起,第2个是……”最后还加了一句:“你们看,他们的姿势多优美啊!”